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运用我国2009-2010年进行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在定向增发前一年的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问题。结果发现:定向增发前一年,上市公司会通过将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相结合进行盈余管理;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国有控股公司更倾向于通过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有能力选择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从外部监督力量来看,债权人监督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公司实施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空间,使公司更多的转向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提供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国际四大并没有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1~2007年沪深两市已实施增发新股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公司增发过程中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增发过程中进行了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操作,而增发后的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也是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的操作,而不仅仅是由于应计利润盈余管理的转回。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前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1998年~2008年间增发过新股的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考察对象,对其基于增发动机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不论是从全部样本来看,还是从区分公开增发与非公开增发的部分样本来看,中国上市公司在增发新股的前三年及增发当年均存在显著异于零的向下盈余管理(调低利润)。这是一种更隐蔽的侵蚀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值得引起广大投资者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2014-2016年的制造业A股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修正的Jones模型中加入总资产报酬率来衡量应计盈余管理,采用异常现金流、异常生产成本、异常酌量费用三个指标衡量真实盈余管理,考察公司规模对定向增发前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同时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两者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都显著正相关。提出的建议包括: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监管机制,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有效抑制定向增发前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5.
6.
以2000-2016年间发行和赎回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1998-2016年间的数据,在同行业中选取与样本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相近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采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模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发行和赎回可转债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发行可转债的当年会采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方式做大利润,吸引投资者,达到顺利发行的目的;在摘牌可转债的前一年,上市公司会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刺激债券持有人转股。  相似文献   

7.
随着盈余管理研究的深入开展,真实盈余管理活动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存在性、经济后果及与应计盈余管理活动的比较研究这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并探究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它的存在与会计准则、市场效率、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的外部监督密切相关。文章以2009—2013年度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盈余管理方式偏好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方式选择。研究显示:真实盈余管理是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但应计利润盈余管理也未退出“历史舞台”,仍辅助真实盈余管理共同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下,费用操控对盈余的影响最大,而销售操控对盈余的影响最小。最后,对规范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出适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正逐步完善,但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对盈余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尚缺乏必要的实证证据。文章以"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标准,以我国2009年至2011年深市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的影响,并进一步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7-2009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为样本,采用截面Jones模型、DD模型、真实盈余管理模型计算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尽管市场环境(股权分置改革、会计准则)发生改变,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仍然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较高。进一步分析控制权转移特征后发现,协议转让的公司、最终控制人发生变化的公司、董事长发生变更的公司更偏好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日趋频繁的盈余重述受到了投资者、学术界及监管当局的广泛关注,探究盈余重述发生的深层次动因成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为对象,通过分析盈余重述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后发现,与非重述公司相比,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在财务报告发生错误的年度经营现金流较低,生产成本较高.这说明重述公司利用真实经济活动正向调整了盈余,盈余重述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以前年度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张少岩  李希富 《价值工程》2006,25(8):145-148
本文对沪市2000~2002年配股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析了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资格而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最后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浅谈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姣 《价值工程》2010,29(5):22-23
盈余管理是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与会计准则有着紧密联系。新准则的制定和发布一方面对公司盈余管理有所遏制,另一方面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空间。本文通过审视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手段的变化,对我国准则的制定和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解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炳秀  李贞 《物流技术》2010,29(13):47-50,57
针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为起点,对物流业的盈余管理模式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8年数据的分析,检验了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质量与低水平的盈余管理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抑制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从而为公司治理对财务报告的重要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的不断成熟与发展,风险投资在我国首次公开募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经营目标和行为对我国首次公开募股公司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产生着重要影响。以2010年11月12日之前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回归进行的分析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时存在盈余管理现象,风险资本持股并不能减少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时盈余管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李家龙 《价值工程》2015,34(8):235-236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其所具有的经济后果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在本文中,将就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公司内部的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亏损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1999 ̄2002年度亏损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政策的对比,发现亏损公司在亏损当年计提减值的数额要显著大于未亏损公司;如果公司在第二年扭亏,其在亏损当年计提的数额要显著大于其在扭亏年度的计提数额,而且很多公司在扭亏年度利用资产减值的转回增加当期利润。研究还发现,2001年后上市公司在亏损当年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价值工程》2011,30(11):138-139
盈余管理通常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个人谋取利益,而通过使用会计手段,或通过采取实际行动使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的水平的操作性行为,是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与会计准则有着紧密联系。文章拟从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出发,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及新准则下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可采用的手段,并对新会计准则下完善盈余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我国颁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实施是否改善了会计盈余信息的信息含量和决策有用性是一个亟待检验的问题。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盈利反应系数模型,基于沪深两市A股2004年至2006年以及2008年的数据,检验新准则的实施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结果发现:新公允准则对经营决策有用性显示不强,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