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1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同时,唐山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唐山市将加快传统产业资本战略性转移,  相似文献   

2.
近来,国内猪肉因供应量不足而导致价格大幅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健康运行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国家已经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生猪的生产,加大猪肉的供应。然而,如无限地扩大生猪的生产,也会因供大于求而造成下一次的生猪的供给不足。生猪生产应保持在稳定状态,从猪肉市场长期供求关系的蛛网模型角度,对生猪生产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周期和外观质量。通过实验数据对生产中常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大生产中可操作的保质期控制工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对发展生产服务业十分重视,已经将其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唐山市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以期明确唐山市生产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  相似文献   

5.
加快发展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占三次产业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是“十一五”初期,国务院制定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新战略。服务业,特别是当今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流趋势的第三产业,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依托,以市场经济下的商品大流通为先导形成并启动的。而作为历史上以农业地区著称,以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闻名的铁岭市,不仅传统的农业经济至今仍占居1/4的份额,为全省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地区,而且全市305万人口,207万是农民。从这一特定的市情和产业结构现状出发,要实现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去寻求一条具有农业地区发展特色的服务业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6.
《物流技术》2009,(8):I0001-I0001
2009年7月17—19日,由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东风汽车公司物流协会主办,《物流技术》杂志社承办的“2009第七届中国工业企业物流论坛暨生产制造与物流服务业供需洽谈会”在安徽合肥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7.
《物流技术》2012,(16):21
安徽·合肥2009年7月17日|19日2009年7月17日至19日,"2009第七届中国工业企业物流论坛暨生产制造与物流服务业供需洽谈会"在安徽合肥成功召开。会议根据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抓住物流业被列入我国十大振兴产业这一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对2011年沪深制造业千家上市公司的四项截面盈利比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利润率、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的统计分布,发现经Epps-Pulley等检验拒绝正态分布的原假设.分析盈利比率构成变量的分布与变量相互间关系,认为偏离正态的可能原因:一是净利润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操作;二是两两变量间差异的相关程度.对盈利比率的自动拟合发现,每股收益同指数分布、净利率增长率同t分布较好拟合.将盈利比率作为盈余指标,设想使用Pearson型或Johnson型分布族拟合寻找理想的盈余分布密度函数,重新定义光滑标准来判断盈余管理的阀值,可提高盈余分布法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从2007年的3216.9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8620.4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1.79%(见图1),比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和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高出5.79个和8.8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  相似文献   

10.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6年中国239个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SEM和SAR),并且构建地理邻接与地理距离两种空间权重矩阵,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可以提升本地区的制造业效率,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其邻近地区的制造业效率。各个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提升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中部地区的提升作用最小,并且中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产品内分工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动因之一,产品内分工的深入发展促成了全球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的盛行,也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成长和结构升级创造了重要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正日益深刻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范围内的产品内分工不仅已经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可能成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文章以上海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为基础,初步探索了上海在开放背景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动力目标、战略重点、区位选择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闫笑非  杜秀芳 《价值工程》2012,31(33):140-142
近年来,中国工业一直占据着第二产业近85%的比例,它在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而工业增长中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贡献越来越大。本文采用VEC模型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工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长期均衡关系来看,还是从短期波动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房地产、金融业产值增长对中国现代工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中国现代工业变化既具有较大的短期波动惯性,又具有一定的基于长期均衡关系的反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3,(3):134-135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产业集聚化和产业高端化可以成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集中体现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延展产业链和促进就业,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性服务集成外包和供应的背景下,如何设计和运行服务组织和过程以提供增值服务,是生产性服务供应商面临的根本挑战。从服务供应商的角度,提出集成供应运作模式。该模式以提供增值服务为目标,以模块化、集成化、标准化、定制化和信息化为要素,建立服务供应组织和过程的设计和运行的结构模式。说明了该模式的设计结构和运行过程。实例表明,该模式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实现服务增值的目标,同时对服务供应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产业共生角度对这种关系进实证研究.为此,我们把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指标设计引入产业共生思想;进而运用1997年和2002年三地投入产出表,通过动态比较,揭示三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并对其共生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归纳三地共生关系差异的原因,并提出若干结论性判断.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与现代制造业紧密联系的生产性服务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成本优势的消失和外资企业的纷纷撤离,如何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在世界市场中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是转变产业结构布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1995~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考虑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作用及非线性作用,研究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生产要素、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步减弱的情势下,科技进步和生产性服务业对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存在一定的负向的空间交互作用,同时也存在非常显著的正向的非线性影响,且后者的影响更大。鉴于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空间重构作用,合理的调整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将有利于加强其对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8.
模块化对全球产业结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物流业模块化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制造业服务化注入新的动力。以物流业模块化与生产性服务业乃至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为背景,分析了物流业模块化、广东制造业服务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模块化基础上的资源整合,供应链协同,与港澳形成区域产业梯度与协作是实现广东物流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升级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行业异质性角度切入,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城市生产率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通过自身来对城市生产率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他有着上下游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关联的其他行业生产率影响,来对城市总体生产率产生影响。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六个细分行业的集聚对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这显然与各子行业的特性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结构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后经济危机和资源环境约束日渐趋紧的形势下,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本文从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出发,从三个地域层面总结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结构.根据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及其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加快,分析得出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优化过程中将形成具有极强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与现代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