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基于全生命期家庭效用最大化的抵押贷款需求理论,分析了居民住房抵押贷款选择行为,并应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微观样本数据,建立二元选择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测试了家庭住房抵押贷款选择和贷款总量与住房消费、非住房消费、家庭的社会经济微观特征,以及贷款和储蓄利率等宏观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住房消费和家庭收入是决定家庭是否选择抵押贷款及抵押贷款需求量多少的重要因素,家庭的转移收入和借入收入对抵押贷款有抑制作用,家庭倾向于依赖其他资金来源进行住房消费,从而减少了对住房抵押贷款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徐彤  殷越  王擎 《经济研究》2023,(8):139-154
房产税试点改革蓄势待发,但是学界关于房产税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以及如何设计和制定房产税仍缺乏共识。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异质性家庭房地产市场均衡模型,为准确评估和比较房产税方案提供了工具。首先,利用我国房屋交易契税的税率断层,基于住房贷款发放数据,使用群聚分析法估计得到家庭住房需求的价格弹性。其次,使用家庭调查数据估计出家庭住房需求的偏好分布。基于本文的分析框架,我们讨论了多种房产税设计方案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发现,在设计房产税时,必须将房地产市场均衡价格变动和家庭避税动机下的住房选择改变纳入考虑。最后,本文展示了如何选择不同政府偏好下的最优房产税设计。本文的研究对房产税改革工作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住宅业存在着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一方面住宅供给出现结构性过剩,商品房积压,空置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潜在需求巨大,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应继续深化住房改革,使居民住房向商品化、货币化、社会化过渡;完善金融体制、积极推广和完善住房抵押贷款;建立与房改相适应的新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强物业管理,消除居民的后顾之优等。  相似文献   

4.
住房公积金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了住房公积金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发现住房公积金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家庭住房公积金的参与程度越深,对其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公积金能显著增加有房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和比重,但对无房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持有决策并无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住房公积金会通过影响家庭收入和风险偏好水平,进而促进其风险金融市场参与。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应逐步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实行差异化的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更好地发挥住房公积金对家庭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拓宽无房家庭的财产性收入渠道。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扩大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在物业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近年来,有关物业管理的投诉案件大幅度上涨,已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剖析物业管理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物业管理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们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居民对住房的选择主要体现在区位的选择上,会受到价格的影响。级差地租体现了住宅的价格,它和住宅区位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影响级差地租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受购买能力的影响,居民在选择住宅时的空间偏好,提出房地产开发应该以居民的需求为前提的观点,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在区位选择上给开发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反映我国"土地财政"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研究"土地财政"与房地产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高房价是造成高地价的重要原因;住房偏好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能够解释37%的房价波动;普通商品生产部门技术冲击以及家庭住房偏好冲击引起的投机性住房需求是我国财政收入过度波动的主要原因。较低的房地产投机交易成本强化了地方政府对"土地"的依赖,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对经济结构的不利影响,在增加投机性住房交易成本的同时,应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并通过对住房需求的严格监管实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我国未来住房需求的变化将受到人口、家庭户数量和结构变动的影响。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采用扩展的户主率家庭预测模型,假定分家庭规模、户主年龄、性别的户主率不变或变化的情况下,预测未来家庭户的数量、结构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2000年普查得到的不同家庭户类型住房情况的信息,对未来30年我国城乡居民住房面积和间数的需求进行了预测。由于人口和家庭户的增长,我国居民住房面积和间数的需求在未来三十年将持续增长;由于家庭户数量增长速度超过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按家庭户变化预测的未来居民住房的需求较大;由于人口和家庭户结构的变化,未来三十年的住房需求在不同时期的情况有所不同,年均新增住房需求的增长在2015年前虽波动起伏,但变化不大; 2015年之后,年均新增住房需求将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9.
刘旺  张文忠 《经济地理》2006,26(5):802-805
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分配制度的变革,居民由被动的接受住房转变为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主动的选择,消费者在住房市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文章以“万科青青家园”为例,采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和GIS分析方法,对购房者的社会属性特征、工作地、原居住地等微观因素与居住地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上,具有相同社会经济属性的群体趋向于选择相同的居住区位,社会经济属性的作用和居住分异现象在居住区位选择中开始凸显;受房价和经济实力的约束,年轻型家庭居住区位的选择方向已向郊区外移;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说,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否则是居住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时间对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原居住地、消费观念和信息搜寻等对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10年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4个城市的微观调查数据,从产权类型、住房价值和入市时间三个角度分析了住房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家庭自有住房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住房价值对有不同购房需求家庭的幸福感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住房制度改革带来了城市居民住房财富的初始差异,使得不同产权住房的市场价值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也存在不同.房改房的单位市场价值对幸福感的贡献要大于商品房,而商品房的区位价值对居民幸福感的贡献更大.第三,在中国城市住房市场过去十余年发展历程的特殊背景下,家庭越早拥有住房,所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和其自身的资产增值效应表现得越充分,居民的幸福感越高.这些实证发现对于理解住房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其对于民生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米圆圆  曾霄 《当代经济》2006,(16):26-27
目前,我国住房金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与居民的住房需求和住房产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其根本原因是对我国住房金融模式的选择目标仍然不明确.本文提出选择"一体两翼"的住房金融模式,并给出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的选择依据,最后针对该住房金融模式的建立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婚姻匹配模式对住房租购选择的影响。结论发现,所谓门当户对的家庭选择租房居住的概率更高,而具有高攀特点的家庭更加偏好直接购买住房。孩子数越多、年收入越低,以及拥有车辆时选择买房居住的概率更高;孩子数可以削弱门当户对对住房租购选择的负向影响,收入越高的门当户对的家庭选择买房的概率更高。分组分析证实,在住房价格高的情况下,这些因素对住房租购选择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在价格低的地区房价便是影响住房租购选择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徐悦  夏旗 《当代经济》2016,(2):72-73
住房是生存必需品,居住条件反映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房产也是大多数个体家庭的最大资产,这种兼有消费性和投资性的资产,在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针对房产资源的特殊性,满足全社会大多数家庭,尤其是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融资需求,对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推动城市化进程,有效控制金融风险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物业管理作为一种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的不动产管理模式,在中国已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但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存在物业管理相对滞后,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针对这种情况,为早日实现居民的安居梦,调研人员对常德公寓楼物业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其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缺乏专业管理、居民观念难以转变、经费来源不能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从建立推进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发展的长效机制、合理规划社区、创新管理模式、引导和培养居民物业管理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住房金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与居民的住房需求和住房产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其根本原因是对我国住房金融模式的选择目标仍然不明确。本文提出选择"一体两翼"的住房金融模式,并给出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的选择依据,最后针对该住房金融模式的建立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居住需求,对于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着眼于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满足出发,就如何通过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提高住房公积金的公益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笔者利用合期望效用理论与二阶随机占优理论,选取2000年~2011年的彩票、存款、股票等数据样本,对中国居民投资偏好变化规律进行剖析,结果发现当前中国居民投资日趋理性,风险偏好呈现出"风险中性占主导;风险偏好居中;风险回避减弱"的现象,进而指出需要完善和规范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张燕  徐菱涓 《时代经贸》2012,(20):184-184,18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tobit模型对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内部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储蓄占绝对比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受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金融发展作用和居民信任度的正向影响,房产对家庭金融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居民家庭没有呈现出生命周期效应。  相似文献   

19.
居民环境偏好通过舆论、市场选择、政治选择等途径传达给政府和企业,使其做出相应的改善环境行为而得以实现.但目前居民环境偏好传递的渠道障碍和机制障碍,使企业和政府不能有效的了解居民的环境偏好,从而既消解了企业积极实施保护环境行为的动力和压力,也使政府在制定相关环境政策时不能很好的考虑居民的环境偏好,使一些政策的制定缓慢或者扭曲.本文分析了居民环境偏好的一般传导机制,并为通畅该传导机制作了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2018,(1):110-123
基于全国范围的调查数据和省级层面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住房价格对居民风险偏好的影响,发现房价水平和房价上涨都显著提高居民的风险偏好。具体而言,在房价水平高、房价增幅大的地区,居民的主观风险偏好态度和客观风险偏好行为显著提高;当居民没有住房贷款、对房屋具有完全产权时,房价对居民的风险偏好影响更强;居民健康状况和拥有房屋数量对房价与居民风险偏好关系的调节效应相对较弱;区域性住房价格与居民股市参与度的关系,也进一步表明住房价格能显著提高居民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