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将农村金融问题列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农村金融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为推进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把农村金融问题列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肩负着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然而,现有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难以发挥作为农村经济核心的作用,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创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总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长远的历史性选择。为加快社会丰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河北省威县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积极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充分发挥以财政贴息、补贴和担保为中心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占财政投入的比重,切实做好财政资金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全方位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体制机制和效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定之 《中国金融》2007,(23):17-18
党的十七大把农村金融问题列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创新。这是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农行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仟务,其内涵丰富、任务复杂,对于协调我国城乡发展,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至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大约在5万亿左右。面对如此的“金融盛宴”,农行如何发挥农村金融主渠道作用,更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建立发展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昌 《中国金融》2006,(12):28-29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国家从总体上对农业和农村给予支持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市场机制向农村扩展和深化的过程,它将有力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完善农村金融结构以及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而金融结构的完善和金融体系的深化反过来必将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农村金融资源、构建农村金融体系以及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而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及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化反过来必将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8.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好农村这个最大的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序幕虽已拉开。但从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的情况看,如何准确领会和把握中央精神,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仍然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确立科学发展观到落实统筹城乡发展,从提出“两个趋向”论断到进行新农村建设,都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始终贯穿着一条统筹兼顾的思想主线,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0.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一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目前,新乡市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日渐具备,总体上看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浅谈构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法制环境显著改善,诚信建设不断加强,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还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实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如何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成为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强化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缓解我国经济二元结构矛盾特定历史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村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农业经济发展所需资金要素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中央根据我国城乡关系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应对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我国财政部门应适时调整支农政策,以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进一步创新财政支农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次新农村建设,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如何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手段全力推进,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东宝区是荆门市辖区,也是一个农村占大头的县级区,集城区、郊区、库区、山区于一体。  相似文献   

16.
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支持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如何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如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农业财政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持金融服务的均衡发展和功能深化是发挥金融支持作用的关键。然而,现行农村金融服务中却存在着诸多非均衡现象,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制约因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农村金融》2008,(11):77-79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新农村建设需要充足的金融血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要坚持农业银行为农村服务的方向,强化职能、落实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大的经济问题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金融领域突出表现为城乡二元金融。在城市金融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进展后,农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领域最薄弱的环节,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势在必行。然而,农村金融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需要澄清以下几种认识。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然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