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方应明,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人,在全国劳动模范方继生影响和带动下,开始种植葡萄。自2006年以来,先后参加部、省级葡萄生产技术创新创业培训,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如今成为丁庄村葡萄种植大户,农民致富的带头人。父亲的执着,让他做出无悔的选择1998年的冬天,方应明从部队复员回到了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由于在部队的表现出色,他可能被选拔到镇政府部门做一名机关干部。然而,当他走进村  相似文献   

2.
正桂北兴安被誉为南方的"葡萄沟",因为这里是南方葡萄最大的产区。而肖卷忠则是当地有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户,他的"有名"来源于三方面:一是他推广的葡萄品种丰富;二是种植的葡萄品质好,经常参加全国葡萄大赛评比摘金摘银,成为该县名副其实的葡萄种植获奖专业户;三是他的绿色、精品种植之路,成为当地标杆,并深受国内外客商认可。新品种引来新希望1999年,在兴安县农广校毕业的肖卷忠,与班里另外6位同学一起被学校派到浙江一家大型企  相似文献   

3.
<正>李东生家住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靠着沂蒙山人的蛮劲与韧劲,闯出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他组织成立了苍山县正兴种植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长。先后被授予"全国种植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第二届临沂市沂蒙乡村之星"等荣誉称号。接受培训,艰苦钻研,成功掌握金银花繁育技术2008年之前,李东生一直在做家  相似文献   

4.
正"我去年70亩葡萄喜获丰收,亩产3000余斤,收入30余万元。"入夏以来,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葡萄种植户李风亭忙个不停,他一边积极参加市农业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葡萄管护知识,一边和葡萄种植大户探讨种植经验和收成。李风亭今年51岁,是地地道道的偃师市缑氏镇人,几年前,他瞄准时机,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如今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5.
今年50岁的刘福顺,是东光县秦村镇秦一村人.从1985年开始,他就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种植果树,此后,他深钻细研果树种植管理新技术,大胆引进新品种,组建果树协会,创办科技示范园,凭着他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和为本村父老乡亲致富带个头的决心,硬是在这个普通的小村庄写出了新篇章.1995年,他曾获得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被省、市人事厅(局)评为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引进培育并注册的"佛喜牌"红富士苹果、中华寿桃,在1999年、2000年全国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上获金奖与银奖;2000年沧州市秦村果树协会被评为河北省百强农研会;占地1200亩的集体科技示范园被列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并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县级科技示范园.  相似文献   

6.
万物尚未复苏 ,店子镇姜家庄村青年农民姜森的春暖式葡萄大棚里 ,葡萄早已抽芽 ,丝丝鲜绿 ,充满生机。就是靠这些大棚葡萄 ,姜森成了远近闻名的科技致富户。去年 ,他的3个4分地的葡萄大棚 ,收入10多万元。今年34岁的姜森 ,种葡萄的历史已有十几年了。1983年 ,姜森高中毕业后 ,便操起了本村人的传统行当 ,种植蔬菜。姜森是个勤于学习的人 ,他总爱向村里那些种菜的行家里手讨教 ,闲暇里自己也细细揣摸 ,很快他也成为种菜的好手。善于钻研的姜森发现 ,种植葡萄很有市场潜力。1986年 ,姜森开始种植葡萄。当时他种的是巨丰和凤凰五…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三江县同乐苗族乡归东村的茶叶和葡萄立体种植基地迎来不少游客体验采摘。据介绍,归东村以"村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发展立体种植,全村种植葡萄1330亩,其中葡萄和茶叶立体种植200亩,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怀来县石门湾村农民侯文海 ,在致富路上有胆有识 ,勇于创新 ,他种植的6亩连体大棚葡萄年均纯收入20多万元 ,不但成为小康路上的带头人 ,还被誉为“全国葡萄状元”。因他靠科技种植葡萄事绩卓著 ,被中国葡萄协会聘请为特约理事。现年48岁的侯文海 ,从小养成了爱学习 ,钻研科学技术的习惯。从九十年代初 ,他就自费订阅了《农民日报》、《河北科技》、《农家乐》等10多种科技报刊。通过学习 ,他开阔了视野 ,更新了观念 ,掌握了更多种植葡萄的方法。1985年 ,他从河南果树研究所引进了10多个葡萄新品种 ,进行选优试种 ,优中选…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南皮县寨子镇王国针村李金房1997年种了2亩酒用"贵人香"葡萄,第二年即可挂果。每株葡萄按20串计算,一亩地可收获葡萄600公斤。"每公斤葡萄可卖到2元的价钱,比种棉花可强多了。"李金房对自己的2亩葡萄充满了希望。在南皮,像李金房这样的葡萄种植专业户共有2000多户,种植面积6000亩。这是南皮县政府为引导农民致富,逐步形成地方经济优势而实施的一项葡萄产业化工程,也是为天津"王朝"葡萄酒厂建立的原料基地。  相似文献   

10.
<正>京西北,群山环绕中,官厅水库烟波浩渺。上游,桑干河、洋河、妫河逶迤而来;下游,永定河奔流而去。这片河谷地带,是葡萄种植黄金产地。水库东北岸,北京市延庆县发展鲜食葡萄种植20多年,培育的有机葡萄多次摘得全国金奖。水库西南岸,河北省怀来县有着近千年葡萄种植历史,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全国闻名。小小的葡萄,看似平淡无奇,却让延庆县与怀来县因此结缘,搭起了两地合作的桥梁。为了促进产业发展,打造品牌效应,实现资源优势互补,2013年双方已经就共建"延怀产区"  相似文献   

11.
正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玉金,199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他当过果园技术员,也担任过青浦葡萄园艺场场长,积累了丰富的葡萄种植经验。卢玉金的梦想是种出最好的葡萄,于是他脚踏实地,吃住在田头,一心扑在葡萄事业上,一干就是15年。2007年他带头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施泉"葡萄品牌。目前"施泉"品牌葡萄面积1570多亩,产量1500吨,产值6000多万元,带  相似文献   

12.
正马铃薯,又称"洋芋""土豆"等,在中国版图上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称谓。这种源自秘鲁南部的农作物,几百年前进入中国来到云南,走进昭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值逐年提升,2017年实现农业产值42亿元,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薯"。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昭通市,属革命老区和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同样,昭通也是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五个地级市之一,世界马铃薯种薯生产  相似文献   

13.
<正>她,用草莓铺就了一条致富路,带领着相邻共奔小康大道!这个女强人被亲切地称为"草莓西施",她就是吕妙霞,一个先后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女农民工"、"全国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草莓种植能手,一个闻名十里八乡的致富女强人。  相似文献   

14.
岑昕 《农业经济》2018,(3):62-63
北镇市是辽宁省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葡萄产业集群更是领先全省、叫响全国,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总产量达到36万吨,是"中国巨峰葡萄之乡"。北镇巨峰葡萄通过了国家地理标识登记。葡萄已经成为北镇市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被农业部列入《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葡萄优势区。本文通过对北镇市葡萄产业的分析,为类似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一名现代农民,科学种田,科技兴菜;他是一名致富能人,创办农家乐蔬菜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群众特别是妇女创业致富;他是乡亲们的贴心人,不但为菜农垫付种子、农药和肥料,还将所掌握的种植技术倾囊相授。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合作社成了远近闻名的"菜篮子娘子军"的大本营,先后被县、市、省妇联和省农业厅授予"巾帼创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这位普通的中年汉子,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勇于实践,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闯出了一条粤北山区的致富路,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他,就是广东省翁源县农家乐农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兴区西红门镇建新庄村的刘灵芝,可谓是个女强人,她依靠科学种植走上了成功之路。2002 年她是西红门镇“种植养殖致富的带头人”,2003 年被评为镇“百名优秀标兵”和“自强自立的新女性”,并被邀请向全镇妇女介绍创业经历和致富经验。 刘灵芝今年 34 岁,2000 年,她承包了村里 12 亩土地。从朋友那得知市场上美国提子销售好、价格高,就投资 5 万元,托人从山东买回 9000 株黑提苗。靠着随苗带回的指导书,她摸索着干了起来。到 2001 年葡萄挂果时,她发现自己种植的葡萄果少个小,费了半天劲,才卖了不到 1 万元。丈夫劝她放手,乡亲们也说一…  相似文献   

17.
正走进上海圣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办公室,一块块闪亮的奖牌映入眼帘。"诺味优"葡萄荣获全国第18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全国优质鲜食葡萄评比及上海市评比四项金奖,并获得中国著名品牌殊荣。这是上海圣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上海农科院林果研究所及金山葡萄研发中心合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上海圣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上海市金山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河北省饶阳县大尹村镇因地制宜,凭借林果、农作物种植传统优势,利用玉米芯、葡萄枝等发展特色食用菌种植,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该镇采取公司主导,兼顾"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方式,以优质菌种和配套服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走向产业联动的新型现代农业模式。目前,  相似文献   

19.
正陈燕,出生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山深处清水镇的椴木沟村。多年来,她靠自己的智慧、勤劳和不懈努力,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2007年组建了阿芳嫂黄芩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成立了北京清水腾达联合社。同时,她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注册了"阿芳嫂""阿芳嫂黄芩""阿芳嫂野生毛尖"商标。曾被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巾帼创业明星",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秀合作人物"等。昔日境遇磨砺出吃苦耐劳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之友》2014,(6):22-23
<正>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人们还在羡慕万元户的时候,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伍玉明就因为率先种植水果成了万元户。这些年里,他先后从山上移栽了山葡萄、"黑老虎"等水果并卖上了好价钱。现在,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让乡亲们跟他一样都种上野生水果,实行规模化种植,共同致富。脑子活把野果变家果伍玉明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都平村东风二组的村长。他很小的时候就上山摘山葡萄、"黑老虎"吃,后来索性就把这两样藤类植物移栽到自家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