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巧玲 《经济师》2009,(9):65-66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劳动合同法》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企业的发展模式。应由以低劳动成本为基本竞争手段转变为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逐步适应《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2.
李永忠 《经济师》2008,(6):73-73
文章分析了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的重要性,阐述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和员工影响的几个重要方面,指出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这是中国劳动关系法制化、规范化所必须付出的。这种规范,最终会惠及企业、劳动者、社会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国家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企业到底都有多大影响?能完全执行新《劳动合同法》的企业又有多少呢?记者在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温州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4.
张丽华 《经济师》2010,(5):71-72
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2008年5月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在公众、企业界和学界均引起强烈争论。这反映了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的紧张程度。文章以"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权衡和取舍"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劳动者、企业、政府三者关系和利益的博弈,对《劳动合同法》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作出客观研究。  相似文献   

5.
詹娟 《经济师》2008,(11):84-84
文章对在贯彻《劳动合同法》过程中,企业和员工应认真把握好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要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规范企业的劳动用工,重视员工就业,从而调整好“国企情结”,积极应对新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劳动合同法》颁布到实施半年里的表现来看,2007年10月1号以前《劳动合同法》颁发以后,中国劳动合同法属于自觉自发的学习和研究阶段;从2007年10月1日开始中国企业掀起应对《劳动合同法》的高潮,一潮高过一潮,华为起了重要的标志性作用,对中国《劳动合同法》的宣传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此揭开了中国企业应对《劳动合同法》的序幕:集体劝辞、逆向派遣、提前改变合同,遣散事实用工,大限之前的集体终止……  相似文献   

7.
1.关于金融危机与实施《劳动合同法》的争论 自2008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一年多来,争论颇多。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的企业受到较大影响,有的企业处于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在这种情况下,争论就更加激烈。一种观点是把企业困难的原因直接归咎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甚至有的人直言不讳的提出“中国危机的真正原因就是《劳动合同法》”。他们认为,《劳动合同法》过度的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使企业的用工成本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全国近600家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调查,考察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企业在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合同期限、招聘、用人成本、解雇和经济补偿、用工灵活性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合同法》明显提高了劳动合同签订率,延长了劳动合同期限,增加了无固定期限合同数量;促使招聘和解雇决策更谨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人成本,限制了用工灵活性。这些影响因企业规模、所有制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金明辉 《经济纵横》2007,(10):30-33
《劳动合同法》与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何国玉:在与人力资源从业者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更多地关注法则本身会给企业带来什么风险,而我希望大家能站到更战略的角度和全球视野看“劳动合同法》颁布隐含的趋势,因此8月份我们中入网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举办了“《劳动合同法》解读及风险应对系列高端论坛”,论坛的主讲嘉宾包括“劳动合同法》立法组组长常凯先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卢军 《经济纵横》2008,(4):22-27
从2007年6月29日《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短短大半年中,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法》一片围剿声。一时间,裁员、工厂倒闭、企业撤并等让人为之忧心的新闻,成了2007年末世人关注的焦点。企业的普遍判断是《劳动合同法》将大大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导致企业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使中国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尤其是雇佣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改变直接导致了员工心理契约的破坏。通过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资关系现状的分析,提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努力和员工缔结良好的心理契约,并实施有效的心理契约管理,这对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增强组织的绩效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制度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企业必须从理念到机构设置到工作内容,都根据《劳动合同法》进行评估和调整,避免企业付出不必要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1日,备受瞩目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与《劳动法》相比,《劳动合同法》将事业单位纳入调整范围。医疗事业单位对聘用的编制外人员依照《劳动合同法》管理,通过总结五年多来的管理经验,对《劳动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吉红  嵇连生 《经济师》2011,(4):92-92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不仅有利于更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稳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制度上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研究》2017,(4):92-105
本文分析2008年《劳动合同法》是否会降低企业投资水平,并在宏观层面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对国有企业投资的影响较弱;但是会显著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水平,而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这些效应对民营上市公司存在一个"阵痛"期。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劳动合同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经济投资占比高、民营经济提供就业多的区域。这表明,相对于具有雇员软约束的国有企业,以强化员工保护为目的的《劳动合同法》会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水平,进而拖累中国经济增长。就政府政策而言,要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替代性的政策,以对冲《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增加的雇员负担。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劳动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对争议中的《劳动合同法》的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合同法》自颁布以来就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和争论,这些争论表面上是因为法律规定的改进所致,但实质上是利益配置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虽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此法的实施,也引起了各主体对自身问题的深思,促进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进。国家应加强社会保障职责,企业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劳动者个人要提高技能素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理论模型的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有助于知识员工和知识密集型企业达成"双赢",但是可能导致体力员工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双输"。《劳动合同法》之所以备受争议,其对低端劳工市场的消极影响是主因,外界经济环境恶化带来的经营压力和就业压力是辅因,而且,主辅因的结合打乱了政府预期的经济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对此,我省应如何应对,笔者认为:我省企业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做好《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王惠琪 《时代经贸》2008,6(1):82-82
《劳动合同法》对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在正确认识《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学习宣传《劳动合同法》的精神和内容,切实贯彻《劳动合同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以此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