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1999年底以前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始,我国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建立已近二十年.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基础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救助领域中问题也逐渐增多.发现总社会救助制度在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我们面对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救助事业为困难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契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完善规范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决策。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救助范围的拓宽,广大人民群众对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救助管理提出越来越多要求,政府迫切需要更新工作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因此,将国际通行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导入社会救助工作既必要又可行。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的社会救助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救助标准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社会救助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力直接关系到社会救助制度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和生命力.针对我国社会救助标准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化给付标准的认识,从标准的公平性、标准的充足性、救助标准的针对性等方面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实际效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由于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是从传统的社会救助制度改造过来的,仍然带有旧制度的痕迹,还显得不够完善。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秦丽娜 《经济师》2009,(7):11-12
近年来。尽管我国社会救助工作有了很大发展,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作为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基本救助制度、专项救助制度、资金投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外社会救助的经验和中国社会救助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社会团结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切入点.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行模式和制度安排.本文在研究欧洲部分国家社会救助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探究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救助的原则、理念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模式应当具有公平性、效率性、流动性和发展性等功能特质.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利,通过法律予以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同时也是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本文分别从生存权理论、发展权理论、正义理论和服务行政理论论述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宪政理论基础,以期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来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政府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黎 《生产力研究》2008,(13):29-31
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下,社会救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制度。文章主要分析了政府在建设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中的缺位及其原因,提出了在制度建设、资金保障、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方面政府要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最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已经形成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包括多项救助在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提供生活基本保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进一步考察制度建设发现,目前仍存在救助总体水平偏低、差距较大,救助措施设计不科学,救助资源配置欠公平,外来人口获得救助机会不平等和"保不应保"现象突出等问题。建议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项目的标准,设置更严格的救助对象资格条件,提高瞄准率,提升救助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完善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的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依据我国国情而独创的一种保障鳏寡孤独及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的带有过渡性色彩的社会救助制度。50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经历了从1956—2002年的“集体互助”模式到2002年后“国家救助”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五保供养制度逐步融入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变。考虑到五保制度自身所带有的过渡性色彩和其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制度相似性的问题,该制度的最终走向应被判定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性补充保障项目。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立法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临时救助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在社会救助体系中救急解难、拾遗补阙、托底保障的重要作用,在深入分析黑龙江省临时救助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确保临时救助资金充足、拓展临时救助方式和内容、壮大临时救助队伍建设、规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临时救助紧急应对预案、建立临时救助信息共享平台和加强临时救助政策宣传等方式,提高黑龙江省临时救助服务质量,使临时救助能够更好保障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诸如救助理念落后,未实现从消除收入贫困到消除能力贫困的转变;救助方式单一,无法实现彻底摆脱贫困的制度目标;救助主体薄弱,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发展不成熟的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要求我国的社会救助政策作出以下完善:将能力提升作为社会救助政策的理念和出发点之一,调整社会救助政策的重点,由低保转向就业、儿童、医疗、教育等积极的救助政策,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社会救助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就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救助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农村社会救助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第一道安全网的保障作用,从而减少农村贫困群体的比重,使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得以发展.本文首先阐述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取得的成就,然后提出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当前的国情,提出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法律法规、完善农村社会救助的基层管理、加强对资源的整合、农村社会救助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统筹城乡发展等政策建议,从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朱小泳 《时代经贸》2007,(3Z):45-46,48
根据不同的功能指向对象,我国社会救助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可以分为对内的系统功能、对外的社会功能,而且除了发挥正功能外,还存在着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反功能。明确社会救助的各项功能,有助于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促进社会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贫困状况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还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社会保险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社会救助的意义尤为重要,而救助的目标又决定了救助的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救助的内容方式,比如现金、实物和服务等,分析了中国农村的社会救助方式,指出社会救助的方式应该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制度文化分析的视角,通过对中西方社会救助制度的思想渊源、制度基础和救助内容及特点等进行比较分析,对中西方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地位、作用、行为动机、对法制建设的重视程度等差异进行了释疑,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政府在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中履行职责的逐渐理性和成熟,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政府必须主动承担对整个社会心理的大量宣传和引导工作,改变我国人群社会救助被动参与的施恩论思想,唤醒我国居民的权利意识,推动人们主动参与和监督社会救助体系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华 《生产力研究》2008,(22):85-86
文章从农民工社会救助权益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出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是健全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任俊 《时代经贸》2013,(22):248-248,252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现有的以农村低保、五保户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的社会救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些救助制度对保障农村和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缓解他们的贫困状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流动给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带来了新挑战,人口城乡分布的二次整合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城市。候鸟”的救助制度。促使农村人口救助、城镇人口救助以及流动人口救助体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五保制度是扎根于农村、具有深厚传统底蕴的社会救助制度。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税制改革的深入,五保救助的制度内涵逐渐发生了改变,同时其制度基础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使得五保制度逐渐陷入了发展困局。而重拾五保救助原本的制度理念,充分发挥五保救助的社会化特色应是走出这一困局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