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石峰 《金融论坛》2016,(12):40-48
本文利用两国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结论表明:(1)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明显考虑了人民币汇率波动,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不针对汇率波动进行调整。(2)政府支出冲击和技术进步冲击不仅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导致中国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3)中国PPI通胀主要源自于国内厂商技术水平变化,外国技术水平和货币政策则是影响CPI通胀的重要因素。(4)中美两国技术进步等实际经济变量是影响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次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1978~2005年间的金融发展、资本账户开放、经常账户开放以及制度质量等变量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发展具有显著而稳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总体效应受制度质量的制约;经常账户开放与金融发展存在显著负向关系;在资本账户开放与经常账户开放之间,经常账户开放能显著地促进资本账户开放,并且是资本账户开放的格兰杰因,反之则不成立。这一结果表明,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质量,并且逐步放开资本账户是保证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平稳进行、金融持续有效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6年美国加息事件为背景,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小国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本文梳理了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具体传导渠道,发现国外利率升高后,资本流动具有外部性,导致国内资产价格下跌,其通过金融加速器进一步使国内投资下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从而使得国内资产预期回报进一步下降,加剧资本外流。基于政策和福利分析,本文发现资本账户管理可以有效缓解国外利率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同时会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也会影响国民财富的最优配置。因此,最优的资本账户管理应同时兼顾宏观审慎和效率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执行难度不断加大,学术界对于按一定规则制定货币政策的呼声也持续升温。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该如何选择?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模型,模拟得出不同金融市场开放度下的各主要利率规则的效果及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开放主要会导致宏观经济短期受国外冲击影响波动变大,尤其是受国外利率冲击的影响,长期在利率规则作用下经济恢复均衡,且盯住国内通胀规则在金融市场开放度较低时较为适用,金融市场开放度较高时传统泰勒规则较优。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坚持逐步开放金融的同时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促进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畅通,从而使利率规则在金融市场不断开放过程中应对宏观经济可能面临的各种冲击时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石峰  王忏 《金融研究》2019,467(5):1-16
本文构建蕴含耐用品与非耐用品的两部门DSGE模型,研究投资专有冲击对货币政策及社会福利的影响。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改进了投资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效率,放大边际成本波动,增加了厂商调价动机和价格水平变动。即使耐用品价格完全灵活,最优货币政策也无法同时稳定价格和实际GDP。研究发现:(1)耐用品相对价格缺口波动率的上升虽然增加了实际GDP波动,但能够有效地降低投资专有技术对边际成本的冲击,减少价格变动的福利损失。所以两部门投资专有冲击时,央行倾向于稳定价格水平。与其相反,在单部门投资专有冲击和两部门生产技术冲击时,最优货币政策应降低耐用品相对价格缺口波动,稳定实际GDP。(2)对比三种泰勒规则:钉住非耐用品PPI、钉住加权平均PPI及钉住CPI,福利分析发现钉住非耐用品PPI最优,钉住CPI次之,钉住加权平均PPI的福利损失最大。就损失程度而言,投资专有冲击的福利损失是生产技术冲击的2倍,表明投资专有冲击加剧了最优货币政策在稳定价格与实际GDP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惯性指通货膨胀受到随机扰动的冲击之后偏离其均衡状态所持续的时间,是各国通货膨胀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特征。本文在构建一个包含通货膨胀惯性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NKDSGE)的基础上,引入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研究了通货膨胀惯性对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及福利损失问题。研究发现通货膨胀惯性在提高了货币政策促增长的调控效果的同时,也弱化了货币政策反通货膨胀的调控效果;政策冲击导致的福利损失随着通货膨胀政策目标权重的增加不断降低。研究表明央行在对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把握过程中,通货膨胀惯性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无论价格型还是数量型货币政策,央行给予通货膨胀目标较高的权重,均可以降低政策冲击导致的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经济下行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的背景下,我国名义利率受到较大下行压力。为此,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框架下,基于零利率下限约束的视角,构建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考察货币冲击、技术冲击与偏好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测算社会福利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模型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了产出的增长,相比于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虽然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的效果更好,但也提升了通胀水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福利损失。当名义利率受到零利率下限约束时,由于名义利率工具失效,扩张性货币政策推升通胀的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实际利率,使得家庭消费得到更大提升。但通胀和产出缺口的波动更为剧烈,造成了更大的福利损失。当前,我国政策利率应避免落入零利率下限区间,依据稳增长与稳物价目标之间的权衡,根据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工具的有效组合,制定最优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使得调控更加精准有效。  相似文献   

8.
厘清公众不同形式预期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对提高货币政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新凯恩斯模型系统考察不同预期行为下经济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并据此讨论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央行偏好何种货币政策工具,异质性预期模型较理性预期更易放大总供给和总需求冲击造成的通胀、产出均衡偏离,并引致较大央行福利损失;价格型调控相比数量型调控能更有效降低宏观经济波动,但数量型调控仍在局部情形占优价格型调控。为此,本文认为央行应强化预期管理,通过提高政策透明度、完善信息披露等以增强公众理性预期程度,并在宏观调控时根据经济周期特征审慎遴选合意货币政策工具,以提高货币调控效率,更好引领新常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资本账户开放理论和历史进行了回顾,对中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和影响中国资本流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是资本账户开放实际上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延伸,流入的国际资本在国内是否能得到有效利用,最终取决于国内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二是中国的资本管制在维持利率差异方面相对有效,但并未能有效避免货币政策遭受外部资本流动冲击,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必将不断减弱;三是在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必须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消除人民币单向升值预期;四是既要坚持渐进式推进策略,同时也要在稳定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包含跨境资本流动的DSGE模型,从脉冲响应和福利损失两个方面探究“双支柱”调控框架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搭配的有效性及适用性。研究表明:第一,相比单独实施货币政策,我国实施“双支柱”调控框架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搭配能更有效地调控跨境资本流动,缓解外生冲击对国内经济金融的影响。第二,不同外生冲击下,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调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数量型工具适用于国内外利差大、外部冲击强度大的情形,而价格型工具适用于日常外部冲击较为温和的情形。第三,不同资本账户开放度下,“双支柱”调控框架下的调控效果均好于单独运用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且政策工具适用情形不变。据此,本文认为,在高质量开放进程中,我国应坚持“双支柱”调控框架,推进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创新;加强外部资本流动监测与预警,及时识别外部冲击来源,根据不同冲击特点相机选择政策工具搭配。  相似文献   

11.
China׳s external policies, including capital controls, managed exchange rates, and sterilized interventions, constrain its monetary policy options for maintaining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following external shocks. We study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in a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DSGE)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thes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model highlights a monetary policy tradeoff between domestic price stability and costly sterilization. The same DSGE framework allows us to evaluate the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alternative liberalization policies. Capital account and exchange rate liberalization would have allowed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to better stabilize the external shocks experienced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但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仅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忽视金融风险,并不足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近年来中国提出双支柱宏观政策框架以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首先提出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框架,强调应该注重两类政策目标的协同与矛盾、政策传导渠道的相互交叉与影响、冲击类型与开放条件的差异等,从而保证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接下来,我们建立了一个DSGE两国模型,作为分析双支柱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第一,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且随着汇率制度从固定转向浮动,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效果会明显加强。第二,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以跨境资本流入税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遏制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机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从而验证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第三,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有关,当汇率灵活性水平较低时,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Globalization of banking raises questions about banks’ liquidity management, their response to liquidity shocks, and the potential for international shock propagation. We conjecture that global banks manage liquidity on a global scale, actively using cross‐border internal funding in response to local shocks. Having global operations insulates banks from changes in monetary policy, while banks without global operations are more affected by monetary policy than previously found. We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that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are active in global banks and contribute to the international propagation of shocks. This feature was at play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9.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遭遇了严重冲击,为了有效缓解负面冲击,各国央行纷纷推出各种宽松性货币政策,但在实际应用中,传统货币政策不能有效克制危机,美联储等央行纷纷求助于量化宽松等新型非常规货币政策。目前来看,非常规货币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美国等经济体实现了就业的改善、金融系统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复苏。为全面了解货币政策,本文系统归纳了美联储等央行采取的各类非常规货币政策,探讨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途径及效能得失,并总结了美联储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5.
We study the macroprudential roles of bank capital regul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in a borrowing cost channel model with endogenous financial frictions, driven by credit risk, bank losses and bank capital costs. These frictions induce financial accelerator mechanisms and motivate the examination of a macroprudential toolkit. Following credit shocks, countercyclical regula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monetary policy in promoting price, financial an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For supply shocks, combining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with a stronger anti-inflationary policy stance is optimal. The finding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sel III accords in alleviating the output-inflation trade-off faced by central banks, and cast doubt on the desirability of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Taylor rules during periods of financial distress.  相似文献   

16.
郝大鹏  王博  李力 《金融研究》2020,481(7):38-56
本文构建包含国际投资者、外资企业和银行流动性冲击的DSGE模型来探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和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 美联储加息会导致我国产出、投资和通货膨胀的下降、汇率贬值、国际资本外流和银行系统流动性紧张。随着金融摩擦程度的增加和银行杠杆率的上升,美联储加息对我国产出、投资和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增强。(2) 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会直接导致外资企业的投资、劳动需求和产出的下降,并对我国总产出、总投资和资产价格产生明显的负向外溢效应,进一步加剧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3)为应对美联储的利率变动,适当限制国际资本流动能有效稳定我国经济波动和改善社会福利,而实施固定汇率和央行盯住美国利率的政策会加大宏观经济的波动,并导致社会福利下降。  相似文献   

17.
在银行融资与企业融资两大市场均存在金融摩擦的条件下,经济转型时期的“投资潮涌”蕴含重要货币经济学含义。以货币政策调控行业过剩产能为例,本文为解释转型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结构调控功能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对相关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经验证据显示:当不同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在抵押能力信息传递上存在系统异质性时,货币政策具有显著产能调控功能,而调控作用的大小与企业产权结构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类型有关。通过融合“投资潮涌”与BGG理论,本文将BGG理论中的货币政策效应异质性从企业层面拓展至行业层面,进而揭示了传统非结构性货币政策在转型经济背景下何以具有结构调控功能的理论机制。结论表明,进一步夯实金融市场微观基础,协同推进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健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至关重要。文章也为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分类调控政策思路,实现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货币政策操作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proposes a measure of financial fragility that is based on economic welfare in 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calibrated against UK data. The model comprises a household sector, three active heterogeneous banks, a central bank/regulator, incomplete markets, and endogenous default. We address the impact of monetary and regulatory policy, credit and capital shocks in the real and financial sectors and how the response of the economy to shocks relates to our measure of financial fragility. Finally we use panel VAR technique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actors that characterise financial fragility in our model, i.e. banks’ probabilities of default and banks’ profits – to a proxy of welf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