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自1988年开始实施以来,建成了一大批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使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资金和项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会计》2014,(5):F0003-F0003
(本刊讯)5月5日至6日举行的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明确将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集中力量建设高标;住农田,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正>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集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6年开始,江苏省海门市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的龙头工程、基础工程,坚持高效率组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4.
农业综合开发在晋中实施6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生态建设,扶强、扶大了一批地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引进了一项大型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科技务农水平、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拨付农业综合开发转移支付资金341亿元,占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补助地方支出预算的100%。其中,拨付土地治理项目资金236亿元,主要用于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效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高标准农田改造能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够改善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能够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能够解决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就业问题,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推动农发行业务发展。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5年7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强  相似文献   

7.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009-2015年连续7个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2年至2013年间,国务院依次批准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三个规划都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5月18日,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在南昌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总结交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经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重研究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日,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在丽江市举行。会议提出,继续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力争“十二五”期间投入80亿元左右,每年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7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引导全省改造和建设1500万亩左右,年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万吨。  相似文献   

10.
农业开发示范园区,在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依据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建设的任务,2010年以前,示范园区重点建设内容应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培育、提高现代工业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技术装备水平、强化现代经营管理意识、建设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业持续化发展等方面。高标准建设示范园区基础设施示范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般来说包括高标准农田及配  相似文献   

11.
农田基本建设是一种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工作,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生产。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因地而异地安排基本建设的项目。在当前的农田基本建设中,包括水利建设和土壤建设两个方面。农田基本建设必然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所以,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必须用生态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迅速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农田基本建设是一种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工作,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生产。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因地而异地安排基本建设的项目。在当前的农田基本建设中,包括水利建设和土壤建设两个方面。农田基本建设必然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所以,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必须用生态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迅速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丹阳市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规模开发、科技开发、扶贫开发,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截至2013年底,完成了36万亩中低产田的改造,建成高标准农田40.3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2.4%),立项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33个,实施丘陵开发项目40个,建立丘陵高效农业基地5.65万亩。一、建成高标准农田40万亩丹阳市现有耕地面积77.5万亩,  相似文献   

14.
日前,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在丽江市举行。会议提出,继续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力争“十二五”期间投入80亿元左右,每年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7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引导全省改造和建设1500万亩左右,年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万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百色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蓬勃发展,开发的重点面向山地,大办绿包企业,建设林、果、茶、竹、药等商品基地,从而推动了山区经济开发和治穷致富工作的发展,展示了边远民族贫困山区农业发展的出路与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土地整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地整理是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改善环境,采取的一整套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权属的综合措施。田,主要是耕地,其主体是基本农田;水,既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可以调控的灌溉、排水,也包括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利用的降水、地下水、土壤水;路,主要是指田间道路,也包括需要整体考虑的农村道路;林,不仅是指农田防护林,也包括其他农田防护工程;村,是指纳入综合整治范围的自然村、行政村和建制镇。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7.
吨粮田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推动大面积农田的深度开发,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了探索吨粮田建设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本文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自1988年大规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开发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为全省农业和农业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我省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一手抓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粮棉油生产提供系列化服务。据初步统计,在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全省项目区共新建良种基地95万亩,种子创建库106152平方米,晒场213610平方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牧业综合开发能力,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和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鄂尔多斯市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的职能作用,2006年10月,农发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分行与鄂尔多斯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达成了《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合作协议》意向。双方在合作原则、合作范围、合作方式及权利义务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双方围绕目前农发行允许开办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流通和加工转化等产业化项目和经国家有关部门或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鉴定的农业科技项目,结合鄂尔多斯市“重…  相似文献   

20.
“三农”     
正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审批权限全部下放。财政部日前新修订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按照新《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省级。财政部:中央财政安排3.33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截至目前,在中央财政已下拨的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有23个省份共安排3.33亿元扶持21 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引导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