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天水市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广阔  宋睿博  庞娟 《发展》2007,(6):51-52
一、引言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境内湿润多雨,气候宜人,素有陇东“小江南”之美誉。同时,天水还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伏羲庙”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大地湾遗址保留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的珍品;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4世纪到20世纪1600年间的7800余尊雕塑;还有南郭寺、  相似文献   

2.
麦积山石窟泥塑造像以早期的神秘敬畏之美,北魏的秀骨清相之美,唐代的风韵盛世之美,宋代的世俗程式之美,使麦积山泥塑造像形成了不同的美学特征,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美.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天水具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文化积淀深厚,素有“陇上江南、羲皇故里”的美誉,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2155处。尤其以秦州区西关、伏羲庙、胡氏民居为代表的天水古城元明清古建筑群,  相似文献   

4.
刘珙 《开发研究》1986,(1):65-66,F0003
<正> 耸立在甘肃天水市东南三十多公里处的麦积山,是丝绸之路上自西向东的第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四周群峰叠蟑,树色苍郁;中间麦峰兀立,高约四百尺,其雄壮奇伟之态更异于众山。麦积山上为茂密的松柏奇木所覆,一白色七层古塔藏身露面伫立山顶,名曰:率堵波塔。古人所言:“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中。崛起一石块,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麦积之状。故有此名”。(《太平广记》中引《玉堂闲话》)麦积山山势、山形、山貌尽入此寥寥数语之中。  相似文献   

5.
胥建林 《发展》2003,(5):64-64
得天独厚的优势天水自然景观秀丽,人文景观遍布两区五县,古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古战场星罗棋布,其中著名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价值极高。以伏羲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独具特色,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麦积山与仙人崖、石门、曲溪及街子温泉构成的风景区面积达215平方公里,景区内群山耸峙,层峦叠翠,连岗苍秀、林茂草深,溪流清澈,飞瀑如练,18个游览点各具特色,峰峦岗岭奇,险、俊、秀,溪涧潭瀑清,幽、碧、透。从全国来看,单纯的麦积山自然景观是难以与众多的名山相比的,所以,…  相似文献   

6.
陈葆 《开发研究》1986,(2):F0003-F0003
<正> 甘肃天水麦积山,以“古”、“秀”、“峻”而闻名中外,它附近有一类似武夷山“九曲溪”的优美自然景观——“曲江”,却鲜为人知。“曲江”风景区位于西秦岭北支的东段,属于小陇山林区的一部分。它西起冷水沟门(鱼娃娃口),东至马家坪,是一条长约十六公里、宽约一点六至二点二公里的峡谷景观带。“曲江”是甘肃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在南京工学院和省上有关部门的专家的协助下,经过半年的艰苦踏勘于去年底发现的。它的发现,给麦积山风景区又增一“幽”,丝绸之  相似文献   

7.
隋代是一个过渡性发展时期,既承前代南北朝的风格,又下开初唐流派,为辉煌灿烂的盛唐雕塑艺术做好了铺垫.隋代的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主要集中在石窟造像上,在形象上显得雄迈劲直,富有清新开朗的面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门山石窟等处,凝聚着艺术家的智慧、高超的技艺与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8.
何东 《发展》2013,(2):36-36
天水市麦积区颖川河流域地处天水市城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i大主要功能区之间,是天水城市扩容扩区的首选区,汇集着天水70%的旅游资源。该流域总面积35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3.7万亩,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休闲生态观光旅游和其他产业。  相似文献   

9.
麦积山地处天水火车站东南30公里处,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崛峰。峰高142米,山体为赭红色的砂砾岩;苍松翠柏掩映其间。天然的凹窟与人工开凿的石窟群层叠其上,形成了麦积山景观的独特风格。 麦积山又称麦积岩,因山体形如农家堆积的麦垛,故而得名。麦积山历史悠久,早在1600多年以前就享  相似文献   

10.
“上朝峨嵋,下朝宝顶”,宝顶山石窟由一代名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清苦70余年主持开凿而成,是一座以大、小佛湾为主体,造像近万尊的佛教密宗道场。宝顶山石刻造像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其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它的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造像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统完备而富有特色。宝顶山石刻注重阐述哲理,涵盖社会思想博大,它以慑服人心为创作原则,借以激发信众对佛法的虔诚。它的造像、装饰、布局、排水、采光、支撑、透视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最关键的是,石刻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中国儒家的伦理、理学的心性及道教的学说融为一体,博采兼收,具有极大的社会鉴戒作用,显示了中国宋代佛学思想的特征。生活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是石窟艺术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反映初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至此已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造像以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为创作原则,并能融科学原理于艺术造型之中,是石窟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1.
麦积山记     
麦积山,一座久日向往之名山,日前终于拥抱于斯,一睹其曼妙绝尘。2010年底,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升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标志着麦积山景区步入了全国景区100强和国家精品旅游景区行列。  相似文献   

12.
《发展》1999,(6)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50公里处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这里峰奇林秀松溪映带四时皆景春满山青翠夏山花烂漫秋白云红叶冬玉树琼枝无时不胜无处不幽因群山之中一峰崛起﹃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麦积山石窟就开凿于悬崖峭...  相似文献   

13.
郑亮 《魅力中国》2011,(8):250-250
每一种艺术都有它存在与发展的理由和价值,白佛山石窟造像也不例外。由于白佛山石窟造像浓缩、凝结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在中国传统雕塑里面有着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因此本文通过对白佛山石窟造像价值的探讨,意在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了解和欣赏到它的艺术魅力,进而传承它、发展它、保护它。  相似文献   

14.
白洁 《魅力中国》2010,(25):171-172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石窟雕像艺术的巅峰之作,它开凿正处于佛教在我国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佛教思想和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关键时期,本文从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演变来探讨佛教艺术世俗化本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它始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有所增刻,是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大足石刻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公元9世纪末到13世纪这一时期的中国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大足石刻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它的出现,为中国的石刻艺术增添了光辉的一笔。大足石刻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鼎立而三,与敦煌齐名。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6.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以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大小编号洞窟252个,其中主窟45个、附窟207个,雕刻面积达1.8万平方米,大小造像5.1万余尊,最大的高17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它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和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我国其他石窟艺术一样,是石窟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的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与世界》2016,(9):80-80
<正>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末、宋初时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著名的艺术瑰宝、历史宝库和佛教圣地,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兴盛于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群有75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总计10万多躯,铭文  相似文献   

18.
钟灵毓秀,孕育古老文化;大丰大足,彰显时代风貌。大足,享誉全球的石刻之乡。一千年前,大足的智者先贤以精美绝伦的手笔,造就了中国石窟艺术的最后丰碑,完成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历史融合,留下了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谱写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宗教、艺术史诗。以石刻为主体的大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龙水湖,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 AAAA 级风景区,构建了集山、水、园、林、洞、泉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大足,驰名中外的五金之乡。古老石刻与千年五金相互辉映,全县五金从业人员达10万人,五金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已形成2000多个花色品种的产品体系,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五金生产和销  相似文献   

19.
梁凤英 《中国西部》2015,(11):82-89
<正>在中国,说到旅游,就不得不提一个著名的雕像—铜奔马。这尊被选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青铜雕像正是出土于武威的雷台汉墓。武威,古称凉州,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公元前121年,因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武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是五凉古都、西夏陪都,境内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众多: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有举世无双的稀世珍宝西夏碑;有始建于北凉时期被称为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有建于明正  相似文献   

20.
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了中国石窟艺术的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