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霞 《经济研究导刊》2008,(13):195-197
随着人与自然矛盾的突出和演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生态环境问题的妥善解决逐渐提上日程。发展经济高效、生态平衡的产业,建立社会和谐、生态健康的环境,从而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自然与人类高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亦称为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 资源生态经济平衡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资源生态经济平衡的概念和特证资源生态经济平衡是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是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人口以及价值流动过程中所实现的一种动态平衡。资源生态经济平衡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一) 资源生态经济平衡的相对性。资源生态经济平衡是资源经济平衡和资源生态平衡的对立统一,而这种平衡之间的对立性和矛盾性是绝对的、经常的;两者之间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概括起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态意识已大大提高,许多省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就是发展可循环经济、促进社会生态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中环境保护是中心,发展生态经济和建设生态社会是两翼。落实到房地产建设就是建设生态住宅,这是一项将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住宅结合在一起的共同活动。生态住宅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涉及住宅区的自然环境,也涉及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态住宅在功能上更趋于原始状态和自然状态,它将许多自然能源有机地导入住宅,使人在自然状态里选择连通自然的门径。因此生态住宅的建设,是正确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生态社会的一个伟大创举。为挽救生态环境的破坏,解决城市发展的生态危机,人类首先必须以谦恭、友好的态度尊重自然,呵护自然,重构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的平衡机制。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群众已越来越意识到生态住宅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沿海滩涂湿地是宝贵的人类生存土地后备资源和天然的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多功能性的重要基因库,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滩涂的加速开发,生态恶化问题日显突出,如何在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坚持尊重自然与利用自然相一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补偿相结合,滩涂利用中的经济价值与生态环境价值相统一就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这个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就是它的两个子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问题。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可以有以下四种组合情况:第一种是城市生态和城市经济都处于不平衡状态,这是由于一个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严重不合理,导致功能衰退,使生态平衡和经济平衡之间长期对立,最终导致二者全面失调;第二种是城市生态平衡得到保持而城市经济暂时不平衡;第三种是城市经济保持平衡而城市生态平衡受到损害。以上三种情况都没有实现城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第四种组合,即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之间实现了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的状态,也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城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这一讲讲三个问题:一是遵循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促进经济平衡与生态平衡的统一;二是建立生态农业;三是正确发挥行政干预、经济立法等上层建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和反思近代工业文明社会异化劳动和吸收生态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生态意蕴的劳动概念。在劳动概念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劳动的生态要素是主体自然与客体自然的有机统一,确立了劳动的生态尺度是人的尺度与自然界尺度的和谐统一,规定了劳动的生态本质是人与自然之间双向度的物质变换过程,这种物质变换是自然界内部自然循环的一环,人类必须将生产行为控制和调整在生态承载力限度之内,以消耗最少的资源获取物质变换的合理性与协调性。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劳动概念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必须兼顾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实现劳动目的由一维价值取向向多维价值取向转变,科学分析劳动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天元  张殿发 《经济地理》2004,24(4):525-527,532
生态经济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有别于传统规划模式。它把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作为自己的规划对象,把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作为规划目标,生态经济平衡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前提条件,通过有效的生态经济规划,在保证生态安全性和经济有效性的前提下,使土地利用程度与其生态经济阈值相协调,实现土地利用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协调统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就是在保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的前提下,使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以简单生态经济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简单生态经济系统数学模型。以动态模拟为研究手段,系统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人类利用生态资源的方式密切相关;社会发展的目标直接影响着人类对生态资源的开发方式;使人类发展与多物种共存相统一,综合评估生态功能,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以简单生态经济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简单生态经济系统数学模型.以动态模拟为研究手段,系统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人类利用生态资源的方式密切相关;社会发展的目标直接影响着人类对生态资源的开发方式;使人类发展与多物种共存相统一,综合评估生态功能,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相似文献   

12.
加快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由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转变,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追求从工业可持续发展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关于发展模式的理念,它是针对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循环经济就是指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建立起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中去,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一、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的提出当代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处于尖锐对立的异常紧张的状态。自然界对人类违背它自然固有规律而干预它原有进程的行为的报复与日剧增,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和人类社会存在的本身。于是,生态经济问题就成为牵涉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繁荣昌盛的战略性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经济理论和思潮,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两大派,一是对人类发展前途持悲观主义观点,即悲观派,一是对人类发展前途持乐观主义观点,即乐观派。在我国生态经济学界有人把它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范畴演进的历时性表明生产力是自然要素和人类社会要素的整合,并以生态和谐与人态和谐的高度有机统一为价值趋向。遵循可持续和谐发展观的逻辑理念,广义生产力是一个以自然、经济、社会、人力、生态、制度为生产力子系统,内部结构关系极其复杂的巨型系统。同时,广义生产力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广义生产力理论整合了多种生产力概念的合理内核,成为从总体角度把握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进程的一般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朴晔 《环境经济》2005,(11):36-38
要将朝阳区建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适宜人类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就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理念,以整体优化、生态平衡、高效和谐为原则,通过转变观念、深入开展体制改革,从社会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出发,全力以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城市从其诞生开始就是人类生息活动密集的地理区域,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同时也集中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尤其是生态问题。中国城市正处在发展中时期,城市经济、社会尚不发达,但由于人口、产业密集、物质、能源消耗密集,废弃物密集,从而引起的人口、原料、能源、环境、食品、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匮缺、拥挤、阻塞、污染等城市生态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令人注目。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城市生态系统是地区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的人工生态系统,是地  相似文献   

17.
2.4 生态经济再生产和生态经济周期。生态经济再生产是生态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也就是生态环境再生产(无机环境再生产和生物环境再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社会经济再生产的统一。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条件,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的永无休止的循环往复和螺旋式上升。也可以说,生态经济再生产是生态经济生产力再生产和生态经济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生态经济周期是生态经济再生产的时序性、阶段性和往复性的表现,也可以叫做生态经济再生产周期或生态经济更新周期。它是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传统园林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当前经济全球化下的景观设计,以及景观设计的生态环保、节能创新几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并不简单等同于绿色设计,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调整,在最大程度上向自然的回归,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寻求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生态文明,如何把握其内涵和本质,是生态文明研究的理论前提.对此存在不同意见.目前主要有以下解说思路:首先,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指人类与自然关系融洽、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所有涉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生物多样化和维持生态平衡以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便是生态文明的具体表达.广义的生态文明还应当涵盖人类和资源、能源的生态关系(物质文明);人与自身的适应性心理生态和人与人的伦理生态关系(精神文明)、人与社会的人文生态关系和人与政府、企业、家庭的生态和谐乃至国际间的和平共处关系(政治文明),也就是更加着重研究在生态系统中,人类本身的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反馈作用或影响,以把握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和社会现.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7,(1)
建设生态、文明、绿色的社会,就是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关爱生物。要与动物共存,与动物交"朋友",领略思考历史上动物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利用动物的本领充分为人类服务。看似平静的植物世界创造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条件。一年四季的花儿、树木及遍地绿色的小草,净化了大自然的空气,减少了雾霾,实现了生态平衡、生态文明及绿色生态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