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是将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有机结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建立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利用新疆70个县的涉农贷款、农户贷款、奖励资金数据,分别构造了自回归分布滞后(ADL)模型和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并对财政奖励政策的金融机构信贷行为影响效应进行了检验,然后通过农村金融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对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第一,财政奖励政策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的发放存在正向激励作用,但多个县域个体并未表现出显著的激励效应;第二,财政资金奖励政策对农户和农村企业的信贷需求满足度均有明显影响,但对农村信贷资金价格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西安市农村信贷市场的现实进行分析:一是投放总量失衡,二是投放结构失衡,三是投放对象失衡;制约农村信贷市场供需均衡的主要因素: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的意愿不强,农户拥有和能够提供的有效担保不足,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策扶持和风险防范体制不到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优化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与服务,有效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金融支农的政策体系,大力扶持农村保险,强化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户小额信贷作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一种信贷创新产品,迎合国家金融支农的政策,直接为农户提供资金;但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具有盈利性质的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的同时必须保证其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借用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策略探讨如何加强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保证其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土地流转改革导致土地资源规模化经营的同时也使得土地成为优良的抵押品,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文章通过建立农户与金融机构两群体非对称博弈模型,采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证明了相关结论,并给出了土地流转改革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四个先决条件:土地规模化经营得以更加便利的实现;农户间的深化合作;金融机构单笔信贷操作的户均成本大幅降低以及防止金融机构诱导农户过度借贷。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行为金融理论引入了信贷市场进行分析。基于认知偏差的视角,研究了在农村信贷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的认知偏差及其给农户信贷带来的外部约束;分析了农户在此过程中会表现出的认知偏差,以及这些认知偏差带来的风险;提出了借用认知偏差控制认知偏差所产生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南省704户农户资金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发现2011年度农户的小额贷款和农业生产项目贷款所占比重过低,大额度贷款占到很高比重。正规金融机构的非农生产项目和生活性项目比重过大,贷款期限较短,贷款的利率地区差异大,农业银行的借贷覆盖面窄。民间借贷在河南省并不活跃,且信用形式很不规范,缺乏组织化形式,民间私人借贷严重偏离了生活性支出项目。并继而对产生农户借贷问题的供给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认识到农村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机构在支农服务上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现有的农户信贷产品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农户的融资需要;过高的农户信贷成本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其提出政策建议包括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提升农户资金供给水平;科学设计农户融资产品,满足农户融资需求;优化配置农户借贷资金投向,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7.
旁观     
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是中国农村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农村信贷的风险让银行望而却步,但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就必须有金融的支持。降低贷款风险,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是目前农村急需做的事情。 金融能不能支持农村,说白了就是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能不能符合农村的实际,能不能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在广大农村,仅靠强调资金流动性、安全性的正规金融机构,如农行、信用社等,好像不足以满足农户多样化的信贷需求,很多“民间金融”也在发挥作用,这些“草根金融”若规范起来,金融支农的速度可能也会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释农户信贷需求难以实现的原因,文章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农户需求意愿和规模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的小额信贷认知、区域异质性和家庭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意愿和规模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具体地,了解小额信贷政策的家庭其信贷需求规模比不了解的家庭平均提高了9.65倍;另外,内蒙古地区农户信贷需求规模比贵州地区的农户高了12.63倍。因此,文章建议政府应该向农户提供更多的金融教育来提高他们对小额信贷的认知程度,从而增加他们的信贷需求并且提高他们获得信贷的可能性;并且,不同地区金融机构应根据当地农户的需求特征制定不同的小额信贷产品,以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金融体系经历了初步建构、分层探索、三位一体布局和多元化产权改革等阶段,在取得重要突破的同时也暴露出农村资本倒流、供给型金融抑制、模糊产权和金融资本低绩效等问题,借鉴相关国家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经验,我国的农村金融创新应该从重构分工明确的金融体系和产权清晰的金融机构、重视小额信贷和非正式金融组织的发育、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品种等方面着重入手。  相似文献   

10.
农户借贷行为与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从20世纪80年代新结构主义学派提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问题后,国外很多学者开始注意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并存的现象,并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二元金融结构的宏观原因和微观基础。本文基于理论的开放性,采用农户借贷数据,运用概率单位模型,检验中国农村的二元金融结构,并根据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解析正式金融、非正式金融在中国农村的运行特点。基于经验结果,本文试图证明,与中国农村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元金融结构具有制度安排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90年~2009年数据分析得出:农村家庭经营与农村贷款没有长期的稳定关系,涉农贷款的增加对于我国农户经济状况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农村贷款促进集体单位的资金支出远大于促进农村居民个人支出水平,对于农民个人而言金融机构更加偏向于发放生产性贷款。究其原因在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以及农户和金融机构自身原因,需要系统改革原有的金融机构体系、提高信贷评级机制和增加贷款品种、建设新兴金融机构扩展农户融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90年~2009年数据分析得出:农村家庭经营与农村贷款没有长期的稳定关系,涉农贷款的增加对于我国农户经济状况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农村贷款促进集体单位的资金支出远大于促进农村居民个人支出水平,对于农民个人而言金融机构更加偏向于发放生产性贷款。究其原因在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以及农户和金融机构自身原因,需要系统改革原有的金融机构体系、提高信贷评级机制和增加贷款品种、建设新兴金融机构扩展农户融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浅论社区规范对小额信贷自履约机制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冀 《山东经济》2006,22(1):67-70
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和中国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依靠宗族关系维系的社会特点,使社区规范可以在小额信贷的运作中发挥相当突出的作用,这一原理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从我国农村的人文关系角度分析,农村市场的自履约机制具有内生性,社区契约的作用机理与社区的宗族关系基础紧密联系。将信贷关系嵌入社区的社会交换关系,建立联结博弈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契约的强制力和威慑力,控制并降低信贷交易的风险。金融机构应该借助社区的力量发展农户小额信贷,扭转对农村地区金融支持的恶性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丽萍 《乡镇经济》2009,25(12):86-89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为农村几亿贫困农民带来了希望。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发展依赖于农民、金融组织和政府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协作,然而,在我国这种局面并未形成。农民、金融组织和政府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上各自遭遇着发展困境,阻碍了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发展。从农民、金融机构和政府三个方面同时下手,积极处理发展中的问题。才能更好的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要明确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是:强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贫领域信贷投放;促进金融支持与产业扶贫有效融合,不断增强发展动力;聚焦深度贫困区域,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强化政策衔接,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综合金融服务;提升金融体系普惠性,优化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防范金融扶贫领域风险,...  相似文献   

16.
“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于3月底在北京举行,一些国际性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代表吴晓灵副行长在大会上发言。肯定了民间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表示,应借鉴国际经验,合理引导民间金融,大力鼓励民间金融机构进行农户小额信贷实践,同时建立疏导与严惩并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静 《改革与战略》2009,25(11):92-94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方式,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然而,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依然缓慢,不能弥补农村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文章论述了小额信贷在资金来源、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完善小额信贷的政策措施,即充分利用原有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的小额信贷载体,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协调部门关系,为小额信贷创造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何芊杉 《中国经贸》2012,(2):116-116
我国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随着金融系统的流动性趋紧而逐步兴盛,面对日益扩大的农户信贷需求,地方性农村信用社难以提供相应的贷款来给予资金支持。本文通过从农信社、农户以及政府等多角度结合目前农村信贷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探求农户贷款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组织嵌入型的农村小额信贷减贫模式,以建立社区性的农民合作组织并嵌入到小额信贷减贫体系中,不仅可以推动小额信贷资金更为精确地"瞄准""发展型的穷人",而且还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和贫困农户提供服务,可以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和贫困农户的经营风险,节约两者进行金融交易的成本,实现金融机构、合作组织和贫困农户三方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20.
特惠金融扶贫信贷为政府及金融机构联合推出的一种扶贫信用贷款。在特惠金融扶贫信用贷款推行的过程中,各种信贷风险非常突出,常见的有农业市场风险、农民信用风险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必要针对农村扶贫金融机构而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具体包括财政奖励、风险补偿与财政贴息等方面的政策,促使金融机构采取更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其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另外,还应就贫困地区而加大特惠金融扶贫信贷资金的投入力度,促使贫困人员收入提升,改变贫困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