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中刚 《时代经贸》2010,(16):127-128
论文从知识整合和知识增殖两个维度对产学研创新网络中知识创造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兴产业的特征、分类及分析框架。以物联网产业为例,进一步揭示了跨异质组织情境下的知识增殖与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从而验证了知识创造在产学研创新网络与新兴产业发展的中介机制。  相似文献   

2.
创新的本质是知识整合与创造。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流动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转移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创造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各创新主体的知识吸收水平与产学研创新知识增量正相关;知识遗失系数、知识隐藏系数与产学研创新知识增量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知识增值、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网络惯例、知识协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合福建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样本数据,利用SPSS软件和LISERAL软件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产学研多重网络环境下网络惯例和知识协同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利用惯例和知识共享均有助于渐进性创新,探索惯例和知识创造均促进突破性创新;利用惯例有助于知识共享,但不利于知识创造;探索惯例有助于知识创造,但不利于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及其主体知识传递模式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喻科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4):141-144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以及合作创新主体特性与知识传递模式,都将影响到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果。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在网络形态下的基本特性;从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剖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的一般过程;结合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中主体间信任关系的变化,探究了合作创新主体知识传递模式的演变。认为合作创新网络主体特性促进了主体间的知识传递;知识传递模式的演变以信任为基础,并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相关,且在不同阶段体现出知识传递主导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产业创新是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在寻求新发展动能过程中,构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耦合创新网络,形成以创新带动有效供给、以有效供给刺激有效需求的传导机制,这既是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也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比较传统产业创新链与新兴产业创新链区别的基础上,探讨了跨界耦合视角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创新链耦合机理,提出了产业创新链跨界耦合关系结构模式。各地政府应创造有利于形成跨界耦合创新网络的环境条件,通过产业创新链耦合战略,建立完善的创新资源耦合供给机制,创造新供给,在共生网络内形成创新驱动的双重动力,提高整个产业集成创新能力,以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市场导向的R&D产品交易是R&D产业形成的重要标志,R&D产业是以R&D产品作为交易品的产业,并以产业价值链实现R&D产品价值创造、传递、转移和增值的全过程.R&D产业价值链中存在研究开发阶段、创新发展阶段、市场转化阶段纵向一体化的价值创造耦合,以及产学研创新网络的R&D组织产业集群耦合.对深圳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深圳市R&D产业价值链存在后向一体化耦合机制,而完善的产学研创新网络促使其R&D产业价值链从市场终端向价值创造的基础性、原创性创新源头后向一体化整合延伸.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产学研合作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界定为产学研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并将该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与知识优势形成3个阶段,由此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流动SCA理论模型。通过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流动的特性以及知识流动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本质。  相似文献   

8.
该文界定了创新集群知识网络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由纵向产业链知识转移和扩散链与横向知识支撑链构成的结构模型,基于系统观视角提出了双重嵌入性、动态性和协同性、创新经济性等特征,并从知识网络运行的过程机制、以产学研为核心的知识协同创新机制、知识网络运行服务保障机制、知识网络环境支持机制4个方面研究了创新集群知识网络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各国认识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不确定性、正外部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在技术经济范式进入新的转换期、知识和技术成为关键要素、全球生产网络和创新网络形成的国际环境中,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与传统比较优势相结合、采取开放式发展模式、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同时政府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活动、市场需求创造和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从知识跨越产学研各组织边界不断循环流动过程看,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基于各创新主体知识行为协同程度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3个递进演化阶段。在此理论基础上,将动态能力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研究体系,构建动态能力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假设模型,对235个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中,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而知识创造又显著正向影响知识优势形成;引入动态能力后发现,动态能力对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对知识优势形成并不具备显著影响,但动态能力通过作用于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行为而间接影响知识优势形成。研究结论揭示了动态能力是知识优势形成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自主创新体系构建是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整体较弱,创新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面临重重困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构建和发展中要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强度,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创新体系,强化创新管理,形成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周青  许倩 《技术经济》2017,36(10):24-30
基于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研究了价值创造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模式,通过多案例比较修正和完善了价值创造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理论模型。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模式包括确立价值主张、构建价值网络、进行价值创造和实现价值分配四个基本环节。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等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价值主张定位;价值网络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集聚;价值创造通过价值网络得以实现并决定整个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价值分配可确保参与主体获得合理的回报。  相似文献   

13.
何地  郭燕青 《技术经济》2016,(12):52-59
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网络(整体网、个体网)特征和关系(产业链关系、知识链关系、地理邻近关系)嵌入两个维度出发,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学研创新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网络密度低、中心势较高,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凝聚力较差;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中的核心组织均为区域内整车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且各自占据着重要的结构洞位置;产业链关系、知识链关系和地理邻近关系网络均与产学研创新网络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优化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应对全球新产业革命过程中,制造业高端化的协同创新驱动越来越重要。在对企业知识网络进行协同创新驱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全国28个制造业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高端化的协同创新因素作用程度,进而运用社会网络方法探讨了企业知识网络各主体的协同创新互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知识网络的协同创新驱动机制尚未完全构建,需要增强重点企业在协同创新中的主导地位、营造企业知识网络协同创新环境、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核心地位、构建企业知识网络协同分工和协调机制等,从而提升制造业协同创新效能,完善协同创新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市场导向的R&D产品交易是R&D产业形成的重要标志,R&D产业是以R&D产品作为交易品的产业,并以产业价值链实现R&D产品价值创造、传递、转移和增值的全过程。R&D产业价值链中存在研究开发阶段、创新发展阶段、市场转化阶段纵向一体化的价值创造耦合,以及产学研创新网络的R&D组织产业集群耦合。对深圳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深圳市R&D产业价值链存在后向一体化耦合机制,而完善的产学研创新网络促使其R&D产业价值链从市场终端向价值创造的基础性、原创性创新源头后向一体化整合延伸。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的本质是网络,其竞争力是通过网络竞争力来表现的,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必须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的发展规律.与传统内生型产业集群网络发展经历经济网络、社会网络、创新网络3个发展阶段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新的集聚环境下,实现了经济网络、社会网络与创新网络的融合,形成以创新网络为核心的综合网络,在核心技术的驱动下,向高端自主价值链网阶段、资源利用网阶段发展.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发展阶段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网络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式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创新网络是集群式创新的内在特征,其治理机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回顾集群式创新、创新网络及其治理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的内涵、集群式创新网络的类型和结构,并基于信任、声誉、权力和制度等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网络的综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9,(10)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地方性高校是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欠发达区域的甘肃省地方性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如何强化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成为其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知识流动机制、价值交换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市场拉动机制、协作创新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如何构建甘肃省地方性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采取知识图谱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了C9知识创新网络图谱。结果表明:近5年来,C9知识创新网络的合作广度、深度在增强,但仍属于松散型的合作网络,并且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偏少;C9知识创新网络的主要学科是物理、化学、工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优势学科处于分散状态,缺乏综合集成,缺乏与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大学知识创新网络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此,提出了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和促进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运用“网络的网络”、联结强度和块模型整合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测度模型,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间、学研间和产学研间的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基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整体处于低网络协同度状态,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都具有高网络协同度,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低网络协同度;考虑联结强度的加权网络更符合现实,联结强度、平均度数中心度是保障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核心—边缘结构稳定性是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