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轨经济时期,市场需求疲软,失业率上升。如何解决好失业这一难题,必须对我国当前的失业状况进行分类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就目前我国失业状况看,大体可划分为城市隐性失业、农村隐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五种。  相似文献   

2.
花金龙  郭英 《经济师》2003,(6):44-44,46
文章认为我国失业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体制改革使隐性失业呈显性化 ,各产业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资本密集程度提高 ,结构性失业。解决失业的措施主要有推行弹性工时制 ,实行教育改革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城乡隐性失业顾立新在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下,现阶段的失业,主要表现为隐性失业。1992年末,全国城镇公开失业率为2.3%,城乡隐性失业率则高达21%①。消化庞大的隐性失业大军成为今后深化劳动体制改革,发展经济最紧迫、最棘手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隐性失业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我国农村隐性失业的现状隐性失业通常的定义是:劳动者与组织具有名义上的劳动关系,但在事实上由于没有工作或工作时间不足而处于在职失业的现象。对农村隐性失业的描述当然可以沿用隐性失业的定义,但更通俗的描述也许可以是“三个人的田五人种”。我国的隐性失业以农业领域最为严重。一些学者通过各种方法测算了我国农村的隐性失业率。方法一是国际比较法,该方法得到的农村隐性失业率为12%(牛仁亮,1994)或16%(钱纳里、赛尔昆,1994)或13.8%(库茨涅茨,1996);方法二是抽样统计法或抽样调查估计法,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隐性失业现象在我国国营企业普遍存在,它不仅是企业生产力的主体要素的闲置和浪费,影响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企业生产力的技术水平及其效能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进而抑制企业生产力的综合效应的发挥。基于上述判断,不论是隐性失业公开化,还是隐性失业企业的内部转化,都应以发展企业生产力作为这些措施的先决条件和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6.
隐性失业影响中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关城乡隐性失业研究为依据,计算所得1978—2009年各种情形下中国就业弹性的取值及其变动趋势较稳健地证明了中国经济增长就业带动能力弱。隐性失业仅提高某些年份的就业弹性,不能改变中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就业弹性暂时提高的原因是隐性失业劳动力真正失业后以很快的速度再就业。而经济增长就业带动能力弱的根本原因是就业基数较大的农业、国有与集体单位就业吸收能力不足,以及其他经济单位就业吸收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隐性失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铧过程中存在隐性失业现象,在其传统农业中也存在着剩余劳动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 国农业隐性失业的问题将有所缓解,但庞大人口与落后的劳动力素质的问题仍是我国经济快速发民的极朋障碍。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国特有的人口包袱以及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所沉淀的大量隐性失业人员,加上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失业问题一度相当严峻。本通过对有关理论的归纳和对我国失业状况的实证分析,指出了当前中国失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失业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失业统计提供的数据失真,关键是失业定义与国际不接轨,隐性失业统计困难造成的,怎样利用中国现有的统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经济学的方法来统计失业情况,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东  郑日 《经济师》2004,(11):54-55
根据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 ,2 0 0 2年我国的城镇登记人口失业率为 3 .8% ,但这并不包括未登记失业和隐性失业。文章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特点 ,并对小企业促进就业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孙鸣浦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140-143,149
科技进步有助于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可带动就业增长。运用理论模型推导分析科技进步条件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效应关系。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由于引进技术使规模经济迅速扩大,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使边际就业弹性下降,从而减少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力,不可避免地带来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以及隐性失业的显性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实际失业人口和失业率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真实发生失业情况的客观反映,是统计工作中的基础指标,它们的准确性是经济学家做出劳动就业建议和政府进行就业决策的最基本前提。由于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统计在指标设定和方法上存在较大缺陷,已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我国的实际失业情况。通过采取较为科学的调查失业率统计方法获得的调查失业人口,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当前我国城镇的实际失业情况,从而对政府制定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隐性失业是相对于显性失业(具有劳动能力并处在就业年龄而没有找到工作的)而言的,意指名义上就业而实际上失业的那部分人。例如,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名义上参加工作而实际上在企业中或单位中没工作可作,无工资或发部分工资在家的,或在企业中有工资而实际上无具体工作或工作负荷太轻、有效工作时间太短、高职低就的,就属于隐性失业者。  相似文献   

14.
略论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念基础上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建议。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涵就是货币政策具有真实效应,能够对真实经济变量产生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货币政策能够在保持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冗员是指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配置劳动时所显示出的劳动力过剩量,它也就是过去计划制度下滞存于国有企业中的隐性失业。由于传统体制存在时期我国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供求矛盾突出、劳动要素价格被严重扭曲,加之政府与企业之间在计划权利义务上进行着种种交易,致使隐性失业在我国国有企业内部长期存在。随着体制转轨进程的深入和上述矛盾的逐步解决,隐性失业存在的基础已基本瓦解。而且从国有企业角度而言,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也希望根据产品市场的需求状况确定其劳动力投入量。因此,剥离企业冗员就成为今后一个时…  相似文献   

16.
关于“隐性就业”若干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隐性就业”的界定 对隐性就业大致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界定。广义的隐性就业主要包括:公开失业者、下岗职工的隐性就业;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从事第二职业或兼职活动;地下经济活动等。狭义的隐性就业主要特指下岗职工隐性就业。鉴于目前我国再就业问题的严重性,大多数研究针对狭义的界定。 一般研究认为,隐性就业就是劳动者在失业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失业保险道德风险,国内外研究大多侧重于劳动经济学视角,针对失业保险道德风险的间接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未就现实的失业保险道德风险的具体形式及如何防范展开深入研究.本文运用最优化理论与算法,以我国失业保险中企业失业职工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有关失业保险的最新激励政策,针对参保职工失业中可能发生的隐形失业和延缓就业的道德风险问题,构建了失业参保职工多任务激励模型,并运用Matlab仿真展示了主要影响因素与激励因子之间的影响.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参保职工失业期间应增加其规避就业和隐性就业自律行为的正激励;采取较高强度的正激励引导失业职工,促使其自觉规避隐性就业和延缓就业行为等有益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转型中的农民失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农民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失业风险与日剧增。农村隐性失业不能较快消除、流动劳动力大量失业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结构性难题。相对于城市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而言,农民是就业的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同样适用于在陌生的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失业农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度、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管理创新迫在眉睫。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建立隐性就业者鉴别制度,有差别的支付制度以及失业保障会计制度;进一步提高基金统筹层次,尽快开征失业保障税,最终建立由国家统一协调,各级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实施专业管理的分层次的失业保障管理体制,并建立基金筹集的激励机制、制衡机制、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和以失业保障促进再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然 《现代经济信息》2011,(15):54-56,69
由于我国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难以真实地反映失业状况,本文选取了与失业率相关的抽样调查指标"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百分比",通过联系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得出了第一产业快速发展能有效抑制第一产业失业比重增长,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对控制第二产业失业比重上升有一定正面影响,应重点保证第一、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