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分析我国债券市场的创新动因与特点,研究探索债券市场的创新手段,探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债券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创新效果显著,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增强。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我们在开展债券市场创新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创新可能导致的监管问题,并加强风险防范。我国债券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已经从单纯的国债发行市场演变到如今包含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3.
我国债券市场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的发达与否直接影响到一国或一地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创新是债券市场发展的动力,也是债券市场发展永恒的主题。在对我国债券市场创新的发展概况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债券市场创新的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创新不足。要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就要在制度层面和业务层面上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又一次创新,其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改善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创新的过程。但是,与其他类型债券市场发展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债券市场依然存在发行规模偏小、发行成本偏高等诸多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迫切需要围绕中小企业"信誉机制"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建设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在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绿色债券市场的有益补充。本文首先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的特点和意义,然后梳理了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的发行情况,剖析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发行在定价机制、信息披露、操作细则、配套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从国际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发行的实际经验和机制体制创新出发,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市场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银行问债券市场进一步创新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成效显著,其中,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对创新的鼓励为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该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归纳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创新原则,并从基础产品创新、金融衍生品创新、做市商及其配套制度创新、发行与结算方式创新等多个角度提出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创新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交易活跃程度进一步改善。为了突破市场在工具和制度上的瓶颈,2005年央行不断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债券创新产品和创新制度。本文旨在分析近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的动力、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债券市场创新在我国金融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07年以来,为低碳经济发展融资而形成的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我国从2016年1月开始发行绿色债券,市场潜力巨大。本文从国际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出发,总结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从绿色债券类型和品种,发行人主体和所在行业分布,绿色投资主体,第三方认证和信息披露体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为此,应当创新绿色债券品种和类型;多层次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发行绿色债券;培育和推广绿色投资理念;加强监管协调,完善我国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印国 《理财》2012,(5):18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理财风向更是要因时而动。就债券市场整体来讲,2012年很多政策会偏向于债市积极发展,意味着我国债券市场主动地从市场功能发挥、产品创新建设和市场机制建设等方面的转变。包括国债期货、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市政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证券等,一系列涉及债券市场的创新业务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瓶颈和解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张,逐步确立了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主板地位,但是在市场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和运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对现阶段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债券品种不断增加,投资者类型日益丰富,相关法规制度都不断完善,市场运行质量也有很大提升。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日益提速,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开放的层次也更高,但与发达债券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的程度仍有待提升。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的进程和现状,具体包括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发债、境内投资,境内投资者境外发债和境外投资四个维度,通过系统梳理发现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存在市场分割、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衍生品市场发展不足以及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面临制约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的对策,具体包括整合债券基础设施、完善信用评级体系、丰富衍生品市场和大力发展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债券市场作为横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重要金融市场,是健全货币政策新框架和支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重要突破口。促进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并实现有效性联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将债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分为内部传导和外部传导两个阶段,选取2002年1月-2015年12月的相关数据,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债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了我国债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中需要关注的结论性问题。研究发现,债券市场货币政策内外部传导效应整体均偏弱,外部传导甚至呈现一定程度的扭曲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围绕畅通债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从完善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相关领域"顶层设计"和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证券市场主要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两种,市场结构不健全、投资者结构单一、证券品种少、市场结构不良、证券公司制度不健全是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建议从健全市场机制、加强制度创新、提高诚信观念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证券市场主要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两种,市场结构不健全、投资者结构单一、证券品种少、市场结构不良、证券公司制度不健全是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建议从健全市场机制、加强制度创新、提高诚信观念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产品创新机制,具体来说.要从转变目前的监管体制、创造多元化供给满足多元化需求、加强和改进市场中介机构服务这三方面入手.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国际经验与创新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中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等国家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经验和趋势,探讨中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发展路径和产品的创新,并在中小企业信息收集和信息共享机制、政府角色方面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市政债券市场是世界最发达的市政债券市场,主要的发达表现有:债券交易工具的多样性和信用风险防范制度的多重性。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体的我国债券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交易工具亟待创新,信用风险防范制度体系急需建立。我国可以考虑借鉴美国市政债券市场的成熟经验,强化我国债券市场交易工具的创新,逐步建立综合的立体式的债券风险防范制度体系,推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中国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历经了柜台、场内和场外市场为主的发展阶段,这符合国际债券市场发展规律,也适应我国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但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远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问题是场内外债券市场监管制度规则不统一.本文认为,以建立逐步集中统一的债券市场监管制度为突破口,可化解制约中国债券市场目前的发展瓶颈,推动金融体制制度创新;又可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金融稳定,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可持续稳定发展,使其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及国际地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绿色债券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力量。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发行规模持续增长,呈现出创新品种不断出现、债券期限短期化、向高评级主体集中等特点;同时,也存在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发行端审批程序优势不明显以及投资端绿色激励不足等问题。未来,要从市场基础设施、发行端和投资端三个方面完善相关规则与制度,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债券品种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企业债券的品种创新(一)现有债券品种企业债券非市场化发行的行政管制严重制约了企业债券品种的创新与发展,债券品种和期限结构较为单一,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这是企业债券市场供给方面的主要问题。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债券产品的金融创新有利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制,重新激发债券市场的活力。2007年以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创新产品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