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救救老虎!     
中国有多少只野生华南虎? 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问:地球上还有多少只野生华南虎?因为,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华南虎。20-30只。也许更少。在科学家最近的一次野外考察中,他们甚至没有发现一只活的野生华南虎。也许,华南虎那在丛林中奔跑的矫健美丽的身影就此消失了?  相似文献   

2.
黄坤 《经营者》2012,(12):32-32
血拼刚刚开始,盲目扩大的产能,厂家虚高的价格,虚开的销售网络,面对逐渐理性的市场,过度竞争是必然的,最终倒霉的是经销商  相似文献   

3.
翻开《创业者》10月号的第9页,一条刺眼的标题“新‘包身工’的血泪控诉?即映入我的眼帘。在这90年代的中国真还有“包身工”么?于是我屏着呼吸一口气地读下去,读着读着,涫水不禁夺眶而出。看,某厂5名打工仔只因为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而遭无情的毒打,最后被关进班房;某厂把整个厂区围将起来,围墙高2米,墙上还搭上1米高的铁丝网,简直与监狱无异,老板只给困在里头作业的工人每周1个小时的出厂自由,每到这时刻厂方人员便会大声呼喊:“放风啦”;  相似文献   

4.
2000年,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西堤头村村民李永军、冯素芳夫妇带着儿子李国成去医院检查。儿子被确诊为白血病。是年,李国成才13岁。  相似文献   

5.
救救在铁锹下呻吟的耕地近来笔者下乡,在一些贫困地区屡屡目睹这样的惨状:好端端的耕地成片被挖得坑坑洼洼,七零八落,有些田块被整个削掉一层,有的甚至被挖成了沟塘,交通干道两边形似悬崖峭壁,田间机耕道成了又窄又弯的"羊肠",有的干脆被挖断,再看排灌渠堤,到...  相似文献   

6.
《乡镇论坛》2011,(33):8-8
近年来,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犯罪案件数及犯罪人数呈双上升趋势。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王颖说:“监护缺失是这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母亲     
关于母亲的许多大事,我都写过了。现在从头忆起,还觉得有许多微末细小的事,也值得我们学习。母亲从来不拆开我们收到的信件,也从来不盘问我们和同学朋友之间的往来。因为她表示对我们信任和理解。我们反而不惮其烦地把每封信都给她看,每件事都同她说。她从来不积攒什...  相似文献   

8.
母亲     
母亲矮矮的,那是农活繁重的缘故,小时候刚能跑就拔草。拾柴,稍大点便跟着大人拉车平地,饥饿与苦累压在肩上,想长也没那个劲了。及至成了家,做饭、喂猪、领小孩,母亲的背弯了,显得更矮。而女儿却窜得老高,像挺立的小白杨,母亲笑了,嘴角流露出苦涩的满足。母亲爱说谎,她总说自己不饿不累,不苦她喜欢看孩子们大口地咬着馒头吃,她说大人们不兴吃这个;母亲爱偷吃,她躲在角落里吃孩子们吃剩的饭菜,她说好吃,扔了多可惜呀!母亲胆小,细微的声响能把她立时惊醒,漆黑的夜晚她却敢独自出门,一人把所有的麦地浇完。母亲不识字,不…  相似文献   

9.
母亲     
去年的最后半个多月,母亲病危。据她说,她见到厂去世多年的祖父和父亲。我们已经在暗地里给她准备后事了。后来奇迹出现,母亲的病有所好转,大家松了一口气。千年之交的子夜时分,母亲一直不睡觉,一过零点,她笑着对保姆说:“我活过来了!我活过来了! ”  相似文献   

10.
母亲     
还在去岁仲春季节,我去苏南考察学习时,曾趁此机会回了一趟故里。这次虽然在家里仅呆了两天时间,但我分明感觉到母亲那两天格外的高兴,从早到晚都是围着我忙前忙后,只要一坐下来,便言语滔滔,似乎要把今后几十年的话都要说给我听。临走的那天,鸡刚叫过头遍,夜色依旧,母亲就起床为我包饺子送行。我知道的,这是母亲自我离家后一直奉行的惯例了,母亲曾对我说过,包饺子送行是要让我去  相似文献   

11.
“知识老头“上山下乡   从1989年至今,每年春秋两季,陈志华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同事楼庆西、李秋香,都会带上一批学生,到农村调查和研究乡土建筑.   1929年出生的陈志华,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1994年退休,也没有让这位“知识老头“停止上山下乡.……  相似文献   

12.
“知识老头”上山下乡 从1989年至今,每年春秋两季,陈志华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同事楼庆西、李秋香,都会带上一批学生,到农村调查和研究乡土建筑。 1929年出生的陈志华,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1994年退休,也没有让这位“知识老头”停止上山下乡。  相似文献   

13.
“知识老头“上山下乡   从1989年至今,每年春秋两季,陈志华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同事楼庆西、李秋香,都会带上一批学生,到农村调查和研究乡土建筑.   1929年出生的陈志华,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1994年退休,也没有让这位“知识老头“停止上山下乡.……  相似文献   

14.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今年已90岁高龄了。她慈祥、善良、勤劳、朴实。母亲从小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孝敬父母,与邻里和睦相处。她常说:“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亏自己,也不能亏别人。”我的母亲一生中育养6个儿女,现已是五世同堂的老祖母了。儿子、女儿、孙子、外孙、重孙、重重孙近50余口,后辈们都很尊重、孝敬她。视她为家中之宝、家中之福。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心思     
崔立 《乡镇论坛》2014,(8):46-46
自我生了孩子后,母亲就住到我家,帮我照料。父亲则在另一个区的工厂上班。父亲爱花钱,于是母亲就一直管着父亲的工资卡,每个月给他500元生活费。母亲说,多给了他也会花掉。父亲总是讪讪笑着,也不反驳。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眼神     
焦喜俊 《乡镇论坛》2009,(12):48-48
母亲一生养育了我们弟兄七个。有了我三个哥哥的时候,母亲决意再生个女儿,好帮她料理家务,可接下来她又生了我和三个弟弟。当乡邻们都在替母亲愁苦时,她却笑笑说:“小子皮,好养活。”  相似文献   

17.
我的母亲     
母亲是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勤劳、朴实而善良,像许许多多农村妇女一样,一年四季都在故乡那片黄土地上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深深的皱纹布满了母亲那饱经岁月沧桑的脸。一双生满老茧粗糙的手,就像干裂的树皮,那是母亲勤劳的见证。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头巾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记得母亲的头上总爱搭条头巾。头巾似乎是她身体的一部分。母亲的头巾很简单,是那种花9角钱就能从商店里买到的洗脸毛巾。但母亲搭头巾却很讲究,搭出棱角,里面还会衬张报纸,不像隔壁阿三婆的头巾总是耷拉着,活像童话插图里的巫婆。后来母亲有了头痛的毛病,就常常把头巾扎得更紧些。“扎紧些,痛就轻些。”母亲说。至今我仍记得,母亲的头巾曾经救过我一命。那是初冬的一天,我与小伙伴们在村后石板塘玩水,不小心滑了进去。那塘很深很大,传说里面还有水怪。我怕得要命,死死抓着泥岸,岸很陡很滑,怎么也固定不住。将脱未脱之际,…  相似文献   

19.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一叶真正地理解、懂得母亲是在自己也做了母亲之后。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时,父亲在城里工作,我这个虽是吃着商品粮而实实在在生活在乡里的孩子经常被村里的大人戏弄为“黑人黑户”。由于父母以感情作为纽带的婚姻基础,母亲的命运也在感情的颠簸中摇荡不定,...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习惯     
父亲早早去世。母亲独自一人将几个儿女养大。羽翼丰满后。兄弟姐妹们一个个都飞往外地打拼去了,只有我一个人留在离老家较近的省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