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发展,似乎正在一个怪圈里循环——保障和改善民生依赖于高速的经济增长,而高速增长离不开垄断型国有企业的GDP贡献,国企的垄断又制造了更多不公平并反过来压制民生——也正是这个怪圈,让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备受责难。  相似文献   

2.
中国多位权威专家在即将出版的社会蓝皮书——《二○○一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对二○○一年的中国社会形势进行了总体预测:   ——中国经济将从振幅较大的高增长时期转入稳定增长时期。短缺经济的结束、增长基数的扩大、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及过去外延扩张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向结构调整的深化,使中国在追求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今后中国百分之八的增长率将是一个稳定的增长率。   ——加入 WTO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加入 WTO对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法制建设将提出更高的要…  相似文献   

3.
《新疆审计》2006,(1):56-56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预测,2006年中国GDP增长约为8.6%,税收收入增长17.5%,宏观税负约为22.3%,税收弹性约为1.65。  相似文献   

4.
预测往往很难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转轨经济社会尤其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的今天,预测的难度更大了——世界上发生的重大变故都可能影响中国的经济运行。2002年中国经济出乎意料的增长带来了人们对2003年的乐观预测:2003年要比2002年更好一些———这是多数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的判断。不过,许多机构在预测明年经济增长时,都有一个类似的前提:国内外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鉴于此,在展望来年时,笔者把权威机构对经济增长的预测略作归纳,这个预测是:中国经济增长将在8%以上的高增长平台上站…  相似文献   

5.
李靖 《中外管理》2011,(2):21-21
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包括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增长极的转型——从东部沿海的单极增长,转型到国内多区域的多极化增长!如果企业还没有更认真地关注中西部投资的话,那么2011年,万万不可错过了!  相似文献   

6.
谢泽锋 《英才》2013,(3):98-99
经济学界仍在辩论,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的“造城运动”,是否会在其他城市展开。 城镇化被视为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甚至被看作未来改革的主要抓手。但在鄂尔多斯等“鬼城”现象出现后,问题来了——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自然结果还是经济增长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财经纵览     
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表示,保持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需注意3个关键点——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时刻注意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有必要构筑国际金融、经济风险的安全保障机制。他指出,为保证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这次宏观调控有4个良好趋势需要我们去保护,分别为:投资、消费之间增长不平衡的现象有所改善;产业之间增长不  相似文献   

8.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09,(12):28-28
“金融危机中.全世界寄厚望于中国.但中国不可能担当领导。”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认为,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会达到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会超过20%,这也就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媒体关注     
《经营者》2007,(6):14-14
<正>2006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率是7.36%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经济继续高速运行,10.7%的增长率扣除过度投资转换形成的GDP后,实际增长率是7.36%。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在强大的工业经济、开放结构、政策治驱动、投资驱动下形成的,距离“好的增长”——经济增长与消费增长同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同步、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改善同步四个标准存在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资讯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09,(6):17-17
“中国并不富裕,钱要自己留着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谈到中国庞大汇率时坦言。他还预言,希望世界经济不到10年经济增长就能恢复,“在我看来经济不可能迎来V型底部.很有可能是U型甚至是L型的复苏。”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近日在上海表示,中国经济7%至8%的增幅才是正常健康的增长,超过两位数就是过热。他并称,与中国国民收入年增10%相比,中国房价3年未动,相当于跌了30%。樊纲说,中国经济增幅超过9%就会形成通货膨胀,超过10%则既会出现通胀又会出现资产泡沫。他认为,如果中国经济保持7%至8%的增幅4至5年,随着过剩产业慢慢调整到位,过去积累的问题逐步得到清理,加之经济增长新引擎——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中国经济又会上一个台阶。“经过2、3年的调整,中国经济当前正进入软着陆”,樊纲说:“而一些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  相似文献   

12.
<正> 美国《远东经济评论》 中国经济能安然度过SARS危机吗? 尽管SARS蔓延引起混乱,中国经济增长最基本的元素——低成本的制造业(得到政府和跨国公司投资的扶持)——势头丝毫未减。当然,中国经济在今年前3个月出现高增长之后几乎必定会迎来表现糟糕的第二季度。但是,经济分析师暗示,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可能将恢复活力,这也许并不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13.
郑景昕 《英才》2012,(1):122-129
又一个轮回,似曾相识。中国经济在这个"防通胀"与"保增长"的悖论中艰难行走了多年,却忽视了更重要的问题——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衰竭,内部矛盾集聚,外部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4.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12,(10):18-18
“中国跻身世界五百强的民营企业在二十年内可能到150家。”——这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上做出的预测。他认为,尽管近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后发优势带来的经济增长空间仍不容小觑。接下来的20年里,只要民营企业继续利用好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良好时机,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一定会更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不在增长率,也不在通货膨胀,而在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过度依赖于出口,而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毫不客气的讲,被坊间一再提起的所谓“稳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安全的催眠药。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国内外一直对中国现代经济增长的起起落落充满兴趣,现在尤其如此。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实际GDP年增长率平均保持在10%,这种超级增长模式已经成为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和扩大繁荣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各国也越来越依赖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中的强大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迟缓的背景下,这种作用显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2012,(20):44-45
对中国来说,经济增速放缓是对经济转型的反映,中国经济以前的增长动力——出口和投资已达到极限,中国迎来增速稳定在7%左右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导报》2010,(4):25-26
从表面经济数据来看,全球经济在2009年第三季度就开始出现积极的反弹,中国经济在最近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我们是否能够确定世界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都出现了动力?中国经济也会一马平川?  相似文献   

19.
《住宅与房地产》2011,(5):71-73
面对“十二五”社会经济建设宏伟蓝图的出台,中外媒体纷纷对此表现出~种史无前例的关注——中国因为持续的高速增长、全球第二的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经济走向的重要观测站。在与会人员拿到的“十二五”规划文本第一页第~篇,是四个字的标题——“转变方式”,如此开宗明义、言简意赅,让与会者省思,让讨论者畅想。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我们没有过多留意外部压力大小与否。"——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巴黎出席G20财长和央行会议,表示中国自主调整人民币估值,将运用所有政策工具对抗通胀"中国经济要么高增长,要么不增长。"——亚商集团董事长陈琦伟将中国经济比作一部有问题的汽车,必须踩足油门。如果停下来检修,会引爆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