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者们在探讨制造企业服务化影响因素时,忽略了公司治理因素的作用。利用2013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从不同的控股权性质出发,实证检验了管理层个体特征、董事会治理、管理层激励和股权集中度对制造企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控股企业的服务化水平和公司治理结构有显著差异,同时管理层个体特征与服务化水平无关,后三个因素对服务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但在不同的控股权性质下,影响作用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依据2005—2018年现代服务业各行业和先进制造业各行业的数据,考量两业融合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攀升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两业融合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资本深化、产业集聚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位置和地位的影响存在差异。两业融合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位置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其地位的影响呈现“倒U”形特征。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两业融合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位置的正向影响仅在中高分位点显著,对其地位的“倒U”形影响在各分位点均显著,并且在高分位点的影响更大。鉴于此,应加快推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合理利用FDI的溢出效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维持适宜的资本深化态势以及有序推进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3.
4.
赖连英 《财会学习》2022,(36):34-3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发展,国内商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各行业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业财融合在企业价值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业财融合和企业价值创造的双向结合,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业财融合在企业价值中的重要性,推动企业价值创造的具体条件以及针对性的措施等,以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王欢欢 《财会学习》2020,(15):102-103
针对曲轴制造企业来说,近几年面临了来自于其他国家的竞争和考验,并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制造企业在实现智能化生产的同时,还要加强业务及财务管理,推进管理会计,促进业务和财务的充分结合,提升曲轴制造企业整体水平。本文就结合业财融合基本概述,对大数据背景下制造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大数据下制造企业业财融合的相关对策,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园园  周柏云 《会计师》2022,(17):14-16
疫情防控常态化导致国际商务往来受阻碍,大国博弈更加激烈,传统外贸的竞争优势被弱化,“两金”占用增加。外贸企业普遍为轻资产企业,其“两金”占用金额过大、时间过长,势必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结合H外贸企业实际情况,本文就业财融合如何为外贸企业“两金”管控赋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客户型文化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重要的文化维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组成部分,促使企业和客户之间的隐性契约得到较好地履行,有利于合作创新的开展.文章对客户型文化促进企业创新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10-2017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客户型文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其中的中介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客户型文化对企业专利申请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降低大客户的波动性、增加客户的异质性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是客户型文化促进企业创新的中介路径.  相似文献   

8.
9.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未来科技创新的风向标,对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我国A股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深入探究了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均呈现“倒U型”关系,即内部控制并非总能促进企业创新,超过一定程度的内部控制非但不会促进反而会抑制企业创新。此外,本文还发现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的“倒U型”关系在核心技术人员密集度高或者外部监督较为完善的企业中尤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的理论研究,更为有针对性地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杨位奎 《财会学习》2024,(9):118-120
随着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足以应对新的挑战。由此,“业审融合”成为一种创新的审计模式,旨在将审计活动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助力企业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内部审计在实践“业审融合”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优化路径,旨在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强化内部控制以及促进业务流程和技术系统优化,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出口企业遭遇的反倾销调查越发严重,基于此,本文将反倾销纳入多产品出口企业的分析框架,采用倍差法全面考察了遭遇反倾销对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及生产率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遭遇反倾销显著减少了多产品企业的出口数量和出口产品种类,提高了多产品企业的出口价格、出口产品集中度和出口市场多元化,且该效应受到企业全球价值链上游嵌入度、下游嵌入度以及地位指数的制约;异质性分析表明,民营企业会通过集中核心优势出口核心产品、放弃边缘产品出口的方式来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诉讼,而遭遇反倾销对国有企业的影响较小。在贸易方式方面,遭遇反倾销对企业出口的消极影响会随着加工贸易比例的提高而增强。最后,通过构造企业层面的产品竞争力指数,我们发现尽管遭遇反倾销总体上不利于企业的出口增长,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出口产品组合向其更具竞争优势的核心产品转变,从而加速多产品企业内部出口产品间的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12.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行业正在冲击传统企业和工作模式,对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财务工作必须从财务处理向财务管理转型,财务与业务从互相独立向相互融合发展。文章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容出发,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业财融合策略,并以高科技企业为例,论述业财融合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旨在助力企业打破业财壁垒,实现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颜美燕 《财会学习》2022,(11):87-89
从当前情况分析发现,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都为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了较为有利条件作为支持.业财融合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业财融合视角下,需要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并加大力度分析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的构建价值,并提出了相...  相似文献   

14.
“双碳”背景下,化工行业增加环保投入已成为必然,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需要实现双赢。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基准模型,并基于产权属性及企业所在地区进行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化工行业环保投入规模对企业价值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及非东部企业中更加明显。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建议,政府应加强环保投入并强制信息披露的管理,企业也应主动增加环保投入规模,积极承担与环保相关的社会责任,解决行业污染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改善,共同促进行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夏菲菲 《财会学习》2024,(5):113-115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商业环境中,建筑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组织,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随着“业财融合”理念的提出,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需要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将从“业财融合”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的优化策略,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国资委于2010年开始在中央企业推行EVA考核,目的就是促进企业由利润管理转向价值管理,实现企业价值不断提升。本文以2010-2012年沪深主板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EVA考核对企业价值提升的影响后果,并进一步地从管理层投资决策行为视角,探究了投资效率在EVA考核对企业价值提升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EVA考核确实提升了企业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EVA考核目前主要是通过抑制过度投资进而影响企业价值提升的。  相似文献   

17.
甘霖 《会计师》2019,(10):22-23
标准成本法是企业成本中一种重要的成本管理方法,通过标准成本能够提升企业绩效,加强生产控制,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中小型工业制造业内部应推行标准成本,以此提升企业内部的成本管控水平。本文分析了标准成本在中小型工业制造企业中的应用与推广的必要性,针对中小型工业制造企业标准成本的应用与推行提出建议措施,以求通过合理的建议促进中小型工业制造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黄卓  陶云清  王帅 《金融研究》1981,(收录汇总):96-114
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违规行为。实证发现:第一,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显著抑制了企业违规行为;第二,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显著降低了企业违规倾向和被稽查的可能性。同时,社会信用环境改善也显著降低了信息披露违规、经营违规和企业管理者违规;第三,这一抑制作用对于非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较差、内部控制质量较低以及营商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更为明显;第四,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影响企业违规的机制包括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信息透明度;第五,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和破产风险。  相似文献   

19.
20.
覃家琦  杨雪  陈艳  孙凌霞 《金融研究》2020,479(5):170-188
本文以2007-2016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中国再融资监管制度是否促进了企业的理性投资行为。研究发现:上市企业投资决策符合资本成本约束的理性准则,表明中国权益市场中存在普遍的市场约束力量;但企业再融资后投资理性程度明显降低;对监管失效的原因分析表明,企业投资理性程度下降受到事前融资动机和事后募资投向变更的影响:监管规则对事前再融资动机缺乏有效把控,导致再融资资格出现错配;而对事后募资用途的监管不严,则导致部分企业对募集资金的用途进行随意变更,使得企业投资理性程度降低。研究结论为完善企业投资决策自治机制、优化权益再融资监管、促进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实证依据和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