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近年来,微创新是创新研究领域的热点,如何驱动企业微创新是相关研究亟需回答的问题。整合创新生态系统3个层面六大要素,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18个微创新案例为样本,探讨创新生态系统驱动企业微创新的复杂因果机制。结果发现:第一,单个创新生态系统要素并不构成企业高微创新的必要条件。第二,存在3条高微创新驱动路径,即机会识别主导下的用户驱动型、机会识别主导下的环境与用户参与驱动型,以及机会识别主导下的环境、组织学习与领先用户驱动型。此外,非高微创新驱动路径仅有一条,且与高微创新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第三,机会识别能力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在高微创新的3个组态及非高微创新一个组态中,说明机会识别能力对企业微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商平台数字技术进步,平台数字功能应用成为互补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基于TOE分析框架,以334家电商平台互补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数据支持功能应用、社群支持功能应用、资源拼凑、场景化创新、环境不确定性和创业政策导向6个因素对互补企业创业绩效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平台互补企业创业绩效是多个前因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单一必要条件;影响互补企业高创业绩效的前因组态存在技术驱动政策支撑型、技术驱动不确定性催化型、数据驱动创新型、社群—资源协同型和全维度要素协同型5种类型;互补企业非高创业绩效存在两条组态路径,且与高创业绩效驱动路径具有因果非对称性。结论可深化对平台生态系统的理解,并为电商平台互补企业经营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能够对组织协同创新活动以及数字经营环境产生差异化影响,重塑企业创新效应形成机制与实践路径。因此,深入探究数字技术与组织、环境间的联动交互及组态匹配关系对特质各异的企业协同创新路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协同视角构建数字技术应用情境下的TOE分析框架,通过对64家数字密集型企业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组织与数字技术在多主体协同过程中的交互方式主要分为协同自发与协同响应,具体包含4种组态类型。协同自发方式主要包括以高层次人才为主导的人才驱动型与以组织开放度为主导的文化引领型;协同响应方式主要包括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的需求推动型与以政府注意力分配为主导的政策拉动型。结论能够为解释企业创新应用数字技术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不同技术条件与资源禀赋的企业提供针对性协同策略,为我国协同创新实践提供新的优化路径,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创新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实现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环境-技术-组织”三重条件出发,用fsQCA方法对我国A股已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具有多因并发性,并且存在多条有效路径;(2)制造企业高绿色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有3条,根据核心条件的不同,将其归纳总结为“技术变革推动型”“环境因素驱动型”“全因素导向型”;(3)制造业企业非高绿色创新水平存在1条“被动求生型”路径。文章从组态视角进行了绿色创新的相关研究,为制造企业绿色创新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5.
企业原始创新是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在TOE框架下,结合现阶段企业原始创新特点,提出分析企业原始创新绩效差异的整合性框架,并采用fsQCA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实现企业高原始创新的组态路径有5条,分别是技术与市场主导下的技术管理与原始创新氛围驱动型、技术与市场主导下依托政策的高管支持与技术管理驱动型、技术与市场主导下的原始创新氛围与政策驱动型、技术主导下依托政策的技术管理与组织因素驱动型以及市场主导下依托技术管理的原始创新氛围与高管支持驱动型;从企业高原始创新组态路径中发现,技术、组织和环境3个层面要素之间具有互补替代关系,可为处于不同场景下的企业获取高原始创新绩效提供有益参考;导致企业非高原始创新的组态路径有两条,且都包括非高技术能力、非高程度高管支持、非高市场导向和非高政策导向,表明技术、组织和环境层面要素的缺失导致企业原始创新绩效不高。结论可为驱动企业原始创新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户参与是企业创新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产品创新过程中,用户作为价值创造者的作用已经受到学者和企业家的重视。用户参与产品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市场机会。分析了用户参与企业产品创新的外部和内部动力。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是企业吸纳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外部动力,提高企业产品创新的绩效和获取企业产品创新的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吸纳用户参与的产品创新的外部动力,内外部动力的相互作用,使企业迫切需要引入用户资源。拓展了对于理解用户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的视野,为企业有效利用用户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后发赶超的关键之举,明晰颠覆式创新的前因条件及驱动模式,对后发企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构建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整合分析模型,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149个后发企业案例进行组态分析,探究颠覆式创新驱动模式。结果发现:单一前因条件难以成为驱动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的必要条件;存在4种颠覆式创新驱动模式,其中,市场驱动型和组织联盟型能够触发“自下而上”颠覆式创新,政府驱动型和技术主导型可以催生“自上而下”颠覆式创新;特定条件下,技术、组织和环境前因条件组合通过“殊途同归”的方式驱动颠覆式创新;不同驱动路径前因条件间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结论不仅能够揭示我国颠覆式创新多重驱动因素及复杂联动机制,而且可为后发企业通过颠覆式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制,以我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选取技术、人才、资金、市场、产业、基建、政策7个条件变量,从条件组态视角,探讨科技服务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组态构型和发展路径。结果显示,科技服务业并不能通过单个变量达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效果,而是通过条件组态形式发挥作用;技术、市场、产业是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条件,三者的变化组合分别在不同条件组态中发挥关键作用;科技服务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有5条,可以归纳为4种模式:技术+市场+产业驱动型、技术+产业驱动型、市场驱动型、技术+市场驱动型。  相似文献   

9.
伴随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营销成为一种动态激发用户需求从而反向刺激企业创新的新兴商业模式。为探究用户如何在场景驱动下产生新需求并与企业共创价值,根据场景理论与用户创新相关理论,以场景品牌卡萨帝为案例,采用扎根理论对场景驱动用户创新的方式及路径进行理论化工作。结果表明,消费场景由物理、技术、人文和关系要素构成;用户根据环境、体验、情感、行为、目标等不同导向的场景类型,通过预期差距弥合、消费惯性突破、用户情感追求、体验数据创造及用户知识整合进行创新;场景驱动用户创新路径是以场景要素组合为基础,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由企业主导的场景驱动创新和用户主导的用户参与创新交替作用的迭代循环价值共创系统。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中国情境,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以143家企业为样本,系统研究制度环境、异质性知识来源和吸收能力不同维度耦合组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存在3条高创新绩效驱动路径,即政府主导下依托外部知识—吸收能力的探索式创新驱动型路径、关系主导下依托外部知识—吸收能力的探索式创新驱动型路径和依托内部知识—吸收能力的利用式创新驱动型路径;②不同路径内部构成要素间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③驱动高创新绩效的路径间存在等价性。基于组态视角探究中国情境下创新绩效内化机制及协同驱动路径,对企业提升创新绩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驱动的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为供给侧精准识别有效需求和企业融入开放创新生态提供了有效途径。互动数据不仅成为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创新活动的一种基础创新资源,而且成为企业精准识别用户需求的战略资源,用户画像是企业使数据资源具有意义从而可以被应用的基础。据此,本文从微观视角探讨用户画像促进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的机制及构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用户画像促进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的机制是一种双循环机制,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共同作用于用户画像迭代,保证了画像的适时性和画像分析的精确度。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由要素分析方法、互动数据构建方法和应用计算方法三部分组成的促进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为数据驱动的企业产品开发和创新管理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提出构建融通创新模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以上背景,从“融合”“畅通”两个视角剖析融通创新概念与内涵,运用fsQCA方法分析数字经济渗透效应、映射效应、规模效应影响城市融通创新水平的条件组态及实现路径。结果发现:高融通创新水平形成具有6条驱动路径,可划分为3种效应模式,其中,映射效应对6条驱动路径起重要辅助作用;提升城市融通创新水平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因素组合通过殊途同归方式促进城市融通创新水平提升;相较于“涓滴型”城市,“策源型”城市在提高融通创新水平中其资源要素来源更加多样化,要素关联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不断深入,数智创新成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全新动能的关键动力,然而,数智创新如何推动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故而,文章基于数字创新理论,以2016—2020年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计量模型与组态效应分析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数智技术对数字技术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数智创新可通过数据资源商业化路径、企业多元化创新路径与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内驱机制,促进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且该机制会受到数智金融的非线性影响。由此,文章提出了产业链主导型、非研发创新型和数智化驱动型三个基于数智创新的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数字化情境下创业动态能力前因变量协同作用机制,以江浙沪地区初创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fsQCA和NCA方法,探讨先前经验、社会网络、创业学习和数字技术对创业动态能力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情境下创业动态能力存在多种前因组态,其中高创业机会能力存在数据驱动型、主观能动型、经验基础型3种组态,非高创业机会能力存在数据缺位型、经验缺失型、主动不足型3种组态,高创业资源能力存在数据助力型、传统模式型、主观能动型3种组态,非高创业资源能力存在数据缺位型、学习不足型、网络欠缺型3种组态;另外,数字技术和创业学习是高创业机会能力的重要前因变量,数字技术和网络行为是高创业资源能力的重要前因变量。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数字技术创业和创业动态能力相关研究,对于提升数字技术能力、指导数字创业实践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用户与生产者互动理论、用户创新理论和用户参与创新理论进行分析和推演,证明了用户主导创新存在的理论可能性。通过分析复杂产品系统的特性,阐明了在装备产品创新中采用用户主导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和揭示国家创新生态系统(NIS)要素之间的耦合联动效应及其对经济赶超的驱动机制,构建了NIS框架下“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创新要素对经济赶超绩效的联动效应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检验了NIS对于经济赶超绩效的组态效应及其路径模式。研究发现:NIS中单一要素对经济赶超绩效的作用有限,存在多因素联动构成的多重等效路径;后发国家与传统高收入经济体的赶超路径存在明显差异,不可直接借鉴;识别出四类驱动经济赶超绩效的创新路径:即以短周期多样性技术为特色的技术跟随型路径、以本地化技术出口拉动的价值嵌入型路径、原始创新能力突出的极核创新路径、综合实力突出的多元对抗型路径;存在三条制约经济赶超绩效的路径,分别是资金抑制型、路径锁定型、价值依赖型三种类型,侧面说明科技自立自强对于技术持续追赶和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可以为后发国家识别技术拐点,根据发展阶段调整优化国家创新系统结构,以实现可持续的技术赶超和经济跨越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议题。本文将数字普惠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置于同一框架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知识产权保护均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融资约束与财务风险来促进企业创新;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激励作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与资本市场表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异质性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创新的调节作用具有“规模效应”“融资依赖效应”和“阶段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还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优化知识产权环境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用户参与是技术创新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用户作为价值创造者的作用已经受到学者和企业家的重视.用户参与产品创新,可以拓展企业创新源、为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和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如何有效地获取用户资源,将这一资源充分整合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且能够成功将产品推向市场,这是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关键.本文研究了如何系统管理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的过程,认为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组织安排和制度设计;需要构建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支持系统;需要控制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实现价值共创的重要载体,受到学界和实业界广泛关注。技术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主张不同,资源配置与协同合作方式也不同,导致价值共创实现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依据共生理论主体—网络—环境研究框架,构建技术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路径组态模型。以7家核心企业及创新合作伙伴为案例分析对象,采用fsQCA方法探究两类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第一,两类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路径各有2条,核心条件不同,条件之间的匹配关系也不同。第二,两类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路径具有通用型特征,受主体创新能力、创新网络嵌入与数字环境3个层面耦合作用的影响。第三,无论是技术主导型还是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参与者创新能力均作为必要条件出现,成为价值共创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价值主张异质性视角探究技术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路径差异,有利于深化对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理解与认知,为企业基于不同价值主张实施价值共创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2015—2019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65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组态分析方法,从公司风险投资(CVC)介入的角度探讨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路径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持股比例、CVC双方行业相关性、母公司的管理参与、母公司知识储备以及母公司行业特征5个因素均不是制造业企业产生高绩效的必要条件。对样本数据的充分性分析后发现,存在母公司管理参与型、母公司驱动型、母公司技术传递型、母公司知识共享型4条制造业企业产生高创新绩效的组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