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农村社会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而村民自治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治理方式发生变革的政治保障.村民自治进程的关键是培育农民依法参与的能力.应从完善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推进村务和财务公开、发展农村新型网络关系等方面为培育农民参与能力提供平台、动力和动员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宁波市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调查分析,着重从积极推进基层党内民主,正确处理基层政府、党组织与自治组织的关系,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四个民主”的制度建设上我们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暴露出法律上、制度上和对中国农村传统统治势力的治理缺陷。要通过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建立基层财政自治制度和“两委”管理制度来克服“村民自治”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发轫于1980年代初的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代表着村庄治理的民主化方向。历经30多年的发展,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对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村庄治理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例如,村民自治的机构是村委会而排斥了党支部,发生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对立;村庄选举只举行村委会的民主选举而村党支部没有民主选举,导致村党支部威信不高等等。这些现象和情况的发生说明,有关村庄治理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并没有思考好、解决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校园民主已成为各高校文化建设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向.高校班委员存在组建、思想动机、人岗匹配、"新陈代谢"、班级自治等问题.解决的对策是:重新定位,提高服务意识;严把入口,推进民主;完善流动机制;健全监督机制;提高自治意识,融合自治队伍.  相似文献   

6.
陆建军 《理论观察》2013,(12):78-79
基层民主自治是农民当家作主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关乎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而备受重视.然而现实表明,农村治理中存在着农村基层公权力运行冲突、村务管理混乱、村干部工作能力一般及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构成了农村基层治理危机.针对这些危机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罗学莉 《特区经济》2010,(3):174-175
党中央高度重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本文分析了城郊村特点,以及城郊村发展中的问题和原因,探索了城郊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村民自治,通过协商民主解决危机矛盾;重视环境规划和治理;加强村民培训和素质教育,帮助村民就业;健全村民社会保障体系;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帮助实现村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了战略部署。其中,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强调必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发展基层民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应然层面,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蕴含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对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当家人”的价值期待,同时还要求村委会的价值定位应当坚持村民自治、促进国家资源输入与提升农民组织力相结合和治理有效三大原则。但随着国家治理日益深化,在实然层面上,村委会的价值发生了错位,往往容易成为基层政府的“代理人”。这种价值上的差距不仅给村委会带来了重大负担,也给基层民主建设带来了现实困境,主要体现为村民自治悬浮化、国家资源下乡“失败”及基层治理效能弱化等问题。由于村委会应然价值与实然价值的差距给基层民主建设带来了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村委会的价值进行重塑,即明确村委会的价值定位是村民自治的“组织者”,承担起组织和动员村民的责任,肩负促进国家资源下乡与提升农民组织力相结合的历史使命。通过重塑村委会的价值及改革基层民主治理模式,可为实现基层治理有效、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农村换届选举的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的进步,增强了村民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民主选举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对换届选举中存在问题的研究,结合农村实际完善选举法规,通过加强培训、示范和引导,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包含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是农村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本文从村民自治的践行、新时期云南农村民主建设的现状和特殊性等多方面来关注云南农村的村民自治问题,探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云南农村民主建设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11.
发展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主和自治对于祖国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及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大的意义。可是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现今在基层民主和社会自治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村干部、村民法制观念淡薄、村民自治缺乏有效监督、村民文化水平较低等,最重要的是村民有不同的认同观,民族认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这些认同不一,都会制约农村基层民主与社会自治的发展。鉴于此,需要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各民族间的平等,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等。只有制定相应合理的方针政策,才能有效地发展民族聚居地区的基层民主与社会自治。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是村民自我治理的方式和组织以及规范的总和。其不仅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还有效地维护了农村地区社会的稳定。同时,发展中的村民自治需要理顺关系、完善制度、提高参与意识,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13.
民主自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主自治思想产生的过程及主要内容,为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自治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当前加强城市社区基层党建普遍存在的制约性因素,介绍了淄博市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提出了推进城市中心城区社区党建工作长远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进一步理顺城市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的关系,突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提高城市社区党组织主导基层民主的能力,充分发挥利用好社区社团组织的作用,形成社区自治的良性机制;三是提高城市社区党组织引领社区先进文化的能力;四是加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与社区治理机构在组织功能上的整合协调。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不仅是农村居民生活的共同体,同时更是衔接政府与居民的社会共同体.农村社区治理与建设从宏观上说是国家建设的基础,从微观上讲是每一个公民幸福、和谐、平安生活的保证.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治理,已经从政府主导逐渐向村民自治过渡.民主治理将成为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的主要模式,并终将取代政府主导治理的现有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方喆 《魅力中国》2014,(2):340-340
随着我国社区民主建设和社区自治建设的发展,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正在形成,而社会的管理以社区管理尤为突出。基于以上所提及的背景条件,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社区民主与自治的发展状况,提出加强城市社区民主与自治的几个主要措施,旨在通过对城市社区民主与自治发展的研究,利于以后社区发展能够扬长避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础的组成单位,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重大的影响。石固乡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乡村治理主体间的关系复杂性、乡村治理法制的不明确性、"四个民主"发展的不健全性,治理方式落后性等问题。文章在理清治理主体关系,坚持自治、法制和德治相结合,基层党组织的廉政建设,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乡村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探讨一个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赋予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更深刻的政治价值、更科学的建构原则、更丰富的制度内涵,从国家发展实践看,协商民主必将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大局.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有利于拓展参与主体的范围,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升参与者的协商意识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职能作用;提升群众理性参与水平;从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李文政 《特区经济》2009,(8):164-166
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现状是乡镇政权掌握着农村社会最主要权力资源,欠发达地区的乡村经济贫困陷入恶性循环,农民公共参与的主体和形式呈现多样化,乡村文化亟待革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此,应当改革乡镇政府,明确乡村治理的价值取向和指导原则,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治理模式,准确定位政府作用,更新治理观念,调整财政支农结构,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建设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的政治路径: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东  彭舸 《理论观察》2007,(5):135-136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大目标,需要构建相应的乡村治理机制。这一机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培育和强化农民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着重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农民需求为主导提供公共产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以程序民主促进实体民主,推进村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