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宏微观匹配数据,从多维数字鸿沟视角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老年家庭金融健康的影响程度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老年家庭金融健康水平整体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城镇地区高农村地区低”的分布特征;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老年家庭金融健康;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缓解融资约束、优化风险识别能力,并提高金融操作便利性。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还表现出一定的普惠性特征,但尚未打破空间限制,仅对城镇等互联网发达地区及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非贫困家庭的金融健康水平产生了更显著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破除老年数字鸿沟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但数字鸿沟问题凸显会产生“马太效应”,导致家庭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接入层和使用层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探究数字鸿沟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鸿沟的存在降低了家庭投资风险资产的可能性和投资比重,这种负面影响在弱社会网络和低教育水平家庭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以信息渠道效应、社会信任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来降低家庭内生发展动力,抑制了家庭风险资产投资。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鸿沟会降低家庭风险组合多样性和投资组合有效性,家庭难以获取超额回报。  相似文献   

3.
金融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家庭的金融决策能力与金融资源利用能力,家庭在金融素养上的相对差距是造成相对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素养如何影响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素养显著降低了家庭的相对贫困脆弱性,这一结果在考虑内生性、更换变量测度方式、更换样本与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法之后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素养主要通过增加家庭财产性收入、金融市场参与、商业保险参与和创业行为这四个方面来降低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素养对人力资本较低家庭与农业户籍家庭的相对贫困脆弱性减缓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为进一步重视金融教育,加强普惠金融发展力度,完善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满足不同贫困群体的金融需求,从而降低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研究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数字鸿沟使得收入不平等水平显著上升。相较于数字接入鸿沟,数字使用鸿沟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更大程度上抑制低收入组家庭创业及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加剧收入不平等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于相对弱势群体如低教育水平家庭、低社会网络家庭的收入水平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为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采取措施缩小中国家庭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数字金融对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以及家庭财务脆弱性的非线性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对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呈U型特征,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返贫风险先下降后上升。第二,数字金融防返贫非线性效应的中介机制是通过家庭财务脆弱性实现的,数字金融的适度运用有利于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防止家庭陷入贫困,但滥用会加剧家庭财务脆弱性,增加返贫风险。第三,金融素养较低、收入较低以及处于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家庭更容易遭受数字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广应用数字金融的同时,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坚守数字金融的普惠本质,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促进共同富裕的正向效应;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居民的金融素养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韧性概念引入家庭长期治理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和2019年的微观数据,基于欧几里得距离法构建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和家庭数字鸿沟指数,并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测算家庭韧性,以此研究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韧性的影响、机制以及数字鸿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提高农村家庭韧性,从而有效确保农村家庭生计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并减小其未来致贫的可能性,进而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然而,普惠金融提升农村家庭韧性的效果有赖于数字鸿沟的缩小,数字鸿沟会显著削弱普惠金融对家庭韧性的提升效应,其中数字可及性和数字使用度都会产生该影响;最后,研究发现普惠金融能通过促进家庭理财、激励家庭创业和提升教育消费三条路径提升农村家庭韧性,但这些路径在数字鸿沟指数较高(即享受数字红利较少)的家庭中均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7.
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乡村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普惠程度,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微观匹配数据,考察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乡村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数字金融及其子维度的发展能显著提升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但惠及的重点人群是相对贫困线以上的农户,而相对贫困户受益面不足,现阶段无法显著缓解相对贫困.对其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金融更多地表现为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替代,仅显著促进了相对贫困线以上农户金融可得性的提升,促进了这部分农户使用数字金融以实现增收;进一步地,相对贫困户难以获得数字金融服务的主要障碍因素并不是技术层面的数字鸿沟,即网络基础设施滞后,而主要源于相对贫困户因受教育水平所限导致金融素养较低而形成的参与门槛较高.对此,建议提升农户的教育水平和金融素养,推进农村金融数字化进程,促进其与传统金融融合发展以提升相对贫困农户的数字金融参与.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结合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利用有序概率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居民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具体影响及其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降低我国居民家庭经济的脆弱性,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表明研究结果稳健。从收入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降低居民家庭经济的脆弱性。相较于西部地区,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更显著;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城镇家庭经济的脆弱性,但对乡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叶谊锋  罗荷花 《浙江金融》2023,(9):53-63+15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缓解家庭经济脆弱性,经济机会和数字素养是其缓解效应发挥的中介渠道。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升,攀比效应的干预使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缓解效应逐渐递减,呈倒“U”型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西部、农村地区及低资本家庭经济脆弱性的缓解效应更强,这与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和包容性相契合。本文为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以更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真正普惠于民,实现家庭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的数据分析居民家庭结构对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心家庭与直系家庭结构正向激励居民家庭增加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而单人家庭、夫妻家庭则呈现抑制效应。数字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对核心家庭与直系家庭的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存在促进作用,且因为数字鸿沟的存在抑制了单人家庭和夫妻家庭的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进一步的渠道检验显示,家庭结构可以通过金融素养与风险态度两种中介变量影响资产配置。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应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弥合数字鸿沟,帮助居民提高金融素养、树立理性的风险态度,以提升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度,进而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和财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农户普惠金融指数和生计资本指数,运用期望贫困的脆弱性(VEP)测量方法测度农户贫困脆弱性状况,检验普惠金融“赋能”以阻断返贫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普惠金融有利于降低农户尤其是非相对贫困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普惠金融可通过增加生计资本即“赋能”的途径以降低贫困脆弱性,且该中介效应对于相对贫困农户更为显著,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了较强的中介效应,普惠金融向生计资本的转化依赖于良好的家庭内外部环境。因此,在运用普惠金融治理相对贫困问题时,政府应注重创造良好条件来提升农户运用金融资本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阻断返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阶段,家庭中的老年人规模缓慢上升。在此背景下,家庭经济脆弱性指标将发生何种变化?本文使用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老年人占比的上升将显著提升家庭的经济脆弱性,且主要通过增强流动性约束、减少风险资产持有规模两种机制产生影响。对于中青年户主家庭、低收入家庭与低社会资本家庭而言,老年人占比的上升将进一步提升家庭的经济脆弱性;而当户主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子女向父母提供的代际向上转移支付和家庭照料较少以及所在区域的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老龄化提升家庭经济脆弱性的效应将被削弱。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根据老龄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典型特征制定更精准的帮扶政策。  相似文献   

13.
金融的数字化为金融的普惠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居民的数字金融能力决定性了其能否有效地使用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本文使用2015年、2017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数字金融能力对家庭资产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力的提升能够显著扩大家庭的资产规模;提升数字金融能力对于扩大低文化程度、老年户主家庭资产规模的作用更为明显;数字金融能力的提高对不同户口类型家庭金融资产规模的影响存在差异,对非农业户口家庭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金融能力通过促进家庭的风险市场投资行为、扩大家庭风险市场投资规模以及增加家庭财产性收入尤其是金融资产收入等路径扩大家庭资产规模;数字金融能力存在反“马太效应”,资产规模较小的家庭通过提升数字金融能力能够更明显地促进家庭资产的增加。提升数字金融能力有助于缓解金融排斥现象,在增加居民财富的同时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7年和2019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探讨了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鸿沟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商业保险的参与可能性和参与程度;就数字鸿沟的不同层次来说,与“使用沟”相比,“接入沟”对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负向影响更大,其中“没有智能手机”带来的负向影响最大;就数字鸿沟种类来说,家庭面临数字鸿沟种类越多,其商业保险参与可能性和参与程度就越低。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鸿沟对老年和低资产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负向影响更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鸿沟通过降低家庭收入、削弱社会互动以及抑制金融信息获取,进而抑制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研究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构建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谢金雨  周明生 《新金融》2024,(3):44-50+58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由数字鸿沟带来的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显。本文利用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鸿沟指数,以泰尔指数衡量中国省际城乡收入差距,探讨由接入沟、使用沟和获益沟构成的数字鸿沟对中国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数字鸿沟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区域和省际层面具有异质性。接入沟是影响收入差距的基础性变量,地区经济结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均会对数字鸿沟产生影响。在机制检验中发现,缩小接入沟可以有效缓解数字鸿沟的负面作用,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可以显著改善由数字鸿沟带来的收入差距。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通过进一步便利网络接入、加快发展高质量、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等方式,以有效消除数字鸿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相对贫困成为我国当前乃至未来较长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重点议题。本文基于北京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数据、中山大学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及中国城市统计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的概率,这一影响是通过减少流动人口家庭在本地的社会参与实现的。家庭人力资本水平低、社会保险缺乏加深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户籍、流入东部地区、金融监管较弱地区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较大。为缓解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应加强金融市场监管,营造健康安全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努力缩小数字鸿沟,提升流动人口的知识技能水平;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与度。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低收入人口,但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具有更好的相对贫困减缓作用,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我国传统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地区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减缓相对贫困,其减贫效应大于传统普惠金融;传统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协同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相对贫困程度下降。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推动相对贫困减缓。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在提升传统普惠金融供给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根据实地情况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的收入分配效应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潘柳 《现代金融》2023,(5):20-27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拥有程度不同的群体之间形成数字鸿沟,并产生数字红利,引起社会不平等。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探讨数字鸿沟对家庭数字信贷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阻碍了家庭数字信贷参与,数字鸿沟越大,家庭数字信贷参与度越低,数字鸿沟对日常消费信贷的影响最小,对教育医疗的影响最大。其次,提高家庭金融素养对缓解数字鸿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数字鸿沟在不同群体间存在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对缓解家庭的信贷约束,释放信贷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问题显露,房地产业风险上升,家庭面临的金融风险也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使用概率统计方法测度家庭金融脆弱性,研究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家庭规模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家庭房产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第一,老年抚养比对家庭金融脆弱性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而少儿抚养比和家庭规模的上升则会提高家庭金融脆弱性,这种影响在不同收入家庭和城乡家庭间存在异质性。第二,老年抚养比的上升能够减少家庭房产负债,提高家庭房产价值,而少儿抚养比和家庭规模的提高会增加房产负债和房产价值。第三,房产负债对家庭金融脆弱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房产价值对家庭金融脆弱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本文认为应当从维持房价稳定、降低养育成本、完善养老金融体系等几个方面减轻家庭债务负担,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渗透在居民生活之中,影响着家庭的行为和经济决策。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接受理论模型,本文探讨数字技术对金融参与的影响机制,运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的微观统计数据,对城乡家庭的金融参与进行实证研究。Logit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有效提升了家庭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和金额,如果城乡同时实现数字普惠,农村家庭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远高于城镇家庭,但由于资产、收入等因素的限制,其购买金融产品的金额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