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歇后语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重要语言形式,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它不仅记录着民俗生活的点滴,重现了历史文化史实,还印照着传统精神文化,反观了民族思维模式等。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引入歇后语教学,有助于汉语学习者理解中国民俗文化、了解中国历史、把握中国传统精神以及认识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从而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训练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力,确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人生航向的最好教材。可是。历史所叙述的毕竟是过去的事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像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那样可以通过实践而真实地再现。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主要通过阅读历史教科书和聆听教师讲授。所以历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就比较抽象、死板和枯燥。加之多年来,有些教师总以为所谓历史教学就是教师把史实传给学生。学生记住史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指称落后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走非资本主义道路,在新的社会制度基础上,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积极成果。这一理论在国内学术界得到了持续的研究,梳理研究现状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卡夫丁峡谷"既指资本主义制度,又指其带来的经济危机和灾难,需在整体上理解;跨越理论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验证了跨越理论的科学性,但应将其限定在方法论层面上。后发展国家在历史普遍性的基础上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上讨论跨越问题,才是对马克思核心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怎样体现新课标精神,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广大语文教师精心钻研,各显神通。我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领会课改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实施"五步阅读法",引导孩子们在读中认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读"是语文课堂的基础,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聂成学 《发展》2010,(1):134-134
历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就实质而言,它是一种感受和理解历史的过程,亦即认识历史的过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师生的角色地位虽有差别,但他们都处于认识主体的位置上,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历史。而作为客体的历史由于其固有的过去性,人们不能直接地感知它。要认识历史,必须借助历史教材这个中介。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粗制滥造,已久为观众诟病。剧情违于史实、有悖常理,可谓数不胜数。这种"硬伤",出现在搞笑类的"戏说"中,不足为怪;出现在纪念重要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正剧"里,就不足为训了。明白人敏锐察觉,指出谬误,权当笑料;懵懂人则真伪难分,模模糊糊被误导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是该课程体现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认为要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对实践教学进行多方面实践与探索,并提出实践教学中必须着重解决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两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目前"两课"在高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占课时的比例达到20%左右.如何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如何完成其肩负的重任?这是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实际情况看,目前"两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仅仅作为一门一般课程开设,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只是流于形式.尤其是对"两课"教学的总体目标,还只是一个模糊概念,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可操作性.因此,实际教学效果与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相差甚远.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两课"教学研究,尤其是加强"两课"教学目标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两课"教学目标的研究呢?对此,笔者想就"两课"教学目标研究的思路,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会上,一些代表提交了"九一八事变"应改称"九一八战争"的提案,分别受到提案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是九一八战争70周年,确定其正确称谓,明确其战争性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尊重史实、正视历史、如实反映历史面貌的需要;是遏制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反对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是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使我感到中学历史教学要着重在“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中学历史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两大部分,前者是感性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理性升华,由此探索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扩展历史思维能力的三部曲。一、打车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基础知识,因为历史基础知识是教材中用以展示历史面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线索。如何才能使学生记…  相似文献   

11.
赵振 《魅力中国》2010,(3X):102-103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宏观的、科学的历史意识,是目前世界各国历史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德育和价值观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个好的方案,真正体现"以史为鉴"、"学史明智"的教学宗旨。  相似文献   

12.
炎帝神农氏与湖南稻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山 《科技和产业》2009,9(12):137-140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稻作农业的创始人。据史实记载,炎帝神农氏在上古代农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在史前稻作农业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据现代考古发掘表明,与炎帝神农同时代的稻作农业非常发达。综合分析史实记载、历史传说、民俗民风和现代考古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应证,形成了一条符合逻辑的证据链条。这些证据链条无一不指向长江中下游的"两湖"和湘江流域。特别是湖南境内的洞庭湖平原及湘江流域更是稻作农业的核心地。现代考古发掘也有力地证明了"南稻北粟"的学说和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也有力批驳了"南蛮"之地的邪说,事实上,在远古时代,南方的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先于并且胜过北方文明。南方也是中华文明的摇蓝。  相似文献   

13.
拂去历史的尘埃,诉说袁崇焕蒙冤史实。按《大明律》封疆失守"情罪深重,国法难容",皇太极跨越长城,袁崇焕必死,"反间计"并无依据,与袁崇焕之死无关。  相似文献   

14.
席宇红 《老区建设》2012,(24):69-70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既是新世纪人才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新课标对中学历史教育总体目标的重要定位之一.中学历史教学进行人格教育的路径是:充分挖掘教材史实,渗透人格教育;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凸显人格教育;利用历史活动课型,拓展人格教育;提升教师自身修养,助推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不仅推动着我们的历史认识论思考,也提供了一种重新评价学术史的视角。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作为西方历史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本,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也呈现出新的学术史意义。在历史认识可能性与可靠性问题上,柯林武德对历史语言、历史想象等方面的阐述,既启示着海登·怀特这样的后现代主义者,也指出了评价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的"适当边界"。在历史认识客观性与价值判断问题上,柯林武德的建构主义立场,既揭示了实证主义者重构论立场的不足,也彰显了后现代主义者解构论立场的过激之处。  相似文献   

16.
徐璐 《改革与开放》2014,(16):28-29
"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两大经典表述,它们相辅相成,都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找准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方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地定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历史阶段,并认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然的和优于资本主义的这一现实,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鹏 《中国城市经济》2010,(7X):183-183
"世界历史"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如何认识"世界历史"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对世界史的研究。通过对"世界历史"观念的形成和斗争过程的逐步分析,深入认识"世界历史"观的内容和实质,构建起适合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作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和深入开展,中学历史的探究式教学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历史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尝试以及体会浅谈下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9.
学习历史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还要注重通过学习历史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素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作以下的阐述。一、读讲结合,培养分析能力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从整体中区分出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分别加以认识,从多方面和多种现象中发现构成该事物的基础和本质的东西。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阐释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如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整体认识,必须建立在对其原因、领导者、参加者、经过等诸问题的具体认识上…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中日关系比较敏感的时期,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教学应与时俱进,注重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理性爱国"精神,让青少年通过历史深刻认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和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理性爱国,致力于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