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曾 《投资与合作》2011,(10):98-98
随着2006年新债务重组准则取代2001年的旧准则,债务重组已经成为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比较2006年与2nm年的会计准则在债务重组方面的差异为起点,采用实证方法研究部分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占利润之比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部在1998年、2001年和2006年先后颁布和修订了债务重组准则,不同准则下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与计量有所不同。在这三个阶段,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程度和动机是否有所不同?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选取1999年、2006年和2007—2011年沪市A股的债务重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描述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研究不同债务重组准则下债务重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表明:将债务重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要高于将债务重组损益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司;ST公司通过债务重组收益来粉饰报表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的经济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01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的经济后果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了1999年和2001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下重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和重组后公司长期业绩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2001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减少了重组公司利用重组收益以达到扭亏为盈、股权再融资和撤销ST的动机;同时,2001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下重组公司重组后的长期业绩比1999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下要好。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变更抑制了公司运用债务重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从而使得重组公司的长期业绩更好。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1998年、2002年、2006年及2008年的补充规定这四次准则的变迁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理论上分析了修订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从规范研究的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应用债务重组准则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完善债务重组准则应用的建议.笔者认为准则制定者应从明确定义、分期确认收益等方面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社会应大力推进我国评估业的发展以使上市公司能恰当地取得公允价值.此外,上市公司自身和监管者都必须致力于债务重组信息披露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债务重组准则从1998年以来历经了三次修订,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许多ST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从债务重组的动机和目的进行文献回顾,进而引出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的关东回顾,最后总结已有学者对债务重组问题的讨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允许债务人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这为绩差上市公司提供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实证分析,证明了2007年发生债务重组收益的上市公司利用新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盈余管理,改善了会计业绩。并通过对其2008年度盈利状况的跟踪研究,发现取得债务重组收益的上市公司在后续会计期间其业绩并没有得到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7.
吴植勇  赵勃 《会计师》2009,(10):82-83
<正>一、引言新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在许多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其中,债务重组准则的巨大变化是新会计准则一大显著特点。旧准则下,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阻止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而新准则下,债务重组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非货  相似文献   

8.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对规范我国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从盈余操纵、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有着特殊的国情、法律制度和证券监管制度.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经历了公布、修订和再修订过程.2006年的第二次修订又回归到1998年的原始规定,即将全部债务重组收益都计入当期损益.这进一步使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债务豁免作为债务重组中的一个重要方式,成为一些上市企业,尤其是业绩较差的企业的“救命稻草”.从2006年至今,一大部分ST公司靠债务豁免扮靓业绩.有些企业甚至用债务豁免来进行盈余管理,维持账面利润或获保持上市资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准则实施后2007年和200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新准则下进行机会主义债务重组的公司主要是已经连续两年亏损面临停牌风险的公司,而一年亏损的公司则对这一极端盈余管理手段的使用比较谨慎,并不倾向于进行债务重组来避免被特别处理。同时,发挥外部公司治理功能的审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察觉这些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是由于我国退市制度中没有对审计意见的严格规定,使得审计意见对公司进行机会主义债务重组行为的制约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1.
衡睿杰 《财会学习》2016,(15):125-125
企业债务重组是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基础上,债权人在债务人出现财务困难,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新准则费的发布造成部分企业经济财务出现困难,原本采用旧准则,然后把债务重组中所现差额归到当期损益科目,对其进行盈余管理,进一步控制利润行为不会再实现。文章以企业债务重组事项差别为基础,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阐述我国企业债务重组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99年、2001—2007年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数据来研究会计准则和资本市场监管规则在遏制公司盈余管理方面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为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端入手更为有效。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为满足资本市场监管要求之动机而言,应该从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的改进入手。而会计准则因其公共合约性质和不完备性,既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去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1999年、2001—2007年间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行为支持本文的这一观点,来自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经验证据显示,是资本市场监管规则而非会计准则在影响和制约着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债务重组来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3.
陈艳 《财会学习》2013,(5):27-28
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已是学术界不争的事实。过度的盈余管理却与会计信息质量相悖,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误导投资者,影响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如2011年青海华鼎通过少计提多冲回坏账准备为企业业绩铺路,ST浪莎利用债务重组操控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实现*ST长控的摘帽复市,2012年新大地构造关联交易虚增利润I因此,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治理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可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由于两者特点不同,采取的治理手段也有所差异。国内现有文献关于两种盈余管理行为治理手段的对比研究非常匮乏,本文首先比较归纳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特点,总结两者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两种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手段,以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并为监管者提供切实有用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一、研究背景我国债务重组准则正式颁布于1998年6月12号,这次颁布的准则对债务重组的体系以及具体方法进行了规范,界定了债务重组的定义。2001年我国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这次修订在企业债务重组概念、重组方式、计量基础、会计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修改。2006年我国又对债务重组的准则进行了修订,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公司企业的债务重组时常发生,各类公司企业急迫需要一个完善的债务重组准则作为指导。文章主要介绍了2006年修订后的新债务重组准则与旧债务重组准则的不同,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研究表明,债务重组准则变迁的突出特征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实质就是国际趋同。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堵"了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将利润转移给债权人这个"漏洞"的同时,仍客观存在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利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朱鑫  肖代斌 《云南金融》2011,(4X):67-67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公司企业的债务重组时常发生,各类公司企业急迫需要一个完善的债务重组准则作为指导。文章主要介绍了2006年修订后的新债务重组准则与旧债务重组准则的不同,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研究表明,债务重组准则变迁的突出特征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实质就是国际趋同。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堵"了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将利润转移给债权人这个"漏洞"的同时,仍客观存在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利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史玉光 《金融会计》2006,(10):27-29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准则(以下称新准则),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该准则第三条规定,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本文主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要转贫脱困,而此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介入适时发挥了救助金融的作用,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盘活了资产。现有的研究较少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视角来分析债务重组的运作,本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来阐述债务重组业务的具体操作。一、债务重组的概念与主要方式(一)债务重组的概念国际上对债务重组的定义可分为两种:广义定义——凡是涉及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都视为债务重组,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狭义定义——只有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且债权人做出让步才视为债务重组,以美国为代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债务重组的定义,1998年定义为:"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按照法院的裁定或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而做出的让步事项",2001年修订为:"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债务重组的定义又回到1998年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是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的第一年,其中债务重组准则的实施运用备受关注。本文在分析债务重组准则变革的基础上,以沪市96家ST公司①2007年年报资料为依据,重点对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实施效果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债务重组准则)。文章对新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比较,指出准则有待完善的地方并给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