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全顺 《商场现代化》2006,(16):235-236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企业文化范式存在多元化并立与范式竞争态势,卓越企业文化是与企业性质相宜的范式,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吻合过程。达成卓越企业文化的路径是在范式转型中进行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史上,发生过多次银行危机和倒闭风潮.尽管救助措施很多.但目前看贷款人制度的作用似乎更大.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正式履行至今已有100多年,这期间,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相机抉择一直是最后贷款人实施银行救助过程中遵守的原则.本文通过对银行救助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演变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推出最后贷款人制度并化解金融风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被广泛研究,在国际方面,货币政策逐渐转变由相机抉择向规则转变。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相机抉择货币政策也将受到诸多影响,但相机抉择货币政策仍具备一定的有效性。本文将对货币政策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阐述提高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论企业多元化战略与归核化战略的相机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元化战略是利用富余资源进行扩张,而归核化战略是集中力量进行收缩防线,这两者是为了击败竞争对手而采取的一张一弛的战略,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切而分割。企业可根据企业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和限制因素进行战略的相机抉择,"一张一弛,张弛有度"的实施企业战略以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经济与财政政策波动的有效度量,文章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线性回归模型对两者关联性进行的研究表明:经济与财政政策波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互扰性;经济波动引致的财政收支波动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并成为我国自1994年财政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波动之间存在不完全的双向因果关系,其中,经济波动引致的财政收支变化对经济波动的反向调节力度较小,并具有明显的时滞,而相机抉择机制引致的财政收支外生变化对经济的反向调节虽然时滞较短,但工具之间存在明显的协调失灵;财政政策波动对经济波动的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扩张性政策较紧缩性政策好,相机抉择机制较自动稳定机制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目前经济学界对家族企业的偏见,在分析家族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家族企业应相机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7.
王宏伟 《商业研究》2002,(15):29-31
货币或货币政策是否中性的问题是当今国际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西方经济学界对此争论数百年, 至今未果。鉴于美日两国近半个世纪来的货币政策的实践,结合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当前的经济 形势,认为21世纪我国的货币政策应由相机抉择向中性过渡。  相似文献   

8.
高善文 《新财富》2011,(1):24-25
经济没有过热迹象,通货膨胀却是一路飙升,2011年,控通胀和保增长似乎缺一不可,在此背景下,大行们从“十二五”规划出发,结合产业升级、中周期繁荣、PMI指数等线索,找寻投资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住房贷款的还款方式不同,所支付的利息总额是有差别的。目前,我国常见的个人住房贷款还款方式主要有等额本金还款法、等额本息还款法、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法、等比或等额递增还款法、等比或等额递减还款法,各有优缺点。贷款人应根据未来收入、支出的预期变化、房贷利率升降预期、投资机会收益高低等因素合理选择还款方式。同时,银行应提供多种多样的还款方式和还款间隔期,给贷款人在还款前提供展期的选择,以不断完善个人住房贷款的还款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经济发展总量得到实质性提高的今天,重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其着眼点不仅在于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带来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利用这次契机化解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约束,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财政政策也因此面临着如何权衡缓解经济危机冲击和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问题。从中国财政政策实践来看,单纯的反周期调节可以拉动经济走出低迷,却无力恢复经济的自主增长动力,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出现的长期内部失衡更需要财政政策着眼于整个改革过程和整个经济结构。本文基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面临双重失衡的判断,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内外失衡的概念,并探讨了两种失衡条件下财政政策的运行原理,同时以转轨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体制性约束为限制条件,考察了财政政策困境的现实根源,并给出了财政政策权衡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1.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长期以来,我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研究主要是过多地侧重于实践,缺乏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必须立足于社会整体而不是个别,必须追求全局的稳定协调发展而不计较局部的利弊得失。通过紧缩或松动"地根"配合"银根"政策,可为经济发展起到更好地调控效果。土地政策可以直接调控土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从而调控经济增长;土地政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土地政策是调控经济布局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启动的干预机制。目前,随着“双松”政策实施,政府功能财政效果的理想化描述纷纷出现。在此背景下,回顾西方政府经济干预和自由市场理论以及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历程与走向,有助于我们辩证地看待政府功能财政政策的利弊,正确处理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坚定我国市场体制改革方向,推动政府职能改革的深化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阶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即严控土地供给、重点抑制房价、全面治理房地产市场等方面。我国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应完善土地市场制度,理顺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关系,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避免行政手段对市场机制的过多干预,正确引导市场预期,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要。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阶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即严控土地供给、重点抑制房价、全面治理房地产市场等方面。我国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应完善土地市场制度,理顺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关系,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避免行政手段对市场机制的过多干预,正确引导市场预期,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在进行的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未实质触及政府间税权尤其是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这一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核心问题,存在行政和财政体制改革不同步的体制性障碍。推进我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应审视、锚定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目标取向,通过政府间关系制度重构和创新,破解我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体制性障碍,建立政府间财力与事权匹配体制。  相似文献   

16.
孙磊 《财贸研究》2006,17(1):59-64
本文对中国1998~2004年间实行的积极性财政政策的动态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对数据性质的考察,我们选用了结构性VECM模型来研究。在结构性模型中,我们引入了长期约束和短期约束来识别宏观经济变量中的冲击向量,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冲击向量的动态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冲击对总产出具有正向效应而税收收入冲击则具有负向效应,且支出冲击的正效应略大于税收收入的负效应。该结论印证了凯恩斯主义关于财政政策的主要结论。同时实证结果对我国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给予了支持:增加财政支出的效应很大程度上被同期税收收入的增长所抵消,财政政策对产出的贡献并不像预期的那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积极财政政策:在思路和举措两个层面寻求突破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不能也不应是过去5年积极财政政策内容的简单翻版或少许微调,而要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及其走势的变化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概括起来,在思路层面上,要引入"以改革促增长"的新思路,坚持拉动内需与推动改革并重,两条腿协调并进,殊途同归,共同为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使劲、加油.在举措层面上,要跳出以往固守于支出一翼的局限,调动尽可能多的财政要素加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相机启用包括税制调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改革和税费改革等在内的一系列新举措,进而形成支出与收入同时并举、协同作战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夏仕龙 《财贸研究》2019,30(12):14-29
从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取向组合的变迁规律,得出2008—2017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两种取向组合的样本区间,且可用经济主体预期的马尔科夫过程刻画。将符合马尔科夫区制转换的政策规则植入含政府部门的新凯恩斯模型,用Maih(2015)开发的RISE软件对MS-DSGE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求解,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剥离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效应,发现经济主体预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影响货币政策冲击、通胀目标冲击和自然利率冲击的效果。因此,政策当局应及时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做出承诺或有效沟通,在预期管理到位的情况下,实现对宏观经济的精准调控。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财税政策对居民消费存在的非线性效应, 文章系统考察了因城乡收入差距的第三方外部因素存在差异时, 财税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变化情况. 面板门槛计量模型研究发现, 以城乡收入差距门槛值作为外生变量构建的分段函数中, 税收负担和财政支出规模促进居民消费的城乡收入差距绝对数最优区间分别为4015元-7016元和7912元-10323元; 税制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的城乡收入差距相对数最优区间分别为0.126-0.171和0.127-0.172. 因此, 应当辩证看待政府财税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 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的关键点在于财税政策的合理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