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正>昆山市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两项国家级试点工作为抓手,健全培育制度、强化体系建设、配套扶持政策,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前端有政策引导,后续有制度保障,基本建成一支能够适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多措并举坚持顶层设计,认定管理有标准。建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昆山市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有效开展。制定《昆山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昆山市中高级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评审细则》,细化认定标准,坚持农民自愿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江苏省昆山、句容、东台三地在不断探索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教育培训模式的过程中,逐步打造出了“一三五”培训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农民。一、“一体化”培育,壮大队伍“一体化”培育重点在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向两头延伸,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前端有政策引导,后续有制度保障,探索形成一体化、全网格培育路径,不断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主要以昆山市高素质农民培养为例。  相似文献   

3.
正翟超群,1982年2月出生,江苏金湖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就职于昆山市农业农村局。他始终专注于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技推广工作,在"新农人"的教育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任昆山市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站长、农广校负责人、高级农艺师。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以来,江苏省昆山市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两项全国试点工作为抓手,有效探索出一条经济发达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育路径。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昆山市2018年创办"昆味到"区域公用品牌,涵盖巴城葡萄、张浦梨、淀山湖黄桃、玉叶蔬菜、昆山麻鸭、梅山猪肉等百余种昆山地产优质农产品,并于同年4月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昆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称、宣传语、Logo、包装,经过系列评审,最终在千余份作品中采用了"昆味到"品牌名称,并设计出配套的Logo及外包装,采用"政府主导、  相似文献   

5.
<正>做好跟踪服务是抓实落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江苏省昆山市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创新机制、多措并举,通过延伸服务和政策推动,提升高素质农民综合发展能力,让他们在农村留得住、有发展。一、乡土专家助农,构建农民跟踪指导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农民增收致富的过程中,昆山市涌现出了一批生产经营水平相对较高的种植养殖能手。昆山市为更好地发挥种植养殖能手的“传帮带”作用,通过组建市高素质农民乡土专家团,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让乡土专家更好地挂钩联系种植养殖户,  相似文献   

6.
昆山市优来谷成科创中心(昆山市玉叶智慧农业产业园)是昆山市政府和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两级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政府菜篮子工程,是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国示范高素质农民田间学校、江苏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谁也不会想到作为企业负责人的陈颖毕业于苏州大学法律系,在一次去玉叶基地送合同...  相似文献   

7.
<正>黄陵县围绕全县“三塬三川十基地”的农业产业布局,多措并举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质增效。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黄陵县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工作副县长任组长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黄陵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黄陵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包抓督导方案、黄陵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11个培育工作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2003年,江苏省苏州市提出实施"现代农民教育"战略目标,截至2014年,苏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36.78%,位列全省之首。培训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几种适于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多措并举推进,培训工程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县域试点培育模式探索规模经营户定向精准培育的"昆山模式"昆山市按照"三生(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城乡一体"的总体目标及"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制度,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为重点,以"依法办事、以人为本、规模经营、行政推动"为原则,以"依法、自愿、有偿"为基础,以培育新型农民和繁荣现代农业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流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的关键点是乡村人才队伍的振兴,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是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中央倡导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到“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的10余年里,诸暨市深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壮大,但仍存在部分现实问题。为此,提出注重引入和发展青年农民群体、健全培育长效机制、完善培育激励制度、强化社会服务保障等建议,助推高素质农民培育稳步开展。  相似文献   

11.
<正>安吉县是浙江省和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育试点县,自2014年起开始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诞生地,安吉县注重发挥"两山"优势、放大"两山"效应、打响"两山"品牌,立足实际,对高素质农民实施了包括学历、技能、经营理念在内的全方位提升,逐步培养了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一、立足实际,高起点筑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基础强化基地建设是培育工作的重要基础。自2016  相似文献   

12.
<正>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立足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聚焦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抓点示范,多点发力,实施整省推进,积极探索"在经营主体中培育、在产业链中成长、在服务体系中成熟、在政策扶持中壮大"的培育路径,建立了"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制度保障、产业带动"的培育机制,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契合陕西实际、具有地域特色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路子。一、紧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合人才随着农村社会结构深度变革,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江苏省昆山市被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国首批100个试点县之一。昆山市制订了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工作方案和教育培训模式,出台了《昆山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同时,昆山市农广校在全市11个区镇组织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调查摸底,为下一步培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培育高素质农民就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把高素质农民培育摆上"三农"工作重要议程,把人才振兴作为牵动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合作形式持续创新,高素质农民在农业农村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全国农广校体系是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培育高素质农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责无旁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近几年中央1号文件都提到高素质农民培育相关内容,2020年的中央1号文件在"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险措施"中提出"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可见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培育体系的重视。2019年,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下发了《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简称《规范》),《规范》对各地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规范》要求,浙江省杭州市在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化管理上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宝鸡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过多年摸索,建立了"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制度保障、产业带动"的运行机制,探索出了"理论授课、网络辅导、基地实训、认定管理、帮扶指导、扶持发展"的培育方式,摸索出了"在新型经营主体中培育,在产业链中成长,在服务体系中成熟,在扶持政策中壮大"的培育路径,总结出了"1+X·天地人""一主多元""五位一体"等多种培育模式,特别是"一主多元""五位一体"的农民教育培训"宝鸡模式",农业农村部将其模式在全国推广。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共培育高素质农民16350名,其中初级15300名、中级750名、青年农场主100名,产业脱贫精准培训200名。认定高素质农民10262名,其中初级9399名、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主要成效在中共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农广校的指导下,重庆市围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出台培训规范,制定培育制度,构建培育体系,打造培育基地,强化后续跟踪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培育了高素质农民23.6万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2019年,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深入重庆市巴南区昌元家庭农场调研时,对重庆市农广校辅导组建现代青年农场主联盟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的做法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陕西省农广校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使命,集全体系智慧,汇聚多方力量,立足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紧贴全省"3+x"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按照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的培育要求,以农民需求为本,优化培育环节,提高培育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和实训需求.中央农广校制定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评价指标体...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北京市怀柔区农广校在高素质农民师资培育上大胆尝试与实践,建立了"乡土专家"师资库,"乡土专家"成为师资队伍的有效补充,让高素质农民培育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20.
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有效解决基层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则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最先一公里",只要把握"源头",整"活"农民师资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