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尧天 《工业会计》2007,(10):84-85
最近一段时期,美同次级抵押贷款违约“风暴”(即次级债危机)的上升引发了美同和其它主要经济体系的信贷紧缩与流动性危机,迫使各卡要国家中央银行连续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美联储甚至于8月17日,紧急降低冉贴观利率50个基本点,并延长了再贴现的融资期限。从种种现实情况来看,“从天堂到地狱”的美国次级债市场危机是否会就此根除?它又会对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2.
蔡华 《工业技术经济》2010,29(1):159-160,F0003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保险业也将受其影响:(1)保险需求增长与供给速度可能放缓,险种结构面,临调整;(2)投资的规模和结构受到影响,投资收益将下降,影响保险企业盈利。归根到底,金融危机在宏观层面通过利率、消费者物价指数、个人可支配收入、经济增长率和产业竞争等因素,最终影响到保险企业偿付能力。另外,此次危机给保险监管也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2001年美国为挽救濒临衰退的经济而出台了宽松的贷币政策,降息周期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引发了房地产泡沫,并为次贷危机埋下伏笔。当前,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一次全面的信贷危机,并加剧了美国经济的颓势。美国为缓解次贷危机而采取的自救措施已引起全球通货膨胀和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在石油市场供求紧张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油价将在美国宽松贷币政策推动下叠创新高,超高油价可能在未来十年出现。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也许将不得不面对一次真正的经济衰退和超高石油价格的挑战。但这也可能是人类摆脱化石燃料、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生产、生存方式转型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4.
模式创新战略梳理强化管控风险内控2008年,始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危机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由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蔓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给各个行业带来足够的寒意。  相似文献   

5.
逐渐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上海化工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从今年9月份起,行业生产增幅开始放缓,第四季度以来,影响凸显,出现月月创新低的局面。上海化学工业区和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的一批大型化工装置停产或限产,  相似文献   

6.
“亚洲经济的‘优等生’韩国总是能领先别人几步——包括大企业腐败、金融危机、政坛动荡等等。”一位西方经济学家对韩国经济的评论也许过于尖刻,但事实上,韩国最近的新闻热点除了总统卢武铉被弹劾引发政坛地震之外,经济低迷以及全国性的信用卡危机使韩国经济学家担忧可能发生第二次金融危机。 在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1997年末,韩国家庭债务总额为211亿韩元(韩元兑美元1200:1),到了2003年底,韩国家庭债务总额已经达472万亿韩元,翻了一倍多。这个数字接近当年韩国GDP的75%。信用卡坏账是造成韩国家庭债  相似文献   

7.
梁莉萍 《中国纺织》2009,(8):134-135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已经导致当前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特别是对纺织出口企业的冲击巨大。青岛凤凰印染公司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仅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市场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两项因素影响,降低利润4100余万元。面对巨大的压力,企业积极制定“自救、互救和他救”措施,特别是国家出台了一些列振兴经济的扶持政策,坚定了企业战胜危机的信心,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8年公司实现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137%,凤凰印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0年4月欧债危机爆发对世界及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相当明显,欧洲债务国家失业率高企,整个欧洲几乎陷入衰退,美国经济复苏受阻进展缓慢,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被打压危机发生近两年的时间,从当初的希腊一国蔓延至西班牙意大利等五国,不见根本性的好转。虽然欧盟时不时出台应急措施,但这些也都只是"应急"而已,欧债危机的阴云依旧笼罩在全球经济之上。本文主要介绍欧债危机的成因及发展过程,并讨论其未来可能的走向,重点介绍其对我国已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加州电力危机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0年6月到2001年3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爆发了空前的电力危机。电价上涨,电力需求猛增,出现了严重的电力供应短缺。以至于加州政府先后发出了“二级、三级电力紧张警戒”,实行分区停电的管制办法。在经济最强盛的美国,在经济及电力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加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电力紧张局面?这些很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一、加州的电力工业与电力改革 1.加州电力体制改革前的状况 加州在电力体制改革前的电力工业是垂直垄断经营的。电力行政主管部门是美国能源部和加州能源委员会;电力管制部门是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各国政府都在采取积极措施,阻止危机的深度蔓延,中国政府更是重拳出击,力挽狂澜,不但为稳定中国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经济应对危机也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企业也是信心百倍,大家相信,这个时间不会太长,最多三年,很快就会过去。大家也都在预测,危机过后又会是一个大发展时期。所以大家正在积极等待复苏时期的到来,又可以大展宏图,高速发展了。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由于世界经济形势日趋恶化,欧债危机及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传统的出口市场增长乏力,而新兴的经济体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速减缓问题,整个外围的市场环境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从2007年4月到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被卷入次贷风暴的各国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倒闭,其股市债市出现剧烈波动。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角度分析次贷危机的成因和演变。总结次贷危机的教训,并得出次贷危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经济、金融、贸易形势急剧恶化的情形下,中国出口贸易随之下滑,吉林省出口贸易也不可避免遭受冲击,本文主要从进出口总额、出口市场结构等方面分析吉林省外贸出口所受影响,并探讨影响路径,据此提出吉林省应对次贷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危机与时机     
“危机”指能够对企业及其产品和声誉造成显性和潜在破坏的事件,其发生具有突然性和不确定性。美国著名咨询专家史蒂文芬克说:“企业经营者应该深刻认识到,危机就像死亡和纳税一样难以避免,必须为危机做好计划,充分准备,才能与命运周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民营企业家们  相似文献   

15.
李稻葵 《董事会》2014,(12):104-105
正过去5年,得益于大规模的财政和金融刺激政策及各国政府的携手努力,世界有效避免了从金融大危机到经济大危机的演变,但危机的病根至今仍未根除,美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没有改变、公共财政改革没有任何进展,中国经济的一些体制性问题也没有缓解。危机之后,要标本皆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的改革。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拔得改革的头筹,与此同时,欧洲统一的步伐也将加快,新兴市场国家改革势在必行,美国重振雄风的关键亦在于公共财政体制能否进行深刻的改革。那么危机后的世界变好了么?事与  相似文献   

16.
《董事会》2009,(7):19-19
伦敦经济学院(LSE)曾经风靡于美国年轻学者圈子,不少英国学生开玩笑说,美国学者说“去看欧洲”就是指去LSE。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6月8日再次来到伦敦经济学院,作为利奥尼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纪念讲座的主讲人。克鲁格曼试图回答两个重大问题:为什么经济学家没能预见危机?世界经济将如何走出衰退?  相似文献   

17.
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正在席卷全球各个角落,无论是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将出现0.5%~10%的负增长,这是世界经济自二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美国商务部4月29日公布初步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今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了6.1%,降幅略小于去年第四季度的6.3%,这也是美国经济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林益楷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8):6-9,109,110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种种危机,危机已经成为企业的常态。进入"全媒体时代"给企业的危机公关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结合BP对墨西哥漏油事故的危机公关处理过程,探讨了企业主动告知和健全危机公关制度和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告知方式的选择和技巧;强调了危机公关处理的三个原则,即competent(胜任)、confident(自信)以及compassionate(富有同情心);同时建议企业重视对新媒体的应用,倾听消费者和网民的声音和诉求,并加强网络舆情的疏导。突发危机中止以后,企业危机公关并没有结束,还需要耐心地进行企业形象恢复和品牌形象重塑。文章对此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繁荣与危机     
企业危机风雨如晦,可中国式经济、中国式管理的泡沫冲昏了许多企业家的头脑。前些天我到马德里参加西班牙出口促进局举办的活动,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做主旨发言,大意是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现在碰到了一个百年不遇的三连劫:第一劫是次贷危机,第二劫是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特别是去年9月份以来,金融危机已演变成经济危机,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受此影响增速已经显著放缓。我国各行各业的企业从产业链的上游向下游递进传导,都在经受着这场危机的煎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