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如果一些地方打着“社区建设”、“农民住楼房”的幌子.依靠大规模举债和大量出让土地的办法来增加“农民福祉”,那么,这些做法.就不仅是“寅吃卯粮”,而且超前到不顾一切地大吃子孙饭的不理智地步。以出卖土地和银行贷款应付铺天盖地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之需.  相似文献   

2.
沈为民 《中国就业》2006,(12):33-34
随着靖江市沿江开发力度加大、各工业园区经济建设迅猛发展,被征地农民也随之增多,目前,该市有被征地农民12806人。靖江市劳动保障局从实际出发,采取“四个延伸”的工作举措,即“延伸组织网络、延伸就业服务、延伸优惠政策、延伸工作机制”,重点抓好被征地农民培训工作,尤如一场及时好雨,满足了该市对被征地农民技能培训的迫切需求,有力地促进了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3.
“锄头”理念 成就伟业 创业至今,连文成一直秉承着“锄头理念”——向农民学习:先播种,再管理,然后才有收成。 曾几何时,农民企业家早已不是个新鲜的词儿!而在许多成功的农民企业家早已“脱胎换骨”成为城里人的今天,却也有始终愿意当泥腿子,始终执着于自己农民身份的人。连文成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孙勇 《乡镇论坛》2009,(35):45-45
为进一步严格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经的管理,加快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全面推广对种粮农民补贴“一卡通”或“一折通”.财政部修订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经费管理办法》,从即日起执行。  相似文献   

5.
英子 《科技与企业》2004,(11):16-17
有人说,“农民企业家”的概念是浙江农民打造的。不管农民企业家是否等于浙江农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中国,恐怕浙江农民是最“嫌贫爱富”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职业农民”实际是一个新名词。长期以来,我国农民教育主要以农民职业教育为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农民职业教育与职业农民教育是两个不同概念。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关注“三农”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围绕加强涉农资金审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审计机关开展涉农审计工作的情况和经  相似文献   

8.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1,(13):48-48
踏浪 一城里人在乡下春游,正玩得高兴,一农民飞跑过来说:“还不上来,你踩着麦子啦!”城里人一撇嘴说:“真没文化!这叫踏青。”农民一听,怒不可遏,把城里人拽出麦田,一使劲就推进了路边的水塘里。城里人大叫:“把我弄到水里干啥?”农民冷笑道:“真没文化!这叫踏浪。”  相似文献   

9.
王勇 《乡镇论坛》2014,(23):19-19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以“科技入户,帮农民致富”为主题,利用手机飞信平台,及时向广大群众传递农业科技知识,缩短科技信息与农民之间的距离,飞信成为当地农民科技致富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0.
司伟  徐大东 《乡镇论坛》2008,(35):10-10
11月8日,江苏省赣榆县赣马镇黑坡村村民在村“衣家书屋”查阅种养殖等方面的资料。冬闲季节,茶余饭后.“农家书屋”吸引众多村民前来阅读。农技、种养、经济、社科、家庭保健、青少年读物等种类丰富、实用性强的图书,让村民爱不释手。近年来,江苏省赣榆县为进一步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看书难、读书难”问题,投资1600余万元在全县18个镇420个建制村村村建起了“农家书屋”,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需求,提高他们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增加收入,“农家书屋”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加油站”。  相似文献   

11.
现在,在和顺县农民的家里流行建一种新的土炕——“吊炕”。这种炕型为床式,宽敞,排烟通畅,炕温能按季节所需调解,不仅热效率高,而且外形美观,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被称为农民家中的“席梦思”。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住空间加剧分化引发了学界对空间正义的深切忧虑。基于“情境—整合”视角,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和多层次中介模型考察了城市底层聚集对进城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过程机制。研究发现:不同于欧美城市经验,中国城市中的底层聚集对弱势移民的主观福祉反而具有正向效应;在区位禀赋上,进城农民并未因社区物理环境的劣化而显著降低幸福感,而是更在乎社区服务机构的功能性价值;在社会空间上,城市社区的底层聚集度和移民集中度越高、居住流动性越低,越可能产生正向幸福回报,关键的作用机制在于进城农民在底层社区中反而更易达成高水平的身份整合,这凸显出底层社区对人口城镇化的包容性价值。基于上述发现,从重构城市财政分配的社区倾向、降低定居门槛和居住成本、激活邻里社会资本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红波 《民营科技》2008,(2):100-101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以和谐文化来凝聚广大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农民的“市民化”应该有两个面,一方面是进城农民的“市民”化;一方面是农村农民的市民“化”。而目前我们只关注了第一个方面,忽视了第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农民向城镇集中是“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当前大开发、大建设背景下,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理念,正视“农民向城镇集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在开发建设中实施“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发展战略、实现南汇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生产集约化的产物,“订单农业”正在蓬勃兴起,按照这个规则,农田变为“生产车间”,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而生产何种“产品”以及产品如何走市场,则由农产品经销企业来负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地方,这种看似理想的生产经营模式,却被人有意无意地变成了一个个深不可测的“陷阱”,使得许多怀揣致富梦想的农民重陷生活困境。  相似文献   

17.
回忆耪地     
张国中 《乡镇论坛》2014,(36):44-44
耪地用锄头。锄头这种最普通的农家工具,曾经是“庄稼人”的代名词,人们习惯地把种地的“庄稼人”叫做“撸锄杠的”。以前,农民耪地是最普通最常见的农活之一。从春种到秋收,农民主要的田间管理劳动就是耪地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周边的农村集体土地被越来越多的大量征用,城市越来越多的“少地”或“失地”农民,将随着征地量的增大而增加,许多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成了“下岗”农民,仅有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被分光吃光后,没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给农村,给城市乃至给整个社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疆财会》2007,(1):71-71
为规范对农民补贴的管理,确保惠农政策进一步实施,动态反映种粮农民信息,监管补贴落实情况,财政部从2007年开始将利用“金财工程”在全国范围实施“中国农民补贴网”的建设,全面推行“一卡通”,实现农民种粮补贴及相关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江国兵 《民营科技》2008,(8):103-104
以“新型农民大学堂”为裁体,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