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发端于软件业。1980年以来,全球软件业大规模向印度转移,使印度成为世界软件外包的主要基地,软件外包不仅催生了印度软件业,而且使之成为全球领先产业。2006年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总产值达到396亿美元,软件出口105个国家和地区,占印度出口总额的20%,并形成了一批如InfoSys、Wipro、TCS、Satyam等世界级的软件外包企业。  相似文献   

2.
朱三元 《上海经济》2007,(12):51-52
目前,信息化项目出口尚属于软件企业的个别行为,政府应该看到这一发展趋势,有效地组织各种资源、有步骤地推进信息化项目的出口,以形成一种新的软件外包出口业态。  相似文献   

3.
裴莹 《首都经济》2005,(7):28-31
伴随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在快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全球IT外包中心。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确定了以出口为核心的行业发展战略,开始为软件外包摇旗呐喊。在国家软件出口政策扶植下,短短数年,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如春笋一般应运而生。行业发展蒸蒸日上。在中国最大的软件出口基地北京,2004年出口达到2.27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软件外包行业。分工的细化,在IT领域促使无数的软件、硬件与咨询公司迅速成长起来,使本已强大的公司更加强大,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机会。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北京中关村的软件园里,创业者们正在为实现软件大国的民族梦想辛勤耕耘,本文的主人公陈淑宁则是今年在软件园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一、软件外包的内涵 软件外包就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为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将一些非核心的软件项目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开发.对接包国来说,软件外包是其软件出口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以“开展COSEP服务创新,提升软件出口能力”为主题的“2006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COSEP)工作会议”于2006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部分COSEP试点基地、试点企业和试点咨询服务机构以及国外机构的有关代表围绕“COSEP实施三年来的成绩与经验、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以及促进国内外企业合作”等问题分别作了主题演讲。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马林英在致辞中指出,软件外包是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并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热点和方向。据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09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高度国际化是…  相似文献   

6.
印度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发端于软件业。1980年代以来,全球软件业大规模向印度转移,使印度成为世界软件外包的主要基地,软件外包不仅催生了印度软件业,而且使之成为全球领先产业。2006年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总产值达到396亿美元,软件出口105个国家和地区,占印度出口总额的20%,并形成了一批如InfoSys、Wipro、TCS、Satyam等世界级的软件外包企业。继软件业之后,其他服务业,如呼叫中心业务、会计等后端办公业务也开始陆续向印度转移。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设计服务外包也在快速向印度转移,这对于全面提升印度设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印度设计产业繁荣与发展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北方经济》2012,(11):46
正商务部部长助理仇鸿近日表示,为推动中国软件贸易和信息服务外包健康、快速、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完善软件贸易和信息服务外包的政策环境及促进软件贸易的政策配套措施、加强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加大中高端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培育信息服务外包重点企业,以及加强软件贸易和服务外包促进工作等举措,推动中国软件贸易和信息服务外包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2014,(12):75-75
<正>上海中和软件有限公司是复旦复华软件信息产业的核心企业,自1991年成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耕耘,已打造成为上海最大的对日软件开发平台,并以其雄厚的综合实力在上海乃至全国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领域居于领先地位。2003年至今,公司连年被评为上海明星软件企业,并连年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011年荣获中国软件企业出口第5名。此外,  相似文献   

9.
周焰 《辽宁经济》2007,(10):40-41
一、服务离岸外包(一)服务外包的发展前景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始于80年代IT产业的软件服务,2001年,所有的计算机离岸服务出口市场规模估计为320亿美元,其中主要的出口提供者为爱尔兰、印度、加拿大和以色列。从2001到2003年,美国公司的决策者纷纷采用商务流程  相似文献   

10.
软件产业是济南市工业年产值增长速度最快、创新能力最强的支柱产业之一.软件外包和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迅速,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先后落户济南.齐鲁软件园等产业园区正孕育着像浪潮、中创、积成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的成长,带动着济南经济的腾飞,一个有影响,现代化的"软件名城"正在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1.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主任修小平在2004年中国软件外包国际峰会上指出,科技部计划重点扶植100家软件企业,帮助他们筹备出口资源,产品出口欧美市场,最后实现海外创业。2004年是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启动的第一年,将有50家企业得到科技部的支持,科技部希望更多的企业申请加入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16日,主题为“危机·机会·过冬棉袄”的“中关村软件外包峰会2008”在北京软件出口中心召开,来自中关村外包企业的代表济济一堂,共同围绕着大家关心的金融危机给外包企业带来的危机与机遇展开讨论。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西方发达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发展格局,不得不重新调整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发达国家的消费更谨慎了,投资更谨慎了,这无疑也冲击了中国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出口业,尤其是软件外包产业。  相似文献   

13.
服务外包特别是软件外包受到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国际软件外包市场不断扩大以及各国、各地区纷纷出台的一系列的软件外包产业促进政策和条例,这些都为江苏软件产业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金融危机后,软件外包产业也因此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江苏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和促进江苏省软件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由威 《中国报道》2008,(5):68-69
1亿美元的软件与IT外包出口所创造的增加值,相当于制造业20亿美元的来料加工出口,但两者所消耗的资源、占用的土地却有巨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中日软件服务外包新动向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本是世界上的软件发包大国,目前也是中国的主要软件发包国。进入新世纪后,日本对华软件外包合作呈现出一系列新动向:对华软件服务外包由沿海向内陆发展;在华设立软件研发中心的步伐加快;对华软件服务外包开发的规模不断提升。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软件接包国,因此,在中国软件外包市场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仍应选择积极拓展日本软件外包市场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软件企业发展的出路:规范化+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IT服务产业,特别是软件外包已经成为经济界讨论的最大热点之一,软件外包作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被国人寄予厚望。中国的软件外包服务起步较晚,目前正在品牌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形成中,如何抓住时机,提升竞争力,是从事软件外包服务的企业家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软件产业国际化,重要的途径就是软件外包。本文试就我国软件外包的"三个市场"及政府如何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国际化,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充分发挥对日外包优势,抓住中国软件外包突破口寻找软件外包的最佳切入点成为我国软件行业的当务之急。当前软件发包方主要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选择日本软件外包作为切入点是我国软件外包的最佳实践,在目前国外同行已经形成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中国软件企业寻找对日软件外包作为突破口,作为积蓄能量和后发制人的手段,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
软件外包产业发展必须与金融资本整合,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其目标是建立政府推动模式,增强国际与社会民间资本投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完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等,从而提升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能力。结合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投融资的特性需求,明确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投融资模式类型,强调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对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所具有的迫切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上海经济》2014,(4):75-75
上海中和软件有限公司是复量复华软件信息产业的核心企业。自1991年成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耕耘,已打造成为上海最大的对日软件开发平台,并以其雄厚的综合实力在上海乃至全国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0.
软件产业发展要走国际化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产业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加入WTO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中国经济与国际全面接轨,我国有条件利用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利用国际、国内两方在的资源、两个市场来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企业要积极适应这一趋势,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注重国际合作,开拓海外市场,大力发展软件外包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积极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软件,不断提高我国软件的产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