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商品房预售是房地产开发商广泛采纳的一种商品房销售方式。在这种销售体制中,作为消费者的预购人的权益常常受到侵犯。其中既有消费者自身的原因,也有法律法规不完善和制度不合理的原因。要构建对预购人的完整保护体系,要制定专门的《消法》实施条例以及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建立和完善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商品房预售市场的准入制度,预售款的监管制度等商品房预售中的重要法律制度。另外,还应该提高预购人权益保护意识,加强预购人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2.
商品房预售过程中,预购人的权利利益经常受到侵犯,除了消费者自身的一些原因之外,也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制度不合理密切相关。本文重点在于研究如何建立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商品房预售市场的准入制度、预售款的监管制度等,从而构建对预购人的完整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商品房预售中预靠登记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商品房预售中有关预告登记制度的法律规定中的缺陷,提出了完善的办法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登记申请人问题;登记的效力问题;预告登记的消灭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立法的不完善导致了房屋预购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鉴于预告登记制度的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刻不容缓的现实需要,本文拟对完善我国商品房预售中预告登记制度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预告登记为不动产物权受让人之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我国,当前一个观点认为预告登记亦可保障预售商品房购买人(预购人)于将来取得房屋所有权,但笔者在对预告登记、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及其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预告登记并不适用于预购人之请求权的保障,其理由为:一、在预售商品房中,缺失预告登记所必须的不动产登记簿;二、在预售商品房中,预购人之请求权不能成为预告登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在实务中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对商品房一物二卖的有效抑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了我国的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加强了对不动产债权请求权的保护,弥补了原来民法制度之不足,但对权利顺位保全的效力及增强效力没有涉及,对权利保全效力的规定也不太全面,在将来依据《物权法》进行不动产登记立法时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登记制度是各国物权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是商品房预售管理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建立商品房预售合同预告登记制度和加强商品房预售合同的风险管理,对于维护和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商品房预售合同中预购人通过对房屋开发商的资格审查及有关管理部门、预购方对合同格式条款的限制等措施来保障合同的公正性。同时,在商品房预售合同履行过程中采取要求预售方继续履行合同,向法院起诉等方法保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商品房预售预告登记制度的历史背景出发,通过与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制度的对比来阐述制度价值,但是我国的预告登记制度仍然较为粗略,操作性不强。按照我国物权法对商品房预售预告登记制度的规定,通过事前登记制度的立法完善,保障买受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张玲艳 《大众商务》2010,(14):259-259
商品房预售是我国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的产物。对商品房预售合同进行登记是商品房预售者的义务所在,其目的在于保障购房者对房屋产权的顺利取得。预告登记制度是我国《物权法》新规定的一项与不动产物权变动紧密相关的登记制度,其对于保障权利人对未来物权变动的顺利取得有重要意义。当下,理论界不少人认为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实为预告登记制度在我国的先期应用,即在《物权法》未颁布之前,我国已经存在预告登记的具体表现形式。笔者对此持否定意见。本文通过对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制度与预告登记制度的比较,指出二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商品房预售是我国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的产物.对商品房预售合同进行登记是商品房预售者的义务所在,其目的在于保障购房者对房屋产权的顺利取得.预告登记制度是我国<物权法>新规定的一项与不动产物权变动紧密相关的登记制度,其对于保障权利人对未来物权变动的顺利取得有重要意义.当下,理论界不少人认为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实为预告登记制度在我国的先期应用,即在<物权法>未颁布之前,我国已经存在预告登记的具体表现形式.笔者对此持否定意见.本文通过对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制度与预告登记制度的比较,指出二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产企业运营的通常模式是以其获得的出让土地为抵押从银行获取贷款完成楼盘的建设。开发商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会取得贷款银行同意预售函。在司法实践中,银行同意商品房预售的行为往往产生许多法律问题,比如银行抵押权与购房者交付房屋请求权的冲突,同意预售是否等同于放弃抵押,银行对预售资金是否有提前清偿的权利和监管义务。本文结合理论和实务对以上问题作了详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抵押物登记具有广泛的作用,它不仅在特定情况下是抵押合同生效、抵押权成立的必要条件,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也能强化抵押权的效力,促进抵押权的实现。因此,在担保活动中人们应当重视抵押物登记,即使法律不要求强制登记的抵押行为,债权人也应为了降低抵押风险、保障交易安全,尽可能采取登记措施。  相似文献   

14.
预告登记制度是指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关于预告登记的法律性质,学者们主要有三种观点:(一)预告登记兼具物权和债券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德国期待权理论中诸多学说可解释买受人期待权地位。本文论述了预告登记买受人期待权制度,分别从期待权本身的可转让性、转让规则及转让效力三方面对买受人期待权的处分性进行剖析,从而为市场流通秩序有效进行提供了理论支持,以期达到保护买受人法律地位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商品房预售合同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本约合同,虽有“预”字而非预约合同;它生效的要件包括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房地产企业,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书,投入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25%以上,且办理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应严审开发商资格,建立商品房预售预告登记制度,避免商品房预售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胡梦迪 《现代经济》2013,(4):108-111
伴随着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建设工程价款拖欠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确立了建设工程承包人工程价款的优先受偿权。但法律未对其性质加以规定,且该权利在实践中与抵押权、消费者的商品房买受人权利等其他权利冲突。随后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权利冲突问题。建议法律明确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属于优先权,并建立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预告登记制度,保障承包人与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完善该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了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性质,论述了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效力,指出了我国现行预告登记制度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缺位,配套规定也不是很完善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我国的预告登记制度能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9.
李梦娇 《大众商务》2010,(10):248-248
商品房预售集融资与销售为一体,看似既解决了开发商的部分资金来源,又满足了房屋买受人的预期利益,达到了市场交易中的"双赢"。然而,因房屋预售制度是以将来存在的房屋为标的,预购人与开发商订立预售合同时房屋尚在建造之中,开发商对商品房信息的掌握处于优势地位,由于信息上不对称,开发商凭借信息优势,运用虚假广告、隐瞒重大事实等欺诈手段对预购人权益进行肆意侵害,本文将对买受人权利保护提出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当前对于该制度,不是"存与废"的问题,而是在商品房制度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完善才是有意义。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商品房预售中有效保护买受人利益的若干问题及完善我国现行的商品房预售制度。  相似文献   

20.
商品房预售集融资与销售为一体,看似既解决了开发商的部分资金来源,又满足了房屋买受人的预期利益,达到了市场交易中的"双赢".然而,因房屋预售制度是以将来存在的房屋为标的,预购人与开发商订立预售合同时房屋尚在建造之中,开发商对商品房信息的掌握处于优势地位,由于信息上不对称,开发商凭借信息优势,运用虚假广告、隐瞒重大事实等欺诈手段对预购人权益进行肆意侵害,本文将对买受人权利保护提出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当前对于该制度,不是"存与废"的问题,而是在商品房制度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完善才是有意义.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商品房预售中有效保护买受人利益的若干问题及完善我国现行的商品房预售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