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通过构建商品期货合约定价模型,证明商品期货合约价格由资本市场系统风险溢价和标的现货市场特有(非市场)风险溢价两个部分构成.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影响标的商品期货价格的前提条件是存在足够多的参与商品期货市场的交易者.当标的商品现货市场需求增加.在预期商品期货合约价格为正值的情况下,都将会使商品期货合约的价格上升,扩大交易风险并增加多头收益.相反,在预期商品期货合约价格为负值的情况下,需求增长引起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将使商品期货合约价格的绝对值下降,减少交易风险和引起多头损失.如果标的商品现货市场需求减少,在预期商品期货合约价格为正值的情况下,将引起商品期货合约的价格下降,减少交易风险并降低空头损失.相反,在预期商品期货合约价格为负值的情况下,商品期货合约价格的绝对值增加,扩大交易风险和增加空头收益.  相似文献   

2.
商品期货合约作为市场中标准化的商品远期交易协议,对统一规范了商品期货的物的品质、交易单位以及交割时间方面等问题,而期货合约价格主要由通过市场公开竞争报价决定,期货市场的报价是商品在交割时的交易价格,更是商品未来价值波动,但是商品期货合约价格则代表了市场估价与未来实际价格之间存在的偏差以及期货合约持有者的收益情况,本文主要通过建立商品期货合约定价的理论模型,对期货中的商品生产商、标的商品加工商和投机者,将现货、期货以及证券市场等为影响因素,建立期货、现货市场的最终消费终期函数,最后确定商品期货合约定价.  相似文献   

3.
吴伟 《时代金融》2014,(29):155-156
商品期货合约作为市场中标准化的商品远期交易协议,对统一规范了商品期货的物的品质、交易单位以及交割时间方面等问题,而期货合约价格主要由通过市场公开竞争报价决定,期货市场的报价是商品在交割时的交易价格,更是商品未来价值波动,但是商品期货合约价格则代表了市场估价与未来实际价格之间存在的偏差以及期货合约持有者的收益情况,本文主要通过建立商品期货合约定价的理论模型,对期货中的商品生产商、标的商品加工商和投机者,将现货、期货以及证券市场等为影响因素,建立期货、现货市场的最终消费终期函数,最后确定商品期货合约定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只有商品期货而无金融期货的市场格局将成为历史。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的展开和不断深入,我国期货市场即将推出的首个金融期货品种——股指期货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对我国股票现货市场将产生何种影响,是目前业内各界热议的焦点,本文将从相关层面对此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沪深300指数和当月股指期货连续合约的高频数据,采用非参数方法估计日度股票指数和股指期货的整体波动、连续性波动和跳跃,发现两个市场波动成分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期货市场的跳跃并不会影响后续股票市场的跳跃。此外,已实现相关系数在股指期货上市初期表现出了较大的变动,整体表现出了较强的联动趋势。最后,日内高频价格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两个市场存在双向的信息传导,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6.
股票、股指期货跨市场信息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推出后,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信息监管成为金融监管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信息经济学为基础,结合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的风险关联特性,研究信息在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传导的一般规律,并分析了跨市场信息监管在信息传导过程中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分析比较了海外证券市场跨市场信息监管具体运作体系,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殊性提出我国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信息监管框架、流程和以跨市场信息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7.
股指期货上市对市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瑞 《金融纵横》2010,(8):41-44
股票指数期货是从股票市场交易中衍生出来的一种交易方式,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基础资产标的物的一种金融期货。它的推出对价格发现、资产配置及套期保值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一种市场化的风险对冲机制,推动资本市场更加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市场概况当周,受美联储(FOMC)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国际大宗商品大幅下跌。国内商品市场未能幸免,全线下挫。其中,沪铜、沪橡胶和塑料等品种放量暴跌。但黄金和沪深300指数期货表现偏强,跌幅排名位居倒数第一和第二。市场波幅大幅拓宽,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但市场资金失血严重。从涨跌幅看,本周表现相对偏弱的品种分别是橡胶、铜、聚乙烯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引入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以及股指期货是否有助于现货市场在信息传递速度与效率方面的提升.实证分析发现:在期指上市前,波动性干扰反应在时间上的持续性效果较持久;在期指推出后,可以观察到波动性干扰因素的影响会更快速地反应到现货市场股价指数中,此时的波动过程更趋稳定.由此推论出期货交易加速了现货市场信息传递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从商品期货市场发展的现状出发,阐述了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并深入剖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复杂影响,展望了未来国际及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VAR-MGARCH-BEKK模型,对国际商品市场与中美股票市场之间的均值与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商品市场与中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均值溢出效应,国际商品市场对中美股票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同时,美国股票市场对国际商品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另外,中国应该尽快编制科学合理并适合自身国情的商品指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信息份额模型和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国债现货、国债期货和利率互换三个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机制。信息份额模型表明,从整体来看利率互换相对于国债期货和国债现货都具有信息优势,而国债期货相对于国债现货具有信息优势。另外,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相对于另外两个市场都在随时间增强。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利率互换在价格发现中单向引领国债期货以及国债现货,国债期货单向引领国债现货。所有结果一致表明, 利率互换和国债期货这两种利率衍生产品在引导中国利率市场价格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横截面绝对偏离度(CSAD)方法对CZCE棉花期货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棉花期货市场不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VECM模型,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线性与非线性信息溢出,并检验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发挥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线性信息溢出方面,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只有线性均值信息溢出,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只存在线性方差信息溢出;非线性信息溢出方面,两个市场之间不存在非线性均值信息溢出,不过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方差信息溢出;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不过不同于成熟市场中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方面居于主导地位的结论,我国股指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方面占主导地位,而期货市场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约束与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缺陷迫切需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经验,从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层面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对接模式。本文通过比较美、英、日、德四国的对接模式发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和谐对接是资金、产品和制度对接三方面的共融体,是金融市场自然演进与风险资本动态规制的最优范式结合。基于此,我国应在经济、金融微观制度基础变迁的基础上适时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对接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刘杰  陈佳  刘力 《金融研究》2019,473(11):189-206
涨停的股票能否被交易公开信息披露取决于收益率排名中的随机因素,与股票的基本面特征无关。本文利用这一机制设计自然实验检验了投资者关注对股价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交易公开信息披露使股票受到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增加了小额资金的净流入,减少了大额资金的净流入和股价的短期收益率,抑制了股价短期波动率,同时降低了股价在长期发生反转的可能性。频繁登上交易公开信息的知名营业部买入的股票受到更多关注,相应的市场反应也更加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监管性信息披露引发的投资者关注通过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抑制了股价反转。  相似文献   

18.
左顺根  杜吉中 《南方金融》2012,(5):65-69,15
股指期货市场操纵会影响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同样地,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也会影响股指期货市场的操纵行为。本文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利用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及对应的沪深300指数高频数据对市场操纵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操纵嫌疑只存在于期货市场时,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将会减弱;当操纵嫌疑存在于期货、现货两个市场时,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相对会增强。而且,当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较强时,市场操纵的难度和成本都将下降。当前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操纵行为可能主要局限于某些个别的、离散的交易日内,系统地通过操纵现货指数来操纵期货市场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中国市场,信息披露质量是较数量更为有效的衡量公司信息透明度的方面。基于信息披露质量,我们分别以深交所上市公司考评中不及格和优秀等级的公司、沪深违规信忠披露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作为两组研究样本,同时全面考察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市场效应。两组样本检验结果一致表明,低透明度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某些知情者诈取广大不知情的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温床,并扭曲了资本市场的原有功能;从2001年至2004年,尽管公司信息透明度对大量中小投资者的股票选择没有显著影响,但其的确也帮助了投资者对所选择的股票进行定价。健全法律制度、培育理性投资者与信息中介、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是促进市场有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