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变以及国内外环境发生的复杂变化,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更加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深入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包括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发展主题、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导思想、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及新发展格局作为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概念,三者构成了新时代、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基点.以新发展理念为价值引领,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三大理论创新构成有机整体,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推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区的新区开发建设不断加速,但城镇化过程中仍面临着城市人口集聚导致的就业难、环境污染及道路拥堵等问题,降低了城镇化中的居民生活质量.产业新城发展模式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按照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不断推进我国城镇化的进步和现代化城市质量的提升,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于莲 《生产力研究》2021,(3):12-14,28
新时代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多方面的需求.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农业需要科技创新;新时代发展城镇工业需要科技创新;新时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生态空间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是关于新时代我国生态空间治理的根本遵循。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生态空间根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产品需要,是新时代生态空间理论的价值目标。新时代生态空间理论的治理理念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中的生态空间治理理念;二是自然生态空间的治理理念,包括:坚持主体功能区战略,从源头上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管控;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的生态修复,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2002—2012年我国279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城镇化效率的时空特征以及城镇化推进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动态测量中,我国的城镇化效率在整体上处于效率变动的无效状态;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的城镇化尚处于"摊饼式"的粗放增长状态,且区域差异显著;从城镇化推进模式来看,强有效型城市群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特征;弱无效型城市群的城镇化在激进与低效之间徘徊;强无效和高无效两类城市群的城镇化推进模式具有"重增长轻发展"的粗放式特征。  相似文献   

6.
贺定修 《经济师》2009,(4):268-270
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表明,在城镇化的三个阶段中.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动力.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大力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促进湖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镇化与城市群取得的重要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创造世界奇迹与城市群建设取得非常显著成就的40年。40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翻了1.5番,超过了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3.7个百分点,顺利完成了城镇化初期和中期的快速成长阶段,即将迈入后期成熟阶段;在数度调整与改革创新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召开了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完成了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历史性重大调整;抵御住了来自"伪城镇化"的冲击,通过"去伪存真"提高了城镇化发展质量。40年来,我国城市群的研究与发展顺利完成了从激烈的理论纷争到实践应用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到引领全球城市群发展的21世纪新时代,城市群连续15年被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国家及国际战略地位得到快速提升,对国家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展望未来,我国城镇化与城市群的发展将以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基础,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向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方向发展;继续将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推进城市群向高度一体化、绿色化、智慧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城乡融合发展高度,合并召开中央城乡工作会议,合并编制《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合并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向同步化、融合化、共荣化方向发展,同步提升城市与乡村发展质量,让城市与乡村共同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化真正存在的问题不是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工业化,而是消费者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城镇化,出现了其他国家所没有或不明显的劳动力城镇化与消费者城镇化分离趋势。分离式城镇化在一定意义上是劳动力过剩经济体在开放条件尤其是全球化时期的或有现象,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全球化和我国户籍分离制度以及高成本住房制度等结合的产物。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是与传统城镇化模式略有不同的新型城镇化,但就实质而论主要是劳动力城镇化,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当前我国城镇化真正存在的问题,既不是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工业化,也不是劳动力城镇化落后于消费者城镇化,而是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等制度性因素对从劳动力城镇化向消费者城镇化转变的制约和阻碍。伴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升级和经济减速阶段的到来,城镇化也将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提倡的新型城镇化,其实质是从城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转入第二阶段,加快推进消费者城镇化。为此,要着力解决户籍、公共服务全覆盖和低成本住房三个关键问题,统筹推进举家转移、稳定就业和农村先富人口三个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新农村建设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联系和路径选择的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融入新型城镇化,要以城镇建设的理念改造提升农村,以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使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共同统一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基于此观点,本文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即应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布局,着力从建立以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态人居环境等五个方面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但受多年城镇化建设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影响及对新型城镇化概念认识的偏差,需要对城镇化理念进行更新。为此,确立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理念,进而指导城镇化实践,是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社会时空、新社会形态、经济新常态理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新课题,这些理论的系统化形成了新型城镇化的新理念,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测度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格兰杰检验和协整检验认为,城镇化是拉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因,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计算协调度指标发现,我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状态由勉强协调向基本协调转变,应采取积极措施同步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立足新时代的要求,以生态文明为重要依托,探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并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深度分析了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全面探究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障碍,以此为据,提出了新时代下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从乡村振兴视域研究绿色城镇化还有待破题。乡村振兴,为绿色城镇化的谋划与推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长远的考量。当前,绿色城镇化推进出现了忽视整体认知和实践贯彻的全面耦合性;忽视了城市与乡村的一体性;忽视了绿色城镇化的动力持续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破解,需要在深刻认知乡村振兴与绿色城镇化的逻辑关联下,进一步变革城乡居民发展理念,根植绿色发展认知;推进农村产业改革,提供绿色生态产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供绿色城镇化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基础功能,为绿色城镇化推进提供价值支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引领城乡生态规划实践;推进城乡产业转型升级,为绿色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4.
廉超  陆凤娟 《当代经济》2018,(13):60-6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新时期加速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广西边境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估可发现,广西边境地区各市(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广西边境各市(县)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虽有所提升,但总体排名变化不大.广西边境地区应从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完善土地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角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战军 《经济师》2014,(7):65-6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推进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财政、税收作为重要经济杠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发挥财税杠杆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区域联动,加快城乡区域统筹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是新"四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实现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为首要目标,以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为核心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长远目标.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并重、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努力促进"四化"协同发展等原则.推进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这不仅表明我国城镇化迈入历史新阶段,更彰显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焦点内容之一.本文从城镇化的发展核心、基本导向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状态进行梳理和分析,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的必要性和内在功效,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创新地方政府治理理念,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创新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内生型城镇化道路;创新地方政府的体制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长足发展,社会经济水平有很大提高。与此同时城镇化的推进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特别是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失衡、人居环境恶化等。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深度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统筹兼顾城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生态型政府是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生态型政府理念的提出为深度城镇化过程中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推行绿色GDP考核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三农"投入,统筹兼顾城乡发展;加快生态立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广环保理念,提高人民生态素质等,应当是深度城镇化中好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制度始终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按照建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四个节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曲折而艰辛的萌芽、探索、改革与深化改革四个阶段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建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逻辑包括始终贯彻以农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渐进式推进、实现土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重视土地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结合.而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协调整体推进、改革重心从以所有权为中心转向利用权为中心、土地功能从注重生存保障转向发挥财产功能、土地制度改革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探索与改革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仍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稳定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动力: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和农村工业化所形成的原始动力,第三产业发展产生拉力,国家政策导向的主导力.贵州铜仁地区城镇化战略:以地脉、文脉为基本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功能,发挥中心积聚效应;工业发展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城镇建设规划有机融合,使产业园区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实现良性联动;引伸区域产业转移,提升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区域城镇化内生动力.通过三个相互融合战略产生合力,达到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贵州省铜仁地区城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