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陈永革 《发展》2009,(8):71-71
书法创作中的“自我更新”是书法艺术生命过程的特点,即同化与异化、摄取与排泄,我国传统的词语称之为“吐故纳新”,科学的术语叫做“新陈代谢”。如果自我更新的运动停止,生命就会死亡。自我更新的能量与动力就是生命力。我国的书法艺术数千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自我更新。在各个历史阶段中,自我更新愈突出者,其生命力就愈强大。书法的生命力大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张建萌 《魅力中国》2014,(17):214-214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生物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还要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等。也就是说,新的课程标准对生物学教学的生命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际上,每一章节的内容中都蕴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只要我们从大教育的背景下去分析、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可以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3.
花万帮 《魅力中国》2009,(19):152-152
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虽然学习了部分生物知识,但是还不懂得什么生物,什么是生物学,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让学生弄清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物学,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这是初中生物教师上好第一堂生物课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前提条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效果。简而言之,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生物学则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学习生物学是人类为了更  相似文献   

4.
江海宝 《魅力中国》2014,(20):151-151
针对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淡薄。学生体验不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更严重的是导致人性的扭曲,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当代中学生中出现的这种人生意义淡薄、人生境界低俗化和浪费生命的现象已经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生物圈中的人》各章节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让生命自由舒展,无论是在风中,还是在雨中,如一个个跳动的精灵,摇曳着自然的律动,激起万千憧憬和梦幻。"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当生命与阳光邂逅,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英姿飒爽。让运动着的生命充满阳光,让阳光照耀生命的成长轨迹。因为,生命就是一个过程,成长就是一个过程,教育就是一个过程。生命因运动而精彩,阳光为生命而喝彩,体育让梦想成真,青春因执着而绽放,因为,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健康?健康往往被人理解为没有发现疾病,后又加上心理平衡与社会适应能力,认为这已是人类对健康的完整概念。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健康有高屋建瓴的理解。健就是自立、自强、自主、自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其中就包含了生命运动的全面自主实现与全面自由发展。康就是宽广、协调、和谐、有序。"康庄大道"就是畅通无阻,中直广大。其中就包含了生命运动内在的中、和、通及与环境的中、和、通。生命之道与自然之道、社会之道是相通的。所以健康就是生命自在神气形的中和通,及其与自然、社会的中和通。  相似文献   

7.
毛素娟 《魅力中国》2014,(8):133-133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8.
赵红云 《魅力中国》2013,(34):254-254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是生物学教育技能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实验示范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生物学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阐述多媒体在生物学教学效果中的重要意义,多媒体在生物学教学中的特点与应用,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军生 《魅力中国》2010,(18):119-119
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被忽视,就是束手无策。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如“伴性遗传”一课,我设计了下列预习提纲:什么叫伴性遗传?如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时,我提出的问题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对象是什么?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DNA和RNA,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等。  相似文献   

10.
钟建红 《老区建设》2010,(22):73-74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讲史来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尤其是中国的近代历史,它几乎就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谋求民族独立和发展的历史,其过程充满着艰辛和国人的奋斗足迹,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突出代表。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天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进行全方面阐述,而且要把它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进步意义宣扬出来,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企业如人,也有一个生命周期,所不同的是,由于受新陈代谢规律的作用,人的生命不能逾越某一界限,而企业的生命却能够做到长期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2.
企业如人,也有一个生命周期,所不同的是,由于受新陈代谢规律的作用,人的生命不能逾越某一界限,而企业的生命却能够做到长期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3.
情迷高尔夫     
赵艳 《走向世界》2008,(15):98-99
高尔夫,是英文GOLF的音译.有人说它是最能贴近自然的运动,因为光从名字的结构就显露无疑.G代表绿色(Green),在绿意盎然的大自然环境中打高尔夫球是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O代表氧气(Oxygen),氧气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活力元素;L代表阳光(Light),阳光是一切生命的开始,享受阳光,就是享受生命;F代表步履(Foot),打高尔夫球的主要运动形式是要走完几公里长的球道和用杆击球.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让学生在教育中懂得生命至高无上,学会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可以通过潜移默化,以教师自身对生命的热爱去影响学生;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开展多彩的实践活动感悟生命的真谛;在习作教学中搜寻生命教育的话题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王春侠 《魅力中国》2011,(1):337-337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在课上合理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本中枯燥的文字生动、形象的展现给学生,降低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6.
胡慧智 《魅力中国》2014,(7):381-381
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在高中教学中有效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对学生本人今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都将有积极意义。而青少年生命教育应该由心理健康教育做起,本文中笔者将就此浅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运动生理学与人体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等学科一样,是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基础。我们学过的运动生理学其主要任务有:一是探索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生理原理和途径,论证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研究迅速掌握先进运动技术的规律,为提高各运动项目的技术水平服务。二是研究体育运动促进身体机能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中提出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体育锻炼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等,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服务。一、“条件反射”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体育运动中所掌握的一切运动技能,实质上就是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受…  相似文献   

18.
保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是保证身体健康,旺盛工作能力的前提,环境污染、饮食起居不正常、情绪波动、病菌寄生虫感染等都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运转,新陈代谢紊乱,使人患病。加速衰老有两种,代谢紊乱并未被人们所熟知:一是人体肠道等器官中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变化,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数量平衡失调;另一种是呼吸代谢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的失调。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变化,会间接引起人体的新陈代谢失衡,危及健康。据报道,长寿老年人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地多于非长寿人,癌症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则明显低于非癌症人,这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19.
刘华生 《魅力中国》2011,(21):340-340
游泳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心肺血管机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可以防止或减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等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运动后肌体需要及时适量补充糖类、维生素c、维生素E和高热量物质,它们为运动后肌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乔洪宇 《魅力中国》2014,(25):221-221
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应该关注体育教师是否尽心的教,学生是否努力的学,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