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转化问题的真实意图是说明价值和价格之间,尤其是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的本质联系。批评马克思转化理论的经济学家不理解或漠视马克思的这个真实的意图。马克思的转化分析表明,个别生产部门在为社会总剩余价值做出贡献的同时,又根据资本主义社会流行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要求,从总社会剩余价值中获取一定的份额。生产至关重要的社会资源是劳动,必须把利润、利息和地租归因于劳动。剩余价值总量等于由劳动生产的价值总量减去劳动者自己消费的量。竞争的过程,似乎表明土地是地租的来源、资本是利润和利息的来源,但这仅仅是一个分配的现象,掩盖了剩余劳动是利润惟一重要的社会来源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张五常反对中国的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他引用李嘉图本人修正劳动价值学说的话,来反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并诬蔑马克思误解了李嘉图,但他只字不谈李嘉图所以提出违反其本意的说法的原因,这值得我们研究。其实,马克思最了解李嘉图的理论,离开他和恩格斯对李嘉图学派两大难关的分析,即使是李嘉图的大弟子,也不了解李嘉图。本文指出了李嘉图之所以同意马尔萨斯的主张,提出违反其本意的说法的原因,并对张提出的用以攻击劳动价值理论的具体问题,依据马克思的理论予以回答。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其货币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前后经历了萌芽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发展期:《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深化期:《剩余价值理论》研究,接近完成期:《资本论》研究和完成期四个阶段;凝结了马克思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奠定马克思《资本论》基础,贯穿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科学地分析和论证马克思的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新认识,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坚持这一理论合理的科学的内核,发展这一理论尚未得到充分展开的部分,放弃陈旧过时的结论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行理论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以历史唯物论为视角,以辩证法为研究方法,从简单的生产消费过程出发,得出最初生产的动力是主体的需求;进而以商品为对象,在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得出社会一般生产的动力本质上也是需求,只不过这是间接的需求,是通过交换这一社会过程体现在生产主体上的消费主体的需求;最后以生产资料和需求为社会生产的变量,得出社会生产进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席卷全球的科技创新和知识浪潮正在蓬勃展开 ,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 ,向马克思的传统的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笔者在坚持马克思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的一元论基础上 ,认为 ,把劳动“物化”命题的含义解释为劳动“物质形态化”和“实物形态化”是不确切的。劳动的物化 ,应是抽象人类劳动这一商品关系的“对象化” ,即体现或依托于某一媒介或对象中。这种“媒介” ,可以是有形的物品 ,也可以是某种行为、活动过程。基于此 ,笔者认为 ,服务劳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是创造价值的 ,这是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对传统理论的扩展。  相似文献   

7.
李嘉图学说中存在的资本和劳动的交换怎样同价值规律相符合、平均利润率的存在怎样同价值规律相符合这两大难题,虽然早已被马克思进行了科学的解答,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新的研究和解答。事实上,李嘉图学说的第一个难题来自于李嘉图把商品的价值与商品所能创造的价值这二者混淆了。而其第二个难题来自于不管资本的有机构成的高低都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这个不合理也不现实的假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上解决了复杂劳动还原难题,并将之应用于考察价格偏离价值量的测算.与现有的理论研究的视角不同,本文认为技能形成过程与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劳动性质不同,是两个独立的过程.本文将这一思想体现在还原模型中,修正了置盐的模型.此外,本文将"工资品作为货币背后不变的价值尺度",来避免基于"新解释"在总量层面定义的"劳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经济学与当代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比较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明晰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价论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在马克思的整体理论体系中,才能全面地科学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包含价值实体形成与价值分配、价格决定与形成以及通过价格实现价值分配的完整理论体系。《资本论》一至三卷正是以价值范畴为基础,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实体的形成和分配、价格决定和形成、以及通过价格决定和形成对价值实体在社会各阶级中实现分配。  相似文献   

12.
13.
经济学家研究价值理论,其根本目的是为其所代表的阶级以及所要求的生产方式的历史必然性和正义性申辩。西方经济思想的主流价值论之所以发生由劳动价值论到效用价值论再到价格论的逻辑演变,正是遵从了论证资本主义合理性、公正性、有效性、和谐性的需要,这是西方经济学研究价值论的根本使命所在。我们要创造和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论,就要明确我们的历史使命,并把这一使命作为我们研究价值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在生产领域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也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现实合理性遭到了质疑.创新型劳动如何创造价值、如何解释智能革命引发的财富系统膨胀与价值系统萎缩失衡的矛盾是当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的考验;广义活劳动价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多元价值论等都是当代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曲解.在人工智能时代,...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面临着严峻挑战 ,只有发展才有出路。在各种发展思路中 ,彻底反思劳动和价值这些基本范畴的内涵和外延 ,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劳动扩展到非物质生产劳动 ,从第一、二产业劳动扩展到第三产业劳动乃至全部人类劳动 ,把狭义的商品劳动价值论发展为广义的产品劳动价值论 ,是一条重要的发展思路。沿着这条思路发展 ,可以使劳动价值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解释力 ,展现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讨中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展开的研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研讨的核心问题并不突出.笔者认为,劳动价值论研讨中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价格决定问题,二是价值本质问题.尽管存在具体理论和概念上的分歧,在价格决定问题上各种观点已经事实上形成了共识.当前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是价值本质问题.晏智杰对劳动价值论的反思及其同卫兴华展开的激烈争论已经将价值本质问题凸现出来,但全面深入的研讨尚未展开,这应当是劳动价值论研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个抽象的理论表述。基于叙述的需要 ,马克思舍象了许多在他认为属于非本质的东西。现在 ,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本文就劳动价值论所涉及的范畴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加深。目的是为完善劳动价值论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时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因为它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统一的唯物史观原理相适应:“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西方学关于第一第三卷彼此矛盾的说法,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针对的反击,虽名有些合理之处,但也均陷入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和形式主式误解。  相似文献   

19.
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者和完成者的斯密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其论述对近代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在内容、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方法与立场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和不足。我们应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劳动价值论,进而探索和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形问题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当中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理论,对它的解释长久以来一直是国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冯金华教授从2008年开始对价值转形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深刻而富有创意的研究,其研究建立在偏离系数法这一基本方法上,根据两部类补偿这一约束条件,通过一系列的证明得出:生产价格总是等于价值的,从而宣称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价值转形是一个多余的命题。本文通过分析冯金华教授的论证过程,强调了价值和生产价格范畴各自不同的经济规定性,证明了尽管冯金华教授的研究富有意义和创意,但由于其在研究过程中忽视了价值范畴和生产价格的规定性上的本质区别,造成其方法和结论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