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世界第一的粮食生产、消费以及进口大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是构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界定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内涵,从粮食供给总量、供给结构、流通通道、产业链条和市场地位五个方面对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提出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认为:第一,现阶段我国粮食产业国...  相似文献   

2.
开放条件下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我国粮食安全政策选择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应该充分认识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大的问题,粮食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内基本自给,着重处理好进出口贸易与合理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孙丹 《农业经济》2023,(10):32-33
随着全球安全治理的不断发展,粮食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粮食安全法律框架在此背景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球安全治理背景下的粮食安全法律框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思考,包括全球安全治理对粮食安全法律框架的影响和构建全球安全治理下的粮食安全法律框架等。通过合理的法律框架和有效的法律执行,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确保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2004年新一轮粮改以来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的发展趋势、挑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的相关建议。本研究认为,新一轮粮改以来,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的精准性、系统性和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市场调节作用不断增强,财政投入力度和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同时,粮食安全治理面临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生产成本高企、供求结构失衡、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挑战,而治理有效合力不足、中微观层次粮食安全观不明确、治理的法治化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对产业协调发展重视不够、财政投入效应和科技创新普适性不高等是挑战形成的重要原因。建议通过扩大治理主体、完善治理理念、丰富治理手段、拓展治理内容、加强治理保障等,不断提高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张陆 《农业经济》2023,(5):118-120
从现阶段我国的供需格局分析,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异和结构差异,并且随着我们饮食结构、人口分布和消费观念的调整,也逐渐朝着多元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整体来说,随着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上升,我国的粮食供给基本充足,但随着资源要素和市场变化的影响,以及近两年社会形势的变动,也面临了巨大的增产压力,需要通过储备和进口来进行平衡。因此开放条件下的粮食安全也逐渐引起了我们的重视,相应的要求建构粮食安全政策,为民生提供最大保障。  相似文献   

6.
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质,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我国目前粮食安全的现实挑战为出发点,通过对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5个挑战简述说明,从而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7.
开放视角下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开放条件下,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基本供给,充分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既是我国农业发展现实的必然,也是我国农业理性选择的必然。一、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定位关键在于统筹好国内外两个市场我国农业不仅关系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供给,而且涉及数亿农民生计。我国农业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决定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既要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又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行品种余缺调剂,增加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既关系整个国家的国计民生,又关乎社会稳定,所以,我国一直将保证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据报道, 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幅达到29.3%,达成了"十一连增"的粮食生产目标,粮食供应能力已经达到历史性高度。受历史原因、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走的始终都是依靠国内粮食生产满足粮食内需的道路,保证粮食自给一直是我国长期奉行的基本方针。但是面对新时期、新情况,粮食安全导向变革与相应的粮食政策调整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将围绕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导向变革及政策调整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它更是一个事关国家安危、经济进退、民生祸福以及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因而长期受到我国政府和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是"立足国内基本自给"还是通过"进口替代"却存在着不同的主张。本文从粮食商品的重要性、特殊性,国际粮食供求的严峻形势和我国的特殊国情三个层面,阐述了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提出了确保粮食基本自给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隐患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粮食安全的内涵近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粮食安全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也不断扩大。总的来讲,粮食安全包括宏微观两个层次、四项内容。宏观层次的粮食安全是指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通过一个国家的粮食获取能力来反映,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粮食生产量、粮食储备量、食物净进口量(包括国际粮食援助)。微观层次的粮食安全是指家庭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通过一个家庭的粮食获取能力来反映,主要取决于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家庭获取粮食的途径包括自家生产、市场购买、救济等。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国家粮食安全是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中国农业CGE模型,就中国在WTO“后过渡期”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和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基本的结论是: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会对粮食安全产生一定的冲击,引致粮食自给率下降;但这种影响要在现实中显形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后疫情时代粮食发展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疫情时代,世界粮食发展与安全格局发生新变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发展与安全取得重大成就,堪称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的“三农”理念、农村改革、制度政策、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创新,为国家粮食发展与安全奇迹的创造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当前全球粮食生产及供给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对粮食地位、功能及内涵的认识,从维护国家安全、应对国际地缘政治新挑战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撑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加快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粮食发展与安全之路。  相似文献   

13.
对近期与中长期中国粮食安全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影响中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现况、近期各界关注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面临的挑战,并预测中长期主要粮食供需变动趋势。分析表明,近期和中长期中国口粮绝对安全,未来饲料粮(玉米和大豆等)进口将逐渐增长以保障国内畜产品的供给安全;而笼统的粮食安全概念往往误导社会各界和政府。口粮安全、饲料或畜产品安全是中国粮食安全已至食物安全的关键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食物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扩散,许多本就因为冲突、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而深陷食物不安全的国家和地区的防疫形势也日益严峻。虽然目前全球食物供给总体充足,食物价格稳定,但疫情的快速蔓延将给全球食物安全带来威胁。由于隔离和边境关闭,市场、供应链和贸易受到波及,全球食物的供给受到影响。食物流通渠道可能因运输中断和更加严格的检疫措施而受阻,运输成本和贸易成本增加、效率降低。一些国家为保障国内食物供应而采取限制出口的行为,将影响依赖于粮食进口的国家进口粮食,也不利于依赖于出口初级农产品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出口农产品。封锁措施带来的经济影响使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居民获得充足的营养食物变得更加困难。食物安全不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共同应对的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和全球治理,对最弱势群体采取迅速的保护和援助措施。既要确保国内食物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同时,应该保持贸易开放,并利用和创新电子商务保障食物供应,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传染病的爆发往往伴随着食物与营养安全的风险。本文首先从全球视角回顾流行性传染病爆发对食物与营养安全的经验与教训,其次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食物和营养安全的潜在冲击,最后对如何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下保障中国和全球居民的食物和营养安全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分析指出,短期内中国食物与营养相对安全,但需要警惕疫情对中长期食物安全的影响。鉴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呈现全球化趋势,为防范全球食物和营养安全的系统性风险,需要加强全球合作,采取包括保障食物供应链畅通、保持贸易开放、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冲击及关注贫困人口等综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是国家和谐稳定、繁荣昌盛的重要条件之一,以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粮食价格波动,为我国粮食市场的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介绍了粮食安全法制建设发展历程,对粮食安全法制建设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几点建议,为完善我国粮食安全法制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notion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has been researched from diverse disciplines including economics, sociology, political economy, and geography since the URAA. In particular, the economics approach represents an attempt to tailor the concept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to market- oriented WTO trade regime. The approach has been fundamentally troubled by the lack of concord among WTO member countries on the ques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This article redefines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as a concept encompassing six components that are extremely heterogeneous in their nature of external benefits. Upon examining different positions taken by the US, the EU, the Cairns group, LDCs, and the G10,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conceptual model explaining why the notion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is conceived so differently across countries. The model posits that institutions, 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ecological conditions, farm policies, and culture/history unique to each country would determine the sta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in a country, which in turn shape the pattern of social demand for various components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The theorizing undertakes to overcome the Euro- centrism that has dictated the discourse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since the URAA.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for the governance of agricultural trade in the post-Doha Round era.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通过对农垦国有农用地资本化引发粮食安全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为防范农垦国有农用地资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粮食安全风险提供法律制度建议。研究方法:法解释学、法经济学。研究结果:(1)农垦国有农用地资本化最大的风险是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之一是土地“非农化”“非粮化”,即土地用途管制被突破;二是土地被过度利用或者被污染后土地生产能力下降,修复治理责任难以追究。(2)风险的主要成因在于农垦国有农用地资本化后权利主体多元化,以及现行法律对各权利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的不清晰。研究结论:在法律制度中,应创设新的权利模式,区分“国有农用地所有权行使人”、“国有农用地使用权人”和“国有农用地经营权人”,明确权利指代及各方在农垦国有农用地资本化风险防控中的权利和义务;此外,增设农垦国有农用地开发权,探索建立农垦国有农用地开发权交易制度,均衡国有农用地权利人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9.
Employing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Practices (SIPs) on farm households’ food security, downside risk and the cost of risk in Malawi. The analysis relies on a flexible moment‐based specification of a stochastic production function in a multinomial endogenous switching regression framework to correct for the selection bias stemming both from observed and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A quantile moment approach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cost of risk.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effects of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and several observable variables on maize production and downside risk functions,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option of SIPs increases food security and reduces downside risk exposure and the cost of risk. We estimate greater food security and larger reduction in downside risk from simultaneous adoption of both crop diversification (maize–legume intercropping and rotations) and minimum tillage, suggesting that there are complementary benefits from these practices. We find most of the cost of risk comes from exposure to downside risk. Our findings imply that in dealing with production risks development agents should encourage the adoption of agronomic and resource‐management practices along with other risk mitigation and food security improv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crop genetic diversity on farm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ion risk in the highlands of Ethiopia. Using a moment-based approach, the analysis uses a stochastic production function capturing mean, variance, and skewness effects.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diversity are evaluated using a certainty equivalent, measured as expected income minus a risk premium (reflecting the cost of risk). We find that the effect of diversity on skewness dominates its effect on variance, meaning that diversity reduces the cost of risk. The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diversity become of greater value in degraded 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