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是十分重要的调控手段,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的金融系统存在非同一般的意义。选择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实施时间较长的两种工具即常备借贷便利(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实证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中期借贷便利对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负向影响程度远远超过常备借贷便利的正向变动,中期借贷便利的实施规模远远大于常备借贷便利的实施规模。因此,结构性货币政策尤其是中期借贷便利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缓解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为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有效性,要进一步公开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信息,坚持推进利率市场化,协调传统型货币政策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环境,增进结构性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96家商业银行数据,研究了借贷便利创新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借贷便利工具可以显著提升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这一工具的政策效应在规模较小、同业融资依赖度较高的商业银行更为显著,且中期借贷便利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央行的借贷便利工具不仅可以通过合格担保品渠道直接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还可以通过同业融资渠道间接向其他银行输送流动性,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发挥改善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的实施、央行流动性管理以及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伟  宋敏  刘敏 《金融研究》2021,497(11):60-78
本文基于手工收集的2009—2017年中国银行业数据,利用我国借贷便利工具创新这一准自然实验,以借贷便利工具的运用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合格担保品这一要求为切入点,考察了借贷便利工具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借贷便利工具创设后,商业银行持有的合格担保品规模越大,其贷款利率越低,且这一效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央行的借贷便利操作扩大了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规模和贷款投放规模,从而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也表明借贷便利工具可通过商业银行合格担保品渠道发挥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借贷便利操作规模、操作利率以及合格担保品范围的方式有效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进而发挥对社会融资成本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借助2007-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利率市场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能够有效治理企业的脱实向虚行为,且对不同状态企业的金融化行为有较强的异质性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能够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提升企业财务稳定性,这有助于驱动企业降低金融化水平。在现有范式基础上嵌入银行业发展因素,发现只有在较好的银行业发展基础上,利率市场化驱动企业去金融化的作用才能有效释放。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的体制机制,针对不同经济主体提供差异化的政策支持,疏通利率市场化的传导渠道,从而抑制企业的脱实向虚倾向。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市场对企业经营、融资等问题的担忧。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维护疫情期间金融市场稳定,本文通过研究历史视角下疫情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提出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支持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利用1990-2018年汤森路透Dealscan数据库公布的企业银团贷款数据和手工收集全球重大疫情数据,实证研究了疫情对企业银团贷款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疫情发生后,企业银团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均显著增加,而银团贷款期限没有表现出显著变化。在考虑不同期限疫情观测时间窗和政策利率的滞后性影响等因素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疫情对企业银团贷款的影响渠道包括避险情绪和融资流动性等。进一步研究发现,疫情期间政策利率调控效果有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融资受疫情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认为金融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信贷利率支持力度,完善货币政策有效性评估及动态调整机制,及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约谈恶意抬高信贷利率的金融机构,同时强化与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调机制,合力支持疫情防控,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CGE模型,本文提出了数字金融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两大环节”“三个机理”的观点。其中,“两大环节”指传导要经历短期利率影响长期利率,长期利率影响企业投资决策两大环节;“三个机理”指数字金融通过影响利率预期期限结构、企业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及企业的信贷配给状况,进而作用于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三个机制。研究发现:一是数字金融通过“两大环节”强化了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传导效果;二是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的成立,显著减弱了金融市场摩擦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数字金融对利率渠道传导具有独立的效应,说明数字金融对降低金融市场摩擦具有独立功能,但数字金融的不同特征对其作用的发挥显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数字技术和市场化制度改革需协调推进等政策建议,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健全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机制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14年中期借贷便利的创设作为准自然实验,发现拥有合格担保品债券的公司商业信用供给显著增加,其中的作用机制在于中期借贷便利提高公司的信贷可获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位于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社会信任水平较高和法律环境较好的地区,以及公司事前议价能力较弱时,中期借贷便利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更加明显。此外,本文发现公司通过提供商业信用维持供应链关系,提升业绩表现。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结构性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结构的传导机制,对于从商业信用的资金再分配视角理解结构性货币政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涛  张腾 《青海金融》2016,(4):13-15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加剧了"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进程,这将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然后分析其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与中介目标的影响,即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被削弱,而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将会增强;货币供给量与社会融资总量等数量型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可测性及相关性下降。最后,提出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丛剑锋 《甘肃金融》2016,(11):30-33
文章介绍了我国常备借贷便利工具的应用,将常备借贷便利推出的时间2013年6月作为时间序列分割点,分别检验常备借贷便利实施前后利率调控对最终目标的传导效果,采用VAR、脉冲函数、GARCH模型分析得出,自常备借贷便利实施以来,隔夜拆借利率的波动率明显较之前年度稳定,且随着常备借贷便利利率的下调,利率走廊区间宽度收窄,隔夜拆借利率的波动趋向平缓,说明通过常备借贷便利烫平流动性波动并引导利率整体平滑下降的作用发挥得更为有效.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用好常备借贷便利工具的相关政策建议,一是逐步规范统一常备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二是增加常备借贷便利交易对手,完善抵押品制度;三是重点培育常备借贷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四是继续优化SHIBOR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郭晔  房芳 《金融研究》2021,487(1):91-110
本文以2018年6月我国央行开始接受绿色信贷资产作为MLF合格担保品这一事件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我国新型货币政策的担保品扩容对绿色信贷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将绿色信贷资产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范围增加了绿色信贷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并降低了绿色信贷企业的信贷成本;第二,企业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民营绿色信贷企业在融资可得性方面对政策反应更显著,国有绿色信贷企业在融资成本方面对政策反应更显著;第三,分行业的扩展性检验表明,央行合格担保品扩容政策对于环保行业的绿色信贷企业主要通过提高融资可得性发挥作用,而对于重污染行业的绿色信贷企业则主要作用于其信贷融资成本。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认为央行担保品扩容具有绿色效应,可综合运用央行担保品框架和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我国新型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1.
降息的边界     
钟正生  张璐 《中国金融》2020,(10):74-75
<正>2019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同时推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此后,降低贷款利率水平成为货币政策一项重要目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促使中央银行降息力度明显加大,自此到2020年3月底,作为LPR定价锚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5个基点,LPR利率下降26个基点,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了46个基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低市盈率、高竞争地位、高市场化程度地区、低盈余管理程度、成长期企业中更为显著.高管权力提高会加剧代理问题,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投资扩张,由此减弱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会加大企业风险承担与融资约束,在风险效应与资本效应双重约束下,企业将缩减金融资产配置规模而降低金融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汪虹 《现代金融》2023,(7):14-21+13
本文基于字典分析法构建了前瞻性指引沟通指数,利用金融化适度模型来测度企业金融化,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前瞻性指引沟通与企业金融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央行在前瞻性指引实践中采用模糊的言辞沟通可以缓解企业金融化过度趋势;企业金融化的动机是基于预防性储蓄,融资约束程度大的企业更易受到前瞻性指引沟通的影响;从政策异质性和产权异质性两个角度,研究发现前瞻性指引沟通在货币政策不同周期下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异,非国有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对前瞻性指引沟通会更加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前瞻性指引沟通可以通过降低企业金融化来影响企业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不同货币政策影响下民间借贷发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基于温州民间借贷利率监测的样本数据,着重分析货币政策由从紧到适度宽松的背景下温州民间借贷总量结构变动特征,探讨变动的诱致机理,并就如何进一步规范引导好民间借贷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贷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金融发展,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以银行信贷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难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调控对象逐渐转向更广泛的信贷——即广义信贷.我们基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可得的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出广义信贷需求函数,从宏观层面研究了我国的广义信贷需求关系.我们发现,广义信贷需求和国内生产总值、市场利率有着长期的协整关系;而短期信贷需求则与市场利率相关性较强,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对于短期信贷需求的作用不显著.特别是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信贷需求都显著受市场利率的影响,这有利于央行利用利率调控信贷需求,符合货币政策工具市场化发展的方向.这些结果为央行预测社会融资总量的长期和短期需求,采取政策措施调控信贷需求,保证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1—2020年的沪深两市部分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弱化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数字金融发展能够缓解中国传统金融系统的结构失衡问题,弥补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表现为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以及西部地区样本中,数字金融弱化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的效应较强;进一步的传导渠道研究表明,在数字金融发展影响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驱动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信贷融资占比提升,即数字金融的发展弱化了“货币政策紧缩—企业资产缩水(杠杆率上升)—融资成本上升、信贷融资占比下降—投资下降”这一传导机制。研究结论为当前中国实施稳定经济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7—2019年我国276家商业银行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GMM广义矩估计实证检验了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并基于银行杠杆率和货币政策视角进一步分析其潜在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立场会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不同宏观审慎政策衡量指标的影响不尽相同且受到银行杠杆率的影响;银行异质性对宏观审慎政策效果产生了显著的不同影响,“双支柱”调控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冲突,适度的宏观审慎政策会缓解货币政策立场对风险承担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探究结构性货币政策对民营企业非标融资的调节效应,本文构建两区制门限VECM模型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利率和非标融资利率的联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将结构性货币政策与非标融资间的利率差划分为低偏离区制和高偏离区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呈现出显著的逆周期调节机制,在低偏离区制下,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微调节就能重建其与非标融资利率的均衡关系.但是在高偏离区制下,结构性货币政策为应对金融利率的大幅波动,表现出被动调节状态,对市场利率预期的引导作用并不显著.基于此,得到如下政策启示: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力度,并配合使用相应的财政政策巩固货币政策效果,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利率走廊"机制,坚持利率市场化改革,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对民营企业非标融资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对保山市中小企业产出的作用环节分析入手,认为信贷渠道对保山市企业的作用条件和大小更加充分、显著,并结合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对中小企业银行借贷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然后从银行、企业双方关于贷款的成本—收益角度给出一个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及相关推论。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论、模型推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银行家》2014,(12)
正创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工具,央行新货币政策难唱独角戏11月6日,央行确认在9月和10月通过刚创设的中期借贷便利向银行体系注入了流动性,目的是保持流动性适度宽裕,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市场利率适当下行。但要根治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货币政策唱不成"独角戏"。香港将取消人民币兑换限额,沪港通促进人民币需求增长11月12日,香港金管局宣布17日起,认可机构可为香港居民进行不受限额人民币兑换。包括香港的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等。之后,香港居民参与沪港通及其他人民币交易会更便利,预期人民币兑换需求将随之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