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刚 《证券导刊》2008,(16):77-78
4月21日证监会公布了《指导意见》对限售股解冻后的减持加以限制。但4月22日至5月8日的减持公告合计套现额度为19亿元,减持规模尚未出现明显减缓迹象。若要从根本上限制限售股解冻后对二级市场的套现压力,仍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2001年7月26日开始,中国股市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有股减持工程正式启动。到8月7日,共有13只新股发行,同时进行了国有股减持的行动,减持量为新股发行量的10%。这第一阶段的减持工程使国有股套现了101110.7万元,平均每个新股套现了7777.75万元,其中最大套现股为贵州茅台,共套现20403.5万元,最小套现股为冰山橡塑,为1876万元。而由于新股申购积极性高涨,国有股减持不费吹灰之力顺利完成,与1999年中国嘉陵和黔轮胎费劲的减持有天壤之别。国有股减持,对筹集社保基金、改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但国有股减持的合法性似乎还有待斟酌。现仅就国有股减持过程中存在的法律  相似文献   

3.
进入2007年,一连串上市公司遭遇“大非”减持,千万股大抛单高位纷飞。泸州老窖大股东一路减持,25个交易日套现近10亿,创下A股奇迹。伴随限售股解禁浪潮袭来,“大非”减持洪峰接踵而至。今后几年间“大非”减持冲击波将一浪高过一浪,牛市成色受考验。至此,“大非”减持已由个股现象向群体行为演变,未来将成为一种趋势。在当下的震荡市道下,投资者应如何应对“大非”的减持套现呢?与“大非”共进退成“斗法”大非套现的法宝。  相似文献   

4.
张刚 《证券导刊》2008,(33):75-76
8月份限售股合计套现额仅为10.45亿元(二级市场减持3.50亿元,大宗交易6.95亿元),为06年11月份以来单月套现额度第二低的水平,但上市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以及其它中小限售股股东仍有着较强的减持意愿,  相似文献   

5.
2009年10月30日我国创业板正式推出,曾被寄予中国”纳斯达克”的厚望.然而自2010年11月1日开始至今,高管们就开始频繁减持其所持原始股.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查阅了国内外关于高管减持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后,本文以201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75家发生过高管减持行为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描述了高管减持的现状,进而对高管减持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就关于如何规范高管的减持套现行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银行家》2002,(7):20-21
国有股减持停止是双赢 人民网 2002年6月25日 不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是真正的"双赢".从中国证监会的答记者问中不难看出,国有股减持停止,一不会影响社保基金的充实,二不会影响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今后将把部分国有股划拨给社保基金,但社保基金持有的这些股份与其他国有股一样,不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减持套现.  相似文献   

7.
大股东减持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近年来受到学者的关注,创业板作为我国的设立年限较短的板块,大股东减持行为更为频繁。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对大股东减持行为对股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大股东的减持对股票价格产生下跌的影响,尽管在减持公告发布后的第四天有小幅的股票价格上涨,但在整个事件窗口期,减持行为对股票价格产生下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创业板公司创投股东减持行为及收益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截至2011年3月底的创业板公司创投股东的减持行为及其收益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超过一半解禁项目的创投股东开始逐步退出,投资收益巨大。创投股东减持行为及收益随创投类型、投资时间、投资成本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减持收益率小于以市场价格计算的账面收益率。分析表明,解禁后创投股东减持力度较大,符合其退出套现的盈利模式。其中,券商直投的快进快出行为值得关注,而投资较晚、成本较高的创投机构减持意愿较高。另外,用账面收益来衡量创投机构的投资业绩有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9.
在股票交易中,经常有大宗交易的出现。这个交易往往具备数量大、金额多、附带折价率等特点,其动向往往会影响到整个股票的价格。近日,主营服装的搜于特公司吸引了市场关注,在蹭上“口罩概念”后股价一路爆炒,3月9日触及股价顶峰,该日第二大股东广州高新区投资有限公司(原持股10%)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总股本的1.94%。查该上市公司公告,在减持的15个交易日之前,并无该股东减持预披露信息。市场质疑这属于先减持再公告,涉嫌违规。  相似文献   

10.
崔青云 《理财》2001,(7):34-35
许多人对国有股减持有一种犹豫的心态,认为国有股减持是让约占总股本62%的国有股流通起来,不可避免地会对证券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国有股减持并不意味着国有股高位套现,而是为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只要方案和步骤设计得当,就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笔者认为,国有股减持可以分三步走。一、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是指企业员工通过购买企业部分股票而拥有企业的部分产权,并获得相应的管理权和收益权,从而强化对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激励机制。上市公司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由公司担保,并以购入的国…  相似文献   

11.
朱茶芬  陈俊  郑柳 《会计研究》2021,(6):104-118
如何有效规制大股东股份减持是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议题.2016年1月,证监会发布"减持规定",强制大股东披露减持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内部人交易"预披露"的重大创新.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计划具有显著信息含量,其市场反应是减持公告市场反应的4倍.减持计划新规全面降低了非控股股东的减持获利能力,不过对控股股东的影响仅限于削弱了事先高位减持能力,事后的长短期获利能力并无显著改变.该规定也诱发了大股东更为偏爱预披露后的紧急减持以实现高位套利目标.本研究填补了"交易预披露"理论构想的实证空白,为政策效果评价进而完善我国大股东减持监管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全球市场加强内幕交易监管提供了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一、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套现的现状截止到2013年4月底,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共有355家,我们通过对这355家高管减持、离职现状的统计,可以看出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离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高管离职套现人数逐年上升通过对表1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套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有35名高管进行股票减持,48名高管离职,有4名高管离职套现,其中离职套现占减持人数的比例为11.43%,占离职人数的比例为8.33%;2011年有139名高管股票减持,154人离职,8名高管离职套现,其中离职套现占减  相似文献   

13.
国有股减持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由于国有股减持中减持价格不合理,减持主体不规范及相关各方地位不平等问题的存在,使国有股减持引起市场的动荡。因此,国有股减持必须精心设计,合理确定减持价格,采用多种减持方式,合理确定减持节奏,在一个统一的市场规则下公平、有序、透明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千万股大抛单高位纷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07年,一连串上市公司遭遇“大非”减持,千万股大抛单高位纷飞。泸州老窖大股东一路减持,25个交易日套现近10亿,创下A股奇迹。伴随限售股解禁浪潮袭来,“大非”减持洪峰接踵而至。今后几年间“大非”减持冲击波将一浪高过一浪,牛市成色受考验。至此,“大非”减持已由个股现象向群体行为演变,未来将成为一种趋势。在当下的震荡市道下,投资者应如何应对“大非”的减持套现呢?与“大非”共进退成“斗法”大非套现的法宝。  相似文献   

15.
近来,国有股减持着实让人揪心,不少投资者把它看作是最大的利空,市场表现似乎也证实了这点,每当有国有股减持的消息,市场便以回调应答。  相似文献   

16.
震荡市中斗法“大非”套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07年,一连串上市公司遭遇“大非”减持,千万股大抛单高位纷飞。泸州老窖大股东一路减持,25个交易日套现近10亿,创下A股奇迹。伴随限售股解禁浪潮袭来,“大非”减持洪峰接踵而至。今后几年间“大非”减持冲击波将一浪高过一浪,牛市成色受考验。至此,“大非”减持已由个股现象向群体行为演变,未来将成为一种趋势。在当下的震荡市道下,投资者应如何应对“大非”的减持套现呢?与“大非”共进退成“斗法”大非套现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宋绍峰 《证券导刊》2009,(14):31-31
市场接连5个月的反弹,股指已经到了较高的位置,市场分歧增多。而股指是解禁股东减持参照的目标,股价达到其心理价位后,减持冲动增加。  相似文献   

18.
实施国有股减持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反映了流行思路与现实的强烈反差。 2001年6月,实施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后,深、沪股市全面急剧暴跌,陷入了长期低迷状态。2001年10月份证监会宣布暂停执行减持,深、沪股市顿时全线狂涨。2002年1月26日,中国证监会汇集阶段性成果,称各方达成了继续减持  相似文献   

19.
财经动态     
撒莉 《国际融资》2011,(9):70-71
创业板解禁以来套现75亿元,减持率超主板6倍自2010年11月1日创业板限售股开始解禁至7月13日,累计有75.65亿元资金被套现。以7月前9个交易日的减持情况粗略估算全月解禁量加和来算,预期到7月末  相似文献   

20.
按市场价在新股发行时强行捆绑减持的第一次国有股减持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个错误的办法在2001年10月23日正式暂停以后,迄今已过去两个多月了。12月17日,朱镕基总理宣布,国有股减持还是需要进行的,因为这是社保基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暂停错误的减持是为了纠正错误并推出正确的减持方法。在暂停后的两个多月里,中国证监会已收到4000多条减持方案和减持建议,可见,国有股减持不仅牵动着广大投资者而且也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上一次减持为何失效?有人说失败在于不该"按市场价减持"。这样说当然没错,但却没有切中要害。要害是什么?要害就是不讲规矩。所以,下一次减持一定要吸取教训,按规矩办事。不然,即使把价格降下来了,减持仍然会重蹈覆辙,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