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2006年至2010年第3季度定向增发事件作为样本,从市场择时角度分析了定向增发折价背后的动机及经济后果。结果表明:二级市场错误定价对定向增发折价影响明显,公司市场价值被高估的幅度越大,定向增发折价越大,定向增发折价是对公司价值偏离的补偿。但对公司价值偏离补偿并不能完全解释定向增发折价,因为整体市场行情越好时折价越大,并且多数公司倾向于在整体市场行情高涨时进行定向增发,表明定向增发中存在明显的市场行情择时行为,其结果是定向增发认购股东对其他股东利益侵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原始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公告日及正式实施前后的短期股价效应,研究了其增发后12个月的长期股价表现。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在公告日前有显著的市场预期反映,投资者普遍看好定向增发这种融资方式并认为此事件为利好事件,定向增发实施后一个月内也产生了正的市场效应,但定向增发中长期却呈下滑趋势,说明定向增发在长期并没有创造财富价值且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郝文 《财会通讯》2008,(12):50-5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及其现状,结合2006年至2007年有关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的实际情况,发现定向增发是房地产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再融资手段。在介绍定向增发融资方式的概念、种类、特点,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动因的基础上,指出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隐患,并提出了完善定向增发融资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0年在沪深两市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2009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分析不同增发对象与公司成长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总体的成长性在定向增发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仅大股东参与认购的成长性在定向增发前不佳,而在增发后得到改善,但这种效果在短期内不会持续;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组的成长性在定向增发前表现良好,而在增发后下滑。说明随着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定向增发日渐规范,有效地抑制了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自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定向增发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权益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年—2007年实施定向增发的深市上市公司董事会预案公告日前后超额收益变化的分析,发现增发规模、机构投资者认购比例是影响预案公告后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在定价基准日之前20个交易日内定向增发公司股价弱于市场表现,存在负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长期业绩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公司定向增发后的长期回报率业绩和长期经营业绩后发现,经市场调整、行业调整和规模调整的定向增发公司长期经营业绩和长期回报率均呈现下滑态势;长期回报率下滑并不是市场对定向增发公告时市场过度反应的修正,而是投资者对成长机会不确定的投资项目过分乐观,定向增发后公司并没有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投资者对公司预期盈利能力失望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股票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的短期公告效应和较长期的增发实施后一年内的市场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在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比公开增发更加积极且显著。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实施公开增发还是定向增发,都能带来正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且统计显著;但定向增发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会在更长的时间周期内明显超过公开增发。这种对象选择的市场效应差异背后是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参与各方行为逻辑的变化。对金融监管的启示在于,通过市场建设保证利益兼容要比纯粹限制对象范围更能降低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7年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的6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分析66家样本公司在定向增发新股前后的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在1 353家A股上市公司中的排名变化情况,研究探讨了大股东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效率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控股大股东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并没有对公司业绩的改善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而言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9.
1995年,我国学者提出定向增发的概念,用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随着市场的发展,定向增发的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这一并购工具。本文通过应用定向增发的案例来简要说明其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资本市场从推出股权分置改革到取得成功,并于2006年开始出现定向增发融资以来,定向增发融资方式已成为我国股权再融资的一种主要形式。定向增发价格相对于增发时的市价有较大的折扣,停牌操控、掏空行为、利益输送不断出现在定向增发融资争议之中。文章以宁波建工案例为背景,分析其定向增发融资中存在的异象,并从外部监管、内部控制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A股市场跌宕起伏,2011年更是再现08年金融危机时的"股债双杀",挣钱难成为众多投资者头疼的问题。不过,笔者发现,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资金平均收益十分丰厚,过去5年的平均年超额收益高达80%以上,获利高,投资胜算大,受到机构和"有钱人"的持续追捧。如果说伴随着股市的低迷,直接融资市场不进反退,那么可以说,随着对直接融资市场的重视,增发,定向增发下的投资逻辑值得研究,只因直接融资正当时。目前A股市场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笔者认为,投资定向增发正当时,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跨越高高在上的门槛,获得参与定向增发高收益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相比公开增发、配股等再融资形式而言,定向增发具有程序简单、费用低廉、发行制度灵活等特点,近年来定向增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融资方式。人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定向增发折价问题上,文章从定向增发发行机制来揭示定向增发存在的玄机。  相似文献   

13.
定向增发可分为三种类型:融资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和并购型定向增发.市场上以资产注入型进行定向增发的方式最多,是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偏好的定向增发方式,而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所涉及的问题也更为复杂,更多的是质疑大股东资产注入增发是一种利益输送(Tunneling)行为.文章以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分析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各种相关变量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发现近几年大股东资产注入增发行为越来越倾向为一种支持(Propping)行为.  相似文献   

14.
定向增发解禁效应不但能冲击金融市场稳定性,还会加剧经理人避险行为,并最终抑制定向增发企业整体的研发投入水平、提高定增企业选择短期研发项目的比例,这一影响将严重阻碍企业创新高度。深度挖掘定向增发解禁效应对企业研发项目策略选择演化的影响机制,已成为预测定向增发市场研发潜能、激活定向增发市场活力以及完善定向增发规则的重要问题。考虑到定向增发企业策略选择满足生物“趋利避害”的行为规律,本文构建基于Moran过程的定向增发企业研发策略演化博弈模型,系统研究了投资者情绪、系统风险、同业竞争及政府补贴等内外部因素对定向增发企业研发策略选择的影响,并通过引入攻击-防御竞争模型刻画了基于投入水平的研发项目同业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了研发项目的收益预测模型。研究发现:首先,当投资者对短期研发项目和长期研发项目策略的收益估计均低于预期时,定向增发解禁效应最为显著,定向增发企业此时也更偏好短期研发项目;当投资者对两策略的收益估计均高于预期时,定向增发解禁效应的影响水平最弱,此时定向增发企业具有选择长期研发项目的基础。其次,在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的弱选择条件下,短期研发项目策略和长期研发项目策略的演化固定概率相近,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定向增发折价、股价效应和业绩效应等对定向增发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监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层控制理论、股东控制权理论和机会窗口理论。西方多数国家的定向增发股票均为折价发行,而且折价幅度通常高于公开增发和配股,而定向发行股票的短期公告效应通常为正。长期业绩表现则不甚理想,具体的表现和幅度依不同的投资者类别、不同的增发规模等而存在不同。本文认为,我国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短期股价效应及增发折价上,将来还应采用较大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真实动因、新政策对定向增发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定向增发行为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徐玉霜 《当代会计》2021,(5):121-122
定向增发是向有限数目的资深机构(个人)或投资者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投资产品,也称"定向募集"或"私募".其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途径,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形成股价的波动现象.文章研究了Y公司定向增发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将2017年2月27日作为事件日,以Y公司的定向增发案例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在定向增发事件窗口内超额收益率的变化,以此判断出Y公司的定向增发事件与股价呈反向的影响,市场反应不积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定向增发折价、股价效应和业绩效应等对定向增发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监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层控制理论、股东控制权理论和机会窗口理论。西方多数国家的定向增发股票均为折价发行,而且折价幅度通常高于公开增发和配股,而定向发行股票的短期公告效应通常为正,长期业绩表现则不甚理想,具体的表现和幅度依不同的投资者类别、不同的增发规模等而存在不同。本文认为,我国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短期股价效应及增发折价上,将来还应采用较大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真实动因、新政策对定向增发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定向增发行为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大股东的减持时机可以分为三类:第Ⅰ类型为在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日前减持;第Ⅱ类型为在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日到增发公告日之间进行减持;第Ⅲ类型为增发公告日后到定向增发股份解禁前减持。本文研究发现:(1)第Ⅲ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率最低,第Ⅰ类和第Ⅱ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增发过程中存在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率相对较高;(2)第Ⅱ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增发预案公告后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第Ⅲ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完成后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3)第Ⅲ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具有最高的套利收益。本文的研究阐述了大股东在定向增发过程中高价减持低价增发的全新套利模式,为监管层加强大股东行为监督,提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中存在的问题 定向增发是指非公开发行,即向特定投资者(机构)发行新股,不会增加对二级市场资金需求,更不会改变二级市场存量资金格局。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入该机构的特定能力,如管理、渠道等等,对象可以是老股东,也可以是新的投资者。上市公司对定向增发情有独钟,因为与普通增发相比,定向增发具有审核程序简单、发行成本低、信息披露要求低、发行人资格要求低的“一简三低”特征,极有可能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利于上市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定向增发并不局限于单纯融资,还与整体上市、资产注入等市场热捧的题材相连。  相似文献   

20.
袁加睿 《当代会计》2021,(16):178-180
自2014年"新国九条"后,市值管理开始了新篇章.在全流通市场环境中,市值是资本市场的标杆,也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经营目标,反映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定向增发的目标是资本运作与战略发展,这也是市值管理的主流手段之一.文章对宁德时代定向增发与市值管理进行研究,从价值管理的三个维度分析定向增发对宁德时代市值管理的影响,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