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为港事顾问,作者在“'97过渡期内地与香港经贸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上发言:在“一国”的原则下,随着内地的进步,港商的拓展机会多多。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半世纪的英殖民统治时期.香港就逐渐成为中国与欧洲乃至西方交流的一座桥梁。自1997年主权回归后。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特殊地位以及欧盟对香港经济政治事务的密切关注使其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香港既可以成为中欧之间密切经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可能因其内部政治事务的发展而对中欧关系构成挑战。为此,我们在战略性地推动香港在中欧关系中的“门户”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外来势力对中国主权与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李振福  李婉莹 《经济地理》2019,39(2):124-131
运用多重流分析法提取全球班轮运输网络的显著流,在此基础上构建全球港口的竞争网络,进而分析中国集装箱港口的竞争格局。研究表明,就国内而言,香港港与深圳港、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大连港与青岛港和天津港间的竞争较激烈,上海港、香港港、大连港和深圳港面临的国内竞争压力较大;就国际而言,上海港依然面临较大压力,香港港主要与东南亚港口展开竞争,釜山港和新加坡港不仅分别为宁波—舟山港和香港港的最大竞争对手,也对中国主要集装箱门户港的发展造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地区)的经贸关系也日益密切.香港目前已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香港设立了领事及商务专员.与世界各地的贸易额从1947年的27.67亿港元增至1996年的27960亿港  相似文献   

5.
李刚 《经济论坛》2011,(12):82-85
港桥新时代对于南通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港桥时代,南通面临着政策支持、区域交通改善、城市功能定位升级及产业布局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要素流动成本降低。优质要素面临流失威胁;进入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圈层,竞争压力将不断加剧;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开发无序风险加剧;低层次产业扩张为主,层次提升压力增大。既要抢抓机遇,充分放大和做足大桥大港文章,又要努力应对挑战,化解负面影响,使大桥大港真正成为助推南通跨越发展的新平台。为了推进南通跨越式发展,尤其要在四个方面下工夫:江海联动,促进南通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加紧实施港城联动;构建自由贸易港区,助推南通跨越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南通沿海开发全过程,实行绿色沿海开发。  相似文献   

6.
南通港的兴起和南通市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近年来,南通港迅速兴起,货物吞吐量奇迹般地从1980年的296万吨,猛增到1985年的1,019万吨。从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性内河港口,一跃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海港和长江流域的江海河联运枢纽。港口与城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这是港城关系的一般规律,而南通的港城关系除反映这一般规律外,又有其特点。主要有两条:  相似文献   

7.
泛珠区域企业走向国际是大势所趋,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先进的金融基础设施、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监管制度及世界级的金融人才,香港拥有国际商贸平台的优势,这也为香港成为泛珠“超级红娘”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借助香港 接轨国际 今年10月12日下午,作为本次泛珠大会的重点活动之一,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与香港特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联合主办的“泛珠三角·香港经贸论坛”,旨在促进香港与其他泛珠省区工商界之间的交流,拓展两地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2014,(10):74-90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是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市场,而香港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对投资有大中华地区业务之公司特别感兴趣。在不久的未来,内地的投资者与资金也会云集香港这个"本土国际市场",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在香港挂牌上市的各类企业。故拥有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业务的企业大都选择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而来港上市。  相似文献   

9.
正沪港通将香港与内地的市场打通,A股市场对香港投资者开放,实际上等于向全球一切资本开放。沪港通和QFII这两类产品是可以互相补充的。沪港通还只是试点,还存在一定的变数,试点就是"试错",如果政策设计与QFII相抵触,日后会调整。今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简称"沪港通")试点,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举既有利于增强内地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也有利于增加香港资本市场的投资总量,两地市场将形成合力,产生1+12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香港与东南业的交往由来已久.在地理位置上,香港背靠中国面向东南亚,同时香港和东南亚又都处于东西方海上交通要道上,因而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纽带.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香港在中国与东南业各国间的经贸中介作用,出现由商贸中介向航运、旅游和信息等多元化拓展的趋势,香港也成为东南亚华人企业投资中国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世银在港发行跨越97债券世界银行近日在香港发行一项总值10亿港元5年期债券,这是该行首次在港发行跨越1997年的债券。以往世界银行的一贯政策是不会在贷款地集资。目前中国有世界银行的贷款,而1997年之后,香港将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因此,世界银行在香港发行这项跨越1997年的债券,显示也世界银行对香港的前景充满信心。此次世界银行在香港发行的10亿港元债券,市场全销反映踊跃,现在已有23间银行认购。  相似文献   

12.
一、香港回归十年来的经济运行概况香港处于通往中国内地大门的有利位置,又位于跨越亚洲与欧洲之间的时区,这两个因素巩固了香港作为全球贸易、金融、商业和通讯中心的地位。香港目前是世界第十一大贸易实体;以吞吐量计算,香港的货柜港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以乘客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香港的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以对外银行交易量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十四大银行中心;以成交额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以市值计算,香港的股票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市场。  相似文献   

13.
正深圳前海管理局拟推出多项政策,鼓励港企创新发展。深圳方面将在拟建的粤港澳自贸区方案中提出多项深港金融合作建议,包括推动人民币、港元在园区内自由进出。据有关报道,深圳和香港合作新路径已基本确定,其中,扩大对港金融开放有望成为重点;此外,粤港澳自贸区计划允许香港投资者在园区内以人民币、港元开展资本项下的双向投资。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框架下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港开放;支持在CEPA框架下适当降低香港金融企业在园区设立有关机构和开展金融业务的准入条件。此外,还将允许园区金融机构设立离岸业务部,拓展离岸金融业务。  相似文献   

14.
南通港口物流SWOT与发展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南通港具有良好的优势和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应用SWOT方法对南通发展港口物流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南通港口物流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香港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霞 《广东经济》2005,(10):54-55
随着CEPA的实施和泛珠区域合作的推进,粤港两地的经贸、文化交往将越来越密切。为增进粤港两地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相互了解,帮助企业制定发展策略及进行维权活动,特对香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一介绍。香港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香港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订立的知识产权法例有:专利条例、商标条例、版权条例、注册外观设计条例、防止盗用版权条例、商品说明条例、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拓朴图)条例等。这些法例在香港律政司的网站上都可找到。香港专利分标准专利和短期专利两种。标准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须每年续期;短期专利的保护期为8年,…  相似文献   

16.
黄绍基 《经济前沿》2001,(11):43-46
一、两岸三地经贸现状与分析   1、两岸三地经贸现状   自从台湾政府在1988年开放民众赴中国大陆探亲以来,两岸的民间交流及经贸活动发展非常迅速,从下页表一的两岸三地贸易统计资料显示,皆有不断扩张的趋势,尤其自1991年后,台湾对香港及中国大陆市场的依赖更见明显.由于台湾政府在法令上对台商与大陆发生的经贸活动仍作严格的限制,在法律及会计制度上台商必需要香港的支援,确保流程顺畅,符合商业利益.香港在此环节上也扮演了称职的角色,加上银行及金融制度完善,资金充裕,在融资及各项金融服务上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货柜运输服务上也再次突显优势,为两岸经贸活动提供了可观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7.
香港成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中介地.是由香港特定的条件和环境决定的.首先,由于香港既与内地山水相连又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地理、文化及语言等方面和海峡两岸的差距,远比新加坡、日本.韩国等的差距要小得多.这种地缘和人缘上的紧密关系,使香港在沟  相似文献   

18.
重构闽港经济合作的新格局林振平(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和香港之间在各方面交往不断发展,联系日益密切,香港在福建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显得十分突出。香港是福建主要的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70年代末以来,两地间贸易迅猛增长,由1980...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台湾和香港在金融业务的互动一直密切,约有七十只福建企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不少企业都是香港投资者熟悉的,例如紫金矿业,和一些消费板块企业,中国利郎,361度,特步国际,安踏体育等等,厦门港务更是三通概念的地标股。台资企业在香港上市的也有数家是以福建  相似文献   

20.
舒菁  吴鹏 《资本市场》1997,(3):46-48
<正> 从一般情形看,“九七”前夜的香港正是一个新的投资热络期。1996年以来,外商进军香港的势头不减,美国、日本、英国等财团积极部署加强拓展香港、内地市场。英资在香港累积的投资额已逾400亿美元,在香港外资中高居首位;日资企业近几年以平均年增14.5%的速度,在港设立据点,到1995年底为止,投资香港的日资总额已达142.8亿美元;美商投资总额超过120亿美元。仅1996年上半年新开张的外国驻港公司达324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2%,目前外国在港公司已增至4500多家。资本高度国际化已成为香港经济的一大特征和难以改变的经济格局。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