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殷学强 《中国经贸》2014,(15):185-18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而随着社会保险的进一步改革中,社会保险对商业保险的发展也造成了影响。制度改革后为商业保险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村保险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同时也为商业保险带来了一定的条件限制与挑战。本文针对中国资本市场社会保险改革下统筹商业保险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指出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受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分析了商业保险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医疗保险自身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其在医疗保险市场上存在多个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保险机构、医疗机构和被保险人三个方面.加之医疗保险市场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医疗保险市场中道德风险广泛存在.最终导致医疗费用节节攀升,保险机构利润倒挂。文章阐述了地市级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朱捷 《开放导报》2004,(4):102-104
健康保险市场存在着普遍的道德风险问题,而这些道德风险的控制不可能靠道德约束,也不能仅靠某一方进行,必须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控制机制。健康保险中道德风险的控制,需要从患和医疗保健服务提供两方面来着手,把商业经营的新观念和办法引入医疗保险领域,对医疗保健的价格、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人们获得医疗服务的途径,都进行严格的管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应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刘磊 《特区经济》2010,(7):183-185
道德风险和逆选择并不是医疗保险中特有的现象,它们在任何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中都存在,但在医疗保险中更为严重。在新农合中,由于农民有自愿投保的选择权而保险机构却没有拒保权,面对的又是处于艰难生存环境的农村卫生机构,其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现象要严重得多,如果不能处理好新农合中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将可能导致新农合的市场萎缩与效率的下降。本文就是在研究新农合中逆选择与道德风险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规避措施,为新农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微观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社会医疗保险领域中,信息不对称致使该领域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而医生道德风险不仅是整个社会医疗保险的核心问题,也是导致医疗费用攀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规避医疗市场医生道德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医生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最终提出有效规避医生道德风险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6.
施建祥 《浙江经济》2004,(21):46-47
建设“平安浙江”的内涵相当丰富,其中发展农民工保险。使农民工能在城市安心工作,安营扎寨,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作者认为,分类分层推进农民工保险,即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依次发展,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同时推进。是当前发展农民工保险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7.
美国和欧盟各国同为社会保障水平高度发达的国家,其社会保障制度亦有许多共同之处,该文从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三方面对其共性和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一、医疗保险制度的比较1、医疗保险模式欧盟各成员国的医疗保险模式,若按享受治疗的程序划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英国等实行的由公立医院直接向患者免费提供医疗服务的类型,另一种则是法国等实行的患者预付医疗服务费,而后按规定标准向社会保险机构报销的类型。美国则不同,它以半盈利模式的疾病社会保险著称于世。在美国,医疗服务远未实现由国家举办的社会化保险,迄今仍主…  相似文献   

8.
<正> 德国德国的医疗保障采取的是社会保险方式,由社会上相同的组织结成保险集团,各保险集团征收保险金,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在这种社会保障方式下,保险集团根据实际医疗服务的多寡,向医疗机构支付报酬。由于医疗服务的改善及服务范围的扩大,医疗费支出呈直线上涨。为了使疾病保险与财政收支平衡,政府不得不采取一  相似文献   

9.
张娟 《改革与战略》2008,24(1):58-60
商业保险中,保险双方争议的解决遵循不利解释原则。随着社会保险争议的日益增多,社会保险争议处理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险当事方的切身利益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文章在界定社会保险争议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争议处理机制和争议处理现状的分析,指出社会保险同商业保险相似,由于被保险人的弱势地位,使其在社会保险争议中往往成为利益受损者,处于被动地位,得出商业保险的不利解释原则在社会保险争议处理中具有适用性,应该成为合理解决社会保险争议的可鉴之资。  相似文献   

10.
轩莉 《中国经贸》2013,(22):117-119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主要存在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两种形式,这两种医疗保险方式定位不同,互为补充,且不能够相互取代。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分析商业保鲜和社会保险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好的相互补充和融合的对策,这对于促进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问题的表现形式:来自参保人员的道德风险,来自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包括医患合谋、信息不对称、医疗消费的特殊性,我国目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漏洞等问题,并提出了防范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问题产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玉梅  赵勇 《南方经济》2006,(5):104-111
目前我国没有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但存在着对存款人的隐陛保护。本文通过严格的模型证明了当银行特许权价值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可信性高,被保险存款占负债总额的比例高时,从隐性存款保险向显性存款保险转变有助于降低银行的道德风险。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论证了合理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降低银行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问题的表现形式:来自参保人员的道德风险,来自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包括医患合谋、信息不对称、医疗消费的特殊性,我国目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漏洞等问题,并提出了防范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问题产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重要环节。目前,养老保险的热点和难点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问题。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滞后,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制约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而且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首先介绍了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发展历程,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其次着重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提出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老年婚姻状况的变动,农村老年居民的养老问题不容忽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地区的长期缺位,使得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本文从农村老年居民婚姻状况的现实分析入手,在总结了由婚姻状况引发的养老困境的基础上,比较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态势,并且以安徽省为例就目前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现实购买力进行了剖析,认为商业养老保险在部分农村地区是可行的,而构建我国农村地区的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的适当模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Lans Bovenberg 《De Economist》2000,148(3):295-329
In surveying the literature on privatization and social insurance, this paper identifies two major trade-offs. The first trade-off, which applies mainly to the choice 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governance, is flexibility versus commitment. The other trade-off, which bedevils the design of social insurance, is that of moral hazard versus adverse selection. After stressing the relevance of bounded rationality for understanding actual public policymaking, the paper turns to the importance of non-government, non-commercial institutions in facilitating social coordination. Finally,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role of economists in formulating public policy.  相似文献   

17.
王希  顾磊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8):138-140
文章拟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角度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形成的内在根本原因做出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质量信号博弈模型和声誉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了解决信贷配给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系统通过社会与个体的风险共担,增进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福利水平,对就业、消费、投资均有显著影响。过去社会保障理论侧重信息约束和跨期决策下的机制设计,通过政府干预来实现有效的风险和成本共担,进而有效化解社会成员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但这些干预机制有可能会对就业等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开始进入社会保障理论的研究,新的理论试图从理性约束视角来理解社会保障系统的性质及其影响,并提出了全新的助推机制的设计理念与思路。迄今的研究发现,干预机制和助推机制各有千秋,通过合理的互补与替代,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drastic reforms of Japanese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initiated in 2006. We employ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to numerically examine the reforms for an aging Japan in the dynamic context of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Our simulation produc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first, an increase in the co-payment rate, a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2006 reform, woul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welfare by encouraging private saving. Second, the ex-post moral hazard behavior following the increase in co-payment rates, however, reduces economic growth. Third, Japan's trend of increasing the future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benefits can mainly be explained by its aging population, and increasing the co-payment rate does little to reduce future payments of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benefits. Fourth, the effect on future economic burdens of reducing medical costs through efficiencies in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emphasis on preventive medical care, o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medical field is small. Finally, a policy of maintaining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at a fixed percentage of GDP will require reducing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benefits, perhaps up to 45% by 2050. Such a policy also reduces economic growth until approximately 2035. Our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reform does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 future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benefits, but it can enhance economic growth and welfare by encouraging private sav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