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城乡金融服务可得性差异,探讨了金融服务可得性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金融业发展趋势可能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加快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78—2009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因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对下一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以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衡量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78-2009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因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对下一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以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衡量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中国1985—2012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和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其中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对这一共识在中国转轨阶段农村经济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实证发现,在旧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下,金融越发展,农村金融资源和经济增长要素流失得就越厉害,城乡差距就越大,农民增收就越困难。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路径依赖,必须重新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才能破解"三农"问题,避免经济发展陷入"拉美陷阱",使农民等广大社会弱势群体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6.
从农村金融自身的发展出发,在界定农村金融发展涵义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指标,从规模、效率及结构三个方面来衡量农村金融发展。利用VAR模型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村金融发展相对规模的扩大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农村金融中介效率的提高和非正规金融规模的扩大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选取1985年至2009年各省的数据,构建Panel Data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存在明显的库兹涅茨效应,即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随着经济的增长,呈现先扩大再缩小的变化趋势,印证了我国过去属于先增长,后分配的经济发展模式。随后,基于全国的整体样本以及按照农业产值在全国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划分的农业大省和非农业大省的数据样本,检验了各种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并非所有的政策手段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有一些政策的结果事与愿违。因此,在发展农村金融,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选择方面,必须审时度势和因地制宜,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差异导致了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和效率差距的扩大,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因此,本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差分、协整检验、向量修正模型等实证分析来研究城乡教育、医疗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的长期及短期的影响程度,并以此对农村教育、医疗的投入提出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媛 《征信》2022,40(2):13-20
居民贷款可得性是否与征信活动有关还缺乏系统性研究.基于2005-2019年全球160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法估计得出,整体上征信活动对居民贷款可得性有显著提升作用,私营征信系统表现更为突出并与公共征信系统协同提升居民获贷率.从异质性来看,高收入、发达区域的经济体私营征信系统对居民贷款可得性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0.
引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城乡差距明显拉大,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我国,城乡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农民收入水平低且增长缓慢。农村金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的低效率和资本先天的"趋利性"使农村金融部门的储蓄资金避开农村流向城镇,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国家应采取措施,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金融规模,同时改革农村金融中介机构,并加强农村金融监管,规范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财政分权改革为背景,利用1985~2010年29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始于1985年的财政分权改革,大幅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且金融发展从总体上也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然而,1994年进一步的分权分税制改革后,由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盲目和恶性竞争,使得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背道而驰。由于我国金融结构不合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需要鼓励农村内生金融健康发展,改变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建立城乡互惠的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现状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最终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促进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经过新一轮深化改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县域网点最多、涉农信贷投放最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最紧密、农村普惠制金融服务和均等化建设贡献的农村金融纽带,但其在资本实力、风险、内控制度建设、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此,在目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我们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作出稳健性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促进稳健发展和尽快适应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以来,财政部制定和实施了中央财政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对吉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情况的调查,深入了解和掌握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完善补贴资金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以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发展速度却慢于银监会的试点计划和三年工作安排进度。究其原因主要是银监会在监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了过于保守的政策,这项政策大大降低了合格发起人的数量并降低了县域经济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地方政府和大中型商业银行的激励不足等。文章认为,应采取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特区,增加对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激励,建立两级金融监管体制和稳定的农村金融补贴机制等措施来推动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制度因素、禀赋因素等等。在所有因素当中,金融因素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忽视。实际上,金融市场完善程度和金融资产配置平衡程度都会对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金融因素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现状和影响机理,最后提出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应采取的金融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幅度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相应逐步拉大。本文在描述江西省金融资源的城乡分布不均衡基础上,通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方程、E-G两步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理论与方法详细研究了江西省城乡金融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城乡金融的非均衡发展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的非均衡发展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本文建议应在动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前提下,采取有效金融措施加快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增长速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刘波  王修华  李明贤 《金融研究》2021,498(12):96-115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经济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引发涉农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以2010-2019年256家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数据为样本,将标准化后的年均气温作为刻画气候变化程度的核心指标,评估农村金融机构所在县域地理单元的气候变化程度对其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年均气温波动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且影响呈现阶段性特征;在4个季度中,冬季气温的波动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最为突出;虽然城商行与农商行、村镇银行均是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但由于城商行的业务在地域上和行业上更为分散,气候变化未对其信用风险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为此,提出了开展压力测试、实施差异化监管和创新风险缓释工具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本文为管理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涉农信用风险提供了政策启示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于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但相关研究较少考虑不良贷款约束,对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也很少涉及。基于此,本文以较具代表性的沿海地区G省为例,运用非径向EBM-Undesirable模型从多个视角测算分析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并基于空间相关性检验和空间计量模型,对经营效率进行了空间效应分析与影响因素估计。结果显示: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但起伏较大;农商行效率高于农信社,但2015年后差距有所缩小;经营效率具有空间相关性,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行业竞争、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是驱动因素,隐形风险是阻碍因素。鉴此,本文提出了加快推进农商行治理能力建设和产品服务创新、将经营效率作为农信社改制的重要参考指标、监管部门和省联社给予针对性经营指导、深化邻近协同经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