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最大难点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差距大的原因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因素和真正提高农民收入,不但需要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科技投入的增加,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行。一、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城乡收入差距大,一直是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大体经历了由迅速缩小一逐渐扩大一平缓缩小一加速扩大一平稳下降的变动过程。1978年,中国启动了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陈浩 《农业经济》1998,(5):20-21
合理发展农村劳动力外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陈浩一、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其二元经济的观点中指出:在二元经济中,传统部门的收入与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会有较大的差距。一般来讲,在工业化时期,工业劳动生产率要比农业劳动生...  相似文献   

3.
就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众多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问题的研究,都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张的原因,归结于中国的农民太多,使农业经营的规模不经济,相对于农业的产出,农业劳动力是低效率的。要扭转这种收入差距存在和扩张的态势,就要努力调整劳动力就业的结构偏差,推动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的转移,以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的充分就业,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需要创造什么条件、制定什么原则,做出什么努力,怎样达到这个目标,这构成了本文关注和希望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这既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民非常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目前,在沪郊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着怎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短期来讲,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途径有多种,但从长期来看,笔者认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我国80%的人口,90%的以上土地在农村,要想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下个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紧紧依靠和利用科学技术,加速传统...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选取1990—2018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短期内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分别产生正效应和负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在短期内为正、长期为负。提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健 《农村经济》2004,(10):55-57
本首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说明城乡居民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差距扩大;其次,从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结构、农民素质和二元社会经济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农民来自农业收入低的原因;第三,分析了政府在城乡之间由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不公平,形成了当前的“三农”问题,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为此必须实施制度创新,为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和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并存的现象.这是不符合经济学理论的.多数学者将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相悖归咎为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制度性障碍.本文认为户籍制度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约束,并依此约束建立了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影响的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流动方式不尽相同,转型期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0.
韩国缩小城乡差距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就韩国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从新村运动、农村经济组织、扶持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总结出韩国改革农村经济的成功经验和不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城镇化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 农民进城 城乡双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城乡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成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杜晓君 《农业经济》1996,(7):4-5,36
转轨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思路杜晓君城乡收入的巨大反差.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生活中令人忧虑的事实。有研究证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中非自然差距程度已高达53%(1993年)①。根据国际经验和专家测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宜保持在1:1.5—1:2.0之间,而我...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是改变我国二元结构、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尽快建立起农村支持体系。这是因为,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城乡分割而治的管理体制,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对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一的筹划和安排。这不仅意味着决策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也意味着决定这种变革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要实现城乡统筹,就必须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的支撑,即必须建立起使统筹城乡的规划和决策能够制定并付诸实施的支持体系。否则,统筹城乡的设想和措施就难以作出,更难以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喀什地区城乡居民在收入、消费、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出发,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连续8年保持缩小趋势.201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9372元,增长18.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2.87:1,8年来首次缩小到3以内.2012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747元,同比增长14.5%,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呈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日前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虽然实现了198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但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一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在该年扩大到了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差异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本文在对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差异性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经济增长、农民收入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收入地区间和低收入地区内部文盲半文盲差异较大,高中以上教育水平差异次之;高收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000元,受教育水平可提高0.32年,低收入地区可提高0.68年;私人教育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弹性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18.
甘春华 《南方农村》2009,25(5):33-36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对城乡一体化进程有不同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非迁移性的"离土又离乡"模式对于城乡一体化具有最大贡献,但它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全家永久迁移"模式将是未来城乡一体化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9.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城镇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心城镇为主线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成为阶段性的战略选择。本文认为,现阶段不宜继续将发展大中城市作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主体模式,应当实施中心镇为主线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城市化的成果,以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中部地区农村教育水平及其不同层次对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为中部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教育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ys-GMM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部地区农村教育水平提高拉大了农民收入差距,其中农村初等教育水平提高有助于农民收入差距缩小,农村中等教育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提高拉大了农民收入差距,但随着农村这两类教育进一步发展,农民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结构将会优化,这两类教育将有可能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分地区类型,相对地级市和县级市地区,中部省会地区农村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较大,3类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水平提高均有助于农民收入差距缩小,3类地区农村中等教育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提高均拉大了农民收入差距,其中省会地区农村高等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更大,地级市和县级市地区农村中等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更大。[结论]为了尽快缩小农民收入差距,中部地区尤其是地级市和县级市地区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发展农村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虽然短期内会扩大当地农民收入差距,但长期农村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会提高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群体的非农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其他收入,优化当地农民收入结构,进而缩小农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