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林 《广告导报》2007,(10):65-65
创意是广告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对创意的理解却有着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的理解。创意生成所显示出来的隐蔽与神秘的特点,总有些不可知的东西,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就把“我不知道为什么”列为创作中一种必要和主要的因素。莫康孙就以为原创的东西本来就少之又少,真正原创者只有上帝。广告人更多的是在发现与重新组合,找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马林 《广告导报》2006,(3):96-96
“创意”一词在当今流行传播用语中使用频率之高,只有“品牌”、“营销”、“策划”、“传播”等少数概念性词汇可以望其项背,“创意”在广告人手中像一团任意揉捏的面团,表现得奇形怪状,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因创意的生成所显现出的隐蔽与神秘特点,创意的理解与分析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与个性化色彩.仿佛打开的潘多拉盒子,许多关乎创意的理解像非洲肯尼亚的沙金,金子与泥沙俱下,需要很好地甄别与判断,检讨与批判,方能“吹尽黄沙始得金”。  相似文献   

3.
文武赵 《国际广告》2011,(11):69-70
今年的戛纳国际创意节让广告人看到了技术对广告的改变,甚至很多广告人不禁惊呼:广告已经进入了技术时代。曾经的工业革命让无数的工人下岗失业,而今的新媒体技术革命,显然让各个“广告民工”惶恐不已。广告与新技术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不管是APP,抑或QR二维码的广泛使用,移动技术现在已经成为广告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The One Show国际大奖介绍The One Show是由美国纽约One Club设立的全球顶级广告创意大奖,溯源已80多年历史,是目前各大权威广告国际大奖最为历史悠久的。它赋予广告人非凡创意的最高荣誉——获得One Show“金铅笔”是创意人职业生涯的终极成就,甚至成为他们毕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陈劼 《中国广告》2009,(9):35-35
开盘火爆、动辄百套的地产火山猛喷期,是房产广告人的快意期——不是因为听房产商数钱声、庆功宴上的碰杯声,而是在那个时候创意的快意逞现,诗意的随意流露。只要房子卖得好,广告人想玩文化就玩点文化吧,“不在哪里。就在去哪里的路上。”“起步,就与世界同步。”房产老板们则怀着慈悲之心,由得广告公司吹去:“一则广告打出一季旺销”、“一套广告造出一代名盘”云云。  相似文献   

6.
闫文 《中国广告》2007,(4):20-21
广告创意的含义在延伸,品牌需要跟消费者建立真正的全方位沟通,而这不单单是设计一支广告片、一则平面作品那么简单。广告人要跳出传统广告的框子,为广告主提供更好的主意、更广阔的接触空间和时间,吸引消费者,建立忠诚度,为品牌的未来考虑。在这个“大创意”的趋势中,广告人有他们独到的见解和理念。我们将其称作“整合型创意”。  相似文献   

7.
个人认为,成功的广告有三个维度,也就是广告人俗称的“三围”:策略、创意和执行。 策略是走路的原则,创意是走路的艺术,执行就是客观的走路的行动。如果把此“三维”比作彼“三围”,那么,我认为策略是腰围,是支撑一个完美广告的中轴,也是连接创意和执行的中心,“腰”直不起来,另两围再完美也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8.
说起创意,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方面的文章、专著加上广告人总结自己创作感受和经验的书,可谓汗牛充栋,各类有关创意的讲座、论坛一年里也林林总总,一场接着一场。但好的电视广告创意到底是什么样子?客户认可就是好创意吗?投入拍摄就是好创意吗?“出街”播出就是好创意吗?否也。  相似文献   

9.
赵树明 《广告导报》2006,(12):70-71
关于“恶俗”广告的话题,大家一直争论不休,见仁见智。包括我的一些新同事在内,有时对客户认可的广告片,也颇有微辞,认为客户枪毙掉了“高雅”的创意而独独看中了“恶俗”的。作为一个从业十几年的老广告人,我想我有必要也说上两句,不敢说以正视听,只是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啊。作为广告人,广告就象是我们的孩子,作为家长听见自己千辛万苦拉扯大的孩子被人骂,心里边自然不爽,这有情可原。  相似文献   

10.
沈虹 《广告大观》2006,(4S):126-126
标题借用福特汽车的广告语,原因之一是这句广告语出自我的一位同事之手,当年我在智威汤逊做创意总监时,她是我的文案创意。和我一样,她现在也是被称为文案出身的创意总监,从业初期,一个名片上印着“文案创意”的广告人;原因之二,今天就想聊聊听上去看上去都最简单的,广告文案创意是什么?或者也可以这样问广告文案创意是谁?  相似文献   

11.
曾路 《广告导报》2004,(7):84-88
无论是天真浪漫的奇想,或是实事求是的说理,处处可见新一代广告人的洒脱性格,这些广告界的初生牛犊发挥所学的广告知识,昭示他们的广告新主张,并透过不同元素表达“过瘾”的创意方式与理念。  相似文献   

12.
《国际广告》2009,(8):37-40
一个拥有最多互联网用户的国度,一个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市场,“中国”+“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越来越多嗅觉灵敏的广告人与营销专家的目光。在2009年戛纳广告节上,“中国故事”,“中国话题”成为最热门的词汇。  相似文献   

13.
刘镭 《国际广告》2009,(8):76-77
不同的国度,却沿用了极其相似的创意手法。且不论这些创意是“巧合”还是“英雄所见略同”。它们都借助一种道具,成功地传达了一个原本看不到,摸不着的理念。这类狂野的媒体,不仅形象地为那些关注经济的人们展示了一种激烈震荡的经济形势,也清晰地向广告人呈现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媒体,向活动策划人展现了一种新鲜劲爆的活动手法。  相似文献   

14.
《国际广告》2011,(9):106-107
近日,由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中国4A举办的2011中国4A创意金印奖正式启动。秉承着“不要忘记创意”的主题宣言,中国4A向每家广告公司和每位广告人发出神圣召唤:拿出你的惊艳创意,挑战金印神圣舞台。  相似文献   

15.
都说这是一个创意贬值的时代,广告主越来越看重广告的实效性。那些广告人曾经绞尽脑汁,经过无数次头脑风暴后的产物,现在除了能获获奖,作为观赏品,只有墙角欢迎它们。难道,创意真的不再被需要?难道,广告人要从艺术家变成一个个商人?抑或是让创意自生自灭? 广告创意真的还重要吗?  相似文献   

16.
赵正 《广告大观》2003,(8):32-33
广告主和广告人对广告往往有着不同的欣赏立场,广告人视创意为生命,为灵魂.但却常常忽视市场和消费者:广告主最了解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对创意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创意,他们需要有销售力的广告作品.要求广告诉求能够打动消费者的心智.对广告诉求的要求胜过创意表现本身。于是在广告人和广告主的拉锯较量中,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句话:“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不知激励了多少广告人孜孜不倦的奉献于广告事业。作为广告人的最大乐趣之一,就在于广告创意灵感发现的一瞬间。因为创意是整个广告的灵魂,它是用一种新颖而与众不同的方式来传达单个意念的技巧与才能,即所谓客观地思索,  相似文献   

18.
《广告大观》2005,(12):104-113
中国广告节是中国广告人自己的节日,而其中的大奖赛更是广告人最为看重的,是评比就会有争议,出结果就要有妥协,大奖赛的获奖作品就是“大佬”评委们妥协下的产物,为听到更多的声音,本刊特别邀请了非大奖赛评委的三位创意总监,针对本届广告节大奖赛全场大奖和全部余奖作品,展开二度评委,当然,此评无奖,有的只是真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保罗 《广告大观》2005,(4):160-161
话说公元1997年。就在民族园西门脚下。周口坊广告人沙龙成立了。我带领一干踌躇满志人等,开始了漫漫开辟广告培训之路。学员面向全国各地本土中型广告公司的中高层人员,第一次办讲座便请来了包括奥美、电通、灵智大洋等4A公司的六位创意总监讲创意,周口坊广告人沙龙的名声一炮打响。接下来的活动中,来周口坊听课的广告人越来越多,甚至很多人从外省市慕名而来,这座徽式民居中挤满了广告人,有时屋里的位子坐满了,学员甚至站着听课。  相似文献   

20.
秦先普 《中国广告》2014,(11):110-112
正在国内是各种加班加班,去了才知道做广告原来是可以这么开心。做广告是一件这么牛的事情。戛纳广告节,被誉为"广告人的创意世博会",受到全球广告人的追捧,每年都会有很多新老朋友、各界牛人大师欢聚戛纳,"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交流切磋共享创意盛宴。对于第一次去的创意人来说,有惊喜、有震撼、有收获,更多的对是广告这一行业的重新认识和对广告工作的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