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所谓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反映政府出资人以资本所有者身份取得的收入和用于资本性支出的预算,即对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经营性国有资本收支活动进行价值管理和分配的工具,反映国有资本所有者与国有资本经营者之间的收益分配和再投资关系.其目的是通过计划,反映和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活动,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的根本性重组,确保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当前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举措,通过预算真正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搭造起一个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2.
国有控股企业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占较高比例,并且由国家实际控制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确保国有资产的运营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在实现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目标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国有资产运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实施和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否。上海市国资委代表国家监督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控制国有资本在万亿元以上,其国有资本运营管理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本     
《经济师》2001,(4)
国有资产通过评估或市场定价以投资的形式进入国家控股的或参股的公司 ,原来实物意义上的国有资产已不复存在 ,而转变为国有资本。国家实力的强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社会总资本的扩大与膨胀 ,国有资产不可能再径直当做资本投向企业 ,而是把国有资产变成债权通过各种投资基金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向企业参股。国有资本的市场化经营 ,可以产生国有资本的乘数效应。在控股公司的组建中应该尽量放大国有资本的乘数效应 ,使国有资本支配尽可能多的基金或其他资本 ,发挥国有资本的社会化控制作用。从事国有资本的市场化经营 ,首先…  相似文献   

4.
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履行所有者职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本文从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必要性出发,重点阐述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在加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方面提出一些思路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王佐强 《经济论坛》1995,(23):37-37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应怎样进行?目前流行的看法是,将国有资产转换成普通股,由国家掌握,国家设立若干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控股公司,通过这些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控股公司行使所有者职能,实现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笔者认为,改革的方向可将国有股设为优先股,而不是普通股。 一、国有资产要有效营运,普通股存在三大障碍 国家作为资本所有者,应选择最有效的资本持有方式,以实现国有资产的  相似文献   

6.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范围需要合理界定根据资本的追求盈利的特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范围应界定为以下四类:企业经营类国有资产;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所办的经济实体和出租的土地、房屋、设备等占用的国有资产;国家以特许经营权、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国有经济资源作价投入形成的国有资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性质的角度看,国有资产可分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经营性国有资产(即国有资本)两类。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是主要的投资主体,而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市场有效运行的维护者,因而具有明显公共属性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应纳入政府公共管理范畴,而国有资本则应由一个独立的出资人代表所有者履行权利,这便要求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能分别由两个主体来行使。  相似文献   

8.
国有经济的基本存在形式是国有资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应从管理企业转向经营国有资本上来,依据有进有退的方针,通过政企分离、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制、搭建资产经营公司和企业重组引导基金等资本流通平台手段,对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资本运营体系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本运营目标的分层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所有资本的运营目标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资本的所有者获得增值的收益,所不同的是,国有资本因其所有者是国家,因而其所追求的利润目标是扩大化了的国民经济总值的提高,也就是说国有资本运营的目标是与政府经济职能的作用目标--即经济增长、经济稳定、经济公平--相符合的。这是国有资本与生俱来的本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范围需要合理界定 根据资本的追求盈利的特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范围应界定为以下四类:企业经营类国有资产;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所办的经济实体和出租的土地、房屋、设备等占用的国有资产;国家以特许经营权、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国有经济资源作价投入形成的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1.
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环节和决定因素,也是多年困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难题。党的十六大在总结各地实践和多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框架和改革方向。随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但在管理体制上分三个层次还是两个层次问题上,仍有争论。笔者认为,应…  相似文献   

12.
(一)明确国家和企业的权责。国有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权制。国家作为出资者,必须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二)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负责搞好宏观调控,制订和组织实施产业政策,进行行政管理,维护正常的经济和信用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执法监督。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对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份的企业,行使所有者的职能,出资人要到位,但不直接干…  相似文献   

13.
高淑泽 《经济师》2001,(4):69-70
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普遍而有效的做法 ,也是优化产业结构、防止重复建设、合理有效配置资源、搞好国有经济的重要途径。国有资本运营是我国资本运营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目前 ,国有资本运营难以大规模有效开展的原因 ,主要是资本运营主体不明确 ,所有者不到位 ,代理人缺乏动力 ,行政干预严重等。实施国有资本运营必须构建责权明晰的国有资本运营主体 ,实现政府双重职能的分离 ,加快实现国有企业生产要素的资本化和企业资本的社会化 ,建立资本企业家队伍 ,培养关心资本效率的所有者和经营者 ,并转变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国有产权营运体制改革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产权营运体制改革评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唐宗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包含两个层次的改革。一是企业制度的改革,即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革。二是所有者职能系统的改革,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家资本出资主体的构建。本文以国家资本出资主体的构建为主题,先描...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债权化模式不具可行性——兼与刘恒中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国有资产以股权形式投入国有企业运营,这是“国有企业”题中应有之义,迄今也是这么实践的。但是,由于国有资产委托代理问题异常复杂,所有权虚置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国有企业效益低下,资产流失,缺乏活力。在这种形势面前,有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国有资本要解决好委托—代理问题,在股权化模式下把国有企业搞活简直不可能。于是他们提出了国有资本债权化模式,主张让国有资本坐收固定利息。刘恒中先生的观点在这方面很有代表性。他在《经济研究》1995年第9期上发表的题为《国有资本雇佣制度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文章(以下简称刘文),对股权化的不可行性和债权化的好处作了相当详细的分析。刘文首先把股权化模式定性为“资本雇佣劳动制度”,认为在这种制度下,工人工资收入被当做生产成本事先固定下来,而资本收益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目的。因此,它与资本主义性质相符合,却与社会主义性质不相符合。此外,在资本国有制下,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还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国有资本的代理人不可能象私人资本所有者或其代理人那样高度关切资产利益,国有资本利益的被侵蚀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个问题可以概括为“国有资本不可能有理想的代理人”。二是国有  相似文献   

16.
对于国有资本而言,其营运主体是国家授权的经营机构,他们负有使经营性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国有资本营运是从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去追求资本的整体回报,通过企业的兼并、收购和重组等措施进行资本的扩张,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消耗,最终实现资本增值的最大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设立,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和授权,以持股方  相似文献   

17.
(一)经营性国有资产①管理的两种思路 理论界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大体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政资不可分开思路,一种是政资可分开思路。② 一种观点认为,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是不可能分开的,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具有社会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双重身份,行使双重职能,但应该把双重职能看作是国家总体职能的一部分,因为一方面,无论国有资产由什么机构来运作,它始终由政府来充当国有资产的代表,在国有资产的事情上,始终是政府说了算;另一方面,如果政府不充当产权所有者,委托人不到位,国有资产的安全更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本退出是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我国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化国内经济改革的形势下提出的战略性重大举措。国有资本退出是指国有资本从竞争领域的一种有序退出,并不是所有的退出。同时,退出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和放大现有社会资本的效益,提高社会生产力,是一种资本表现形式的变化,并不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在由国家经营工厂向经营资本的结构调整中,只有明确国家资本在经营中退出和保留的领域,才能更好地做好国有资本的退出工作。国有资本保留的领域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的,应该是牵扯国计民生的领域和行业,  相似文献   

19.
王开国 《经济纵横》1993,(12):35-38
<正> 改革传统的国家所有权制度,使其成为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财产权利,就是要确立最终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制度。一、国家最终所有权的涵义及其意义国家最终所有权是指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资本及其权益,但不直接拥有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在存续期间内对国家投资和企业负债构成的全部法人财产,享有以其名义独立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和权利。国家作为企业的最终所有者对企业的国有资本及其权益进行所有权管理,不直接干预企业依法支配和经营的法人财产。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国家以其投入的国有资本承担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此制度下所有者往往是远离经营者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所有者财务主体,没有相应的资本委托授权和监督机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经营者寻租行为。我国现阶段的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完善,所有者虚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所有者财务机制,可以明确国家的所有者地位以加强对经营者及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