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把技术理解为揭示存在者全体的一种方式,技术架构起我们理解每一种事物的方式.在当今,人类面临人口膨胀、能源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核战争威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时,我们是否应该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回到农村过农民那种简朴的生活了.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问题时,提出技术给人的生存造成一种危险,但是它也向我们呈现出一种拯救的力量.研究海德格尔的技术观对我们将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总结得到人类中心主义的本质,并在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从伦理的角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积极方面加以辩护,最后指出其在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有效手段与工具,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上,现代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导致人与自然都陷入危机之中,人类遇到了最高的危险。面对现代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危险,海德格尔通过对技术本质的追问,向我们呈现出一条救渡之路。  相似文献   

4.
发端于希腊文化和希伯莱(基督教)文化的"人类中心主义"具有的浓烈功利色彩的世界观,是唯理性主义与科学蒙昧主义的症疾;"人类中心主义"演绎下的"人类沙文主义"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迷茫.实现对"人类中心主义"(乃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人类只有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拯救"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迷茫.  相似文献   

5.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环境污染就已存在着。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生态中心主义正在逐渐向人类中心主义演进。如今,人们正在呼唤生态中心主义的回归,期待人们在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之间作出理性选择,渴望环境法成为一部真正的“硬法”。文章尝试从价值观、制度设计、部门权限以及公众参与等多个维度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6.
柴攀 《企业导报》2012,(18):260
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二者的对立实质上是价值现的对立。本文从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进行介绍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们对这两种价值观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进而阐明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人类、社会、自然各个视角来考察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生态文明的模式和方法,系统论述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都影响和破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指出可持续发展才能指引人类走向真正的文明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把技术理解为揭示存在者全体的一种方式,技术架构起我们理解每一种事物的方式。在当今,人类面临人口膨胀、能源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核战争威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时,我们是否应该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回到农村过农民那种简朴的生活了。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问题时,提出技术给人的生存造成一种危险,但是它也向我们呈现出一种拯救的力量。研究海德格尔的技术观对我们将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把技术理解为揭示存在者全体的一种方式,技术架构起我们理解每一种事物的方式。在当今,人类面临人口膨胀、能源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核战争威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时,我们是否应该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回到农村过农民那种简朴的生活了。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问题时,提出技术给人的生存造成一种危险,但是它也向我们呈现出一种拯救的力量。研究海德格尔的技术观对我们将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承诺:解构主体性,终结统治西方世界几千年的形而上学。阿多诺成功地揭示了这种存在本体论的发生学秘密,暴露其终结主体形而上学的虚假性,批判了存在本体论的反辩证法的实质。阿多诺认为,存在本体论是一种隐性的主体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阅读海德格尔的《技术的追问》.我发现这篇文章虽然晦涩难懂,但是我们只要反复阅读并读懂了他所表达的核心和精髓,就会发现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思考有常人不可及的独到之处和深邃之处.首先他的这篇文章是在传统技术观的大背景下对技术所做的追问.传统技术观即技术工具论,这种观点认为技术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所创造的工具,是一种合乎目的的一种手段,是为我而存在的,是为人服务并受人控制的工具.所以我们要控制技术,技术越是有脱离人类统治的危险,我们对技术的控制意愿就越迫切.而海德格尔对此提出质疑,他反对技术工具论.他认为技术的本质是一种解蔽方式,即从遮蔽状态进入无蔽状态,使不在场在场,是一种集置、订造.具体表现为对象变成持存物,人也变成了持存物,人受到了促逼,人被订造,于是人在这个过程中也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目的性,反而受到了技术的控制.同时他指出集置是解蔽之命运,也就是说技术是时代的命运,是人所抗拒不了的.技术背后所隐藏的所有危险是我们必须承受的.不过他也提出有危险的地方也充满救渡,而他把救渡的希望寄托在艺术中.总之海德格尔用一种哲学家所具有的非常理性和冷静的态度分析了技术不是人所能控制的但又不是人能放弃的.他对技术采取了非常泰然的态度,虽然略带悲观色彩,但是他也提出希望通过在追问的道路上诗意地栖居获得拯救.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语言的文化梳理与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语言可分为字母语言、数目字、重新整合意义与文字的汉语词汇及图片,表情四大类.其产生和流行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从网络语言的产生来源和流传途径可发现,现代性所引发的人际交往危机及青少年问题,是"网络语言现象"出现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其文化根源则在于"时尚文化"影响,以及背后的从众心理.这些均植根于西方的当代"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并且是"西方中心主义"文化价值观念在全球"殖民"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汉语和西方语言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文字、语法、语音等方面。受西方中心主义论的影响,十九世纪以来的部分西方语言学家认为:和西方语言相比,汉语是一种相对落后的语言。但事实并非如此,汉语和西方语言并没有高低之分,它们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正是不同语言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影响制约了跨文化的交往。为确保中西方跨文化交往的平等性,我们必须在明确中西方语言的平等关系的基础上承认其所存在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60年代起,西方国家深刻意识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的矛盾已危及到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5.
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现代技术的负面效应如影相随,使人类面临着当下无法回避的现代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虚无和人类生存困境,通过对海德格尔现代技术本质的追问,启示我们,发展现代技术必须立足于理论源头这个“根本”来加以分析和透视,转变发展现代技术的态度,重塑理性主义大旗,消解现代技术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世界经常存在德与道的分离现象,"惟道是从"并不那么容易做到,一则因为,宇宙的规律并不会自动的展露,再则,宇宙自身并非静态的永恒之物,依然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更何况,人类的认识同样存在局限性。德与道的分离现象本质上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人类中心主义扭曲了人与宇宙的关系,不符合宇宙规律。  相似文献   

17.
高子茜 《价值工程》2010,29(11):5-6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大会举行,关于人类与自然如何相处的生态伦理学之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伦理学的两种基本观点。生态伦理学提出"保护生态"的道德要求,但在强硬的现实利益下,只有全面结合公共政策、国际关系、经Q济发展等因素才能解决中国目前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世界,技术高速发展,并产生技术异化现象,对人类和自然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艺术作为消解技术异化的方法之一,本文以华兹华斯的诗歌为例,证明艺术对技术异化的消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生态伦理观.其中.以经济发展为惟一目标的"狭隘人类中心主义"是造成目前生态恶化的认识论根源.本文提出:应坚持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改革现行会计要素,重新构建环境会计结构体系和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使经济、环境与社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过了多年的“原版空运”和“中西结合”,一些具有民族情结的建筑师和开发商开始追寻对中式建筑的传承与发扬。然而,中式建筑到底“中”在哪里?“中式”概念并不准确“中式”——中国的形式。所谓的“中式”是和“西式”相对应的概念。提到“中式建筑”,我们最常想到的是与西式建筑的区别。在西方,人们注重人的智慧和力量,在建筑内涵中多体现为“人能改造自然”的思想:建筑物都显得高大、挺拔,但是却有脱离自然的倾向。例如,在西方的园林建造中多可以看到几何形体,而“几何”恰恰是人智慧的创造之一。与西方的意识形态不同,不管是从尼泊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