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晔  李振军 《中国农史》2007,26(2):33-38
20世纪30年代,在河北定县的乡村建设中,以晏阳初为代表的留美知识分子,以其特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为探寻中国乡村现代化的独特发展之路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一次将西方的科学知识同中国乡村实际相结合的实验,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乡村建设的历史类型、现实模式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乡村建设兴起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以知识分子为先导、社会各界参与的救济乡村运动。乡村建设的理念及实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宝贵思想材料和历史经验。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陈翰笙、薛暮桥等所代表的“中国农村派”对我国乡村革命和建设进行了艰苦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改良运动被土地改革、互助组、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所代替,尽管有失误,但十多年间我国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成果辉煌,不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其中蕴藏的丰富的理论营养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有重大指导意义。新世纪,我国多种形式的新农村建设在各地悄然兴起,其中政府推动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而呈现区域差异。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公共财政供给与私人和村社自愿供给相结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重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及其利益格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合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组织资源等最具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先驱们为了探求一条平和的拯救国家的道路,一直在进行着种种试验。晏阳初在河北定县(今定州)进行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试验就是这一试验的先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变迁与新农村建设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变迁(一)旧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国的乡村建设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上半叶,乡村建设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乡村建设运动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产生的。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和本国封建地主开始对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和民族企业实行双重  相似文献   

5.
李烊  刘祖云 《中国农史》2022,(2):122-135
梁漱溟、晏阳初和费孝通是中国乡村实践史与学术思想史上的关键人物,其思想理论亦是值得后辈珍视的重要历史遗产。“文化、制度与主体”作为一个整体性框架,可以被用来梳理、比较不同乡建思想的逻辑与差异。研究表明:三位先生对中国乡村问题的认识,包含了“文化失调、制度失范与主体失能”三重归因机制;三位先生分别为中国乡村发展,制定了“礼俗重建、生计重建与新民重建”三条取径策略。近代乡建思想的历史局限体现为可能的文化等级论倾向以及对乡村社会结构二重性的忽视。其当代价值的实现,需要研究者继承“整体性思维”的学术品格,重拾关于“文化”与“人心”的学术关切,并建构“超越结构/能动二元对立”的“过程社会学”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6.
<正>乡村振兴主流翻译用的是"revitalization",让乡村重新变得重要,让乡村的各项功能变得丰富丰满、充分和平衡,这跟主要矛盾的转变是一致的。把乡村建设放在美丽中国的范畴里关注。美丽中国的建设有四点:一是"绿色发展",与乡村的发展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二是突出环境问题治理,2015年国  相似文献   

7.
<正>在普天同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令人欣喜地看到中国第一县——昆山市乡村振兴中又涌现了一批"热血尖兵"。昆山新农村建设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就掀起了高潮。特别是近年来,凡是到昆山参观考察、调查研究的领导、专家、学者、记者,无不为在振兴乡村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  相似文献   

8.
《致富之友》2005,(4):16-17
“这种植物最贱,剪一根枝条插在地上它就会活起来,逐渐地变成一株大树”。这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在杨柳一文中,对杨柳的描述,从中不难看出他对杨柳独具慧眼的观察。这个柳条是不是像丰子恺大师所描绘的那样,剪一条插在地里就能活?  相似文献   

9.
正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在稳步地发展进步,农村各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了积极的成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不禁好奇,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乡村革命与乡村建设是如何展开的,我党为何会选择农村路线,以及这条路线究竟是如何展开的,最终又取得了何种的成效?这些问题,应该在党史中寻找答案。学者刘学礼所著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青年学者论丛—乡村革命与乡村建设》(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正是这样一本历史色彩浓郁、可读性较强、画面感突出的优秀党史读物。通过阅读此书,了解我党的历史,探究农村革命路线提出的来龙去脉,分析抗战时期乡村革命及乡村建设展开的具体路径,并跟随作者的分析考证,感叹于在特殊阶段我党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感动于艰苦奋斗的革命前辈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感恩于新时  相似文献   

10.
张琴  肖芒 《农业经济》2023,(5):55-56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作出了重大的决策部署,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乡村发展经历了乡村社会改良与乡土重建、土地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变迁。当前乡村振兴面临乡村产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诸多现实困境,并提出建立农村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农业要素运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多元化治理体系建设等提升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背靠大树好乘凉”常被人们用来比作倚靠有权有势的人而自身得到特种权利或利益,与“厨中有人好吃饭,朝中有人好做官”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能直接找到“大树”的人自不必多言,而不能直接找到大树的便采取“施肥”、“浇水”等办法,以达到“好乘凉”的目的。   翻开中国的历史,凭借“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大有人在。且不说皇帝帝位世袭制,仅各级官员“裙带”所拥有的特权就令众多仁人志士望尘莫及。这不仅封杀了一批批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更阻碍了中华民族改革的进程。   时下,可不一样了。一心想“凭借大树好乘凉”的人已越来越…  相似文献   

12.
金平县村卫生所建设,由于受历史、地理、贫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多年来对村卫生所建设基本上是“零投入”,实行的是“家庭式”的医疗活动,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大部份乡(镇)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吃住在村委会不足10平方米且低矮潮湿的房间里,看病、打针、吃药都在这间狭小、破损的房间里进行,形成医患共居的现象,设备简陋、陈旧、药品短缺、服务能力弱,难以为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群众健康得不到保障就是当时金平村卫生所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面对泥土,你的爱最深沉;面对秋天,你的笑容最灿烂;乡村贫瘠夜色里的一盏灯啊!照亮了生活,是致富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
开卷语     
2006年,中国乡村的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开创新时代的年头!这一年,在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终成历史;这一年,新农村建设在大江南北如火如荼展开。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乡村发现》应时而生,她将竭尽全力去描绘,去展示,去放歌。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连续三年以“中央一号文件”规划发展战略,媒介对三农问题关注的热度不断升高,三农研究成为时代的显学。理论是灰色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村治理和善治思想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近百年历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体系。论文在梳理中国传统善治思想历史渊源的基础上,探讨乡村治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和新时代的发展创新,认为:中国传统善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经验具有强大生命力、珍贵价值和现实意义;乡里自治和善治思想转化为自治和善治制度,加上与之匹配的自治组织体系,是乡村自治达其善治目标的最为关键的要素;中国传统的治理和善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经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份量、地位和作用,更是新时代乡村善治之路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乡政村治”的兴起、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治理是一个由国家和社会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公共权威实现对乡村社会调控和治理的动态过程 ,不同历史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的状况不同 ,国家和社会权力分配也不同 ,因而乡村治理格局也不尽相同。伴随着世界改革浪潮的出现 ,2 0世纪 80年代中国农村实施了以落实农户土地经营权为核心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 ,出现了乡镇一级设立的基层政权依法对乡村进行行政管理与乡镇以下的村实行村民自治的“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在此 ,笔者就中国乡村的“乡政村治”谈点己见…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记者王长亮)4月25日由CCTV-7《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发起,禾中集团独家支持的大型人文纪录片——《黄河流过的村庄》,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开拍仪式正式启动。《黄河流过的村庄》力图在黄河的大背景下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解读黄河流过的村庄文化现象,展现村庄里人们和谐、幸福的生活以及村庄里人们的乡村梦想。这是一部通过记录黄河流域的地理、历史、民族、文化,以"村庄里美丽中国"的独特性展现美丽中国、美丽乡  相似文献   

18.
《浙江林业》2011,(8):9-9
近年来,安吉抓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机遇,以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为总目标,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休闲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走进杭州市余杭区小古城村,1850株大树树树都有“身份证”,这是村里为保护古树大树所采取的有效措施。2004年7月21日,小古城村召开村庄建设整治民情恳谈会,大麓茶业公司老总应掌虎提议,建立生态保护基金,对村里大树古树进行上牌保护,并愿意个人先捐献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提议得到了与会村民的支持和响应。早在2002年.应掌虎就提议对原吴山村的大树进行挂牌保护,被村里采纳。当年,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庄园与田园综合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从农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到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再发展到田园综合体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升级,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和历史阶段。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快速发展和普及的现代农业庄园和田园综合体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两者在建设内容、发展阶段、类型模式方面的区别与联系,为乡村发展的高级阶段田园综合体建设铺垫基础,为实现乡村现代化目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