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经济师》2018,(5)
文章从马克思国家产生的本质与基础入手,探讨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职能重构以及为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使用结构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增长过程,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从而揭示了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认为资本主义增长具有不稳定性。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应利用宏观调控和收入政策保持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4.
5.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庞大的思想体系中,马克思不仅建立了自己完整的所有制理论,同时也建立了内容丰富的产权理论。对于这一点,西方经济学家也予以承认,例如佩乔维奇在《马克思、产权学派和社会演化过程》一文中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位有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①。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产权理论的介绍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产权经济学的发展,而且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是所有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提出了所有权实现形式的概念和所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思想;通过所有制是一个历史范畴的论述说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具体占有形式;从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统一和分离的角度概括所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具体形式,启示我们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研究学习马克思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有利于澄清理论混乱,推进所有制结构高速和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7.
再论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立足于世界历史的时代背景,以东方社会现代化为题,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中的人类历史发展新规律。当代全球化是马克思所处世界历史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全球化的实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两种社会制度的"全球共存"现象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经济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创立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宝藏和科学的方法论武器.  相似文献   

10.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剖析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探讨其必然性、进步性、以及对当前中国的历史性选择做出有益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郑岩 《生产力研究》2011,(1):10-11,75
文章以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理论为主线,从建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社会保障的功能和社会保障的基金来源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进行了全面考察,这些理论对我们今天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分配的性质,明确指出了收入分配关系实质就是利益关系,提示了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分配关系,系统论述了收入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对我们启示是:分配制度要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收入分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重视分配中公平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了劳动能力的观点。结合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劳动能力具有主观与客观两种认识角度。主体角度的劳动衡量标准可以实现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地位,但却隐含着技术进步的阻碍性因素;客体角度的劳动衡量标准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但却容易导致劳动者之间的不平等。应该从主体角度与客体角度的结合与统一来全面考察劳动的度量问题,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形成并阐述了一系列的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写入生态文明一词,马克思生态文明经典作家的思想生态文明发展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主要体现在它的自然本源的生态世界观、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和谐发展的生态实践观三个维度上。  相似文献   

16.
史界  尹素琴 《生产力研究》2011,(7):10-11,64
利益作为唯物史观的基础,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造成了资本与劳动的利益对立,在使物的世界增值的同时使人的世界得到了贬值。实现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的共同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从利益角度来认识意识形态建设;从社会各阶层、集团或阶级对社会利益格局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在我国经济理论界的泛滥以及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现实,文章论述了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指出马克思关于法权关系是财产关系或经济关系的表现形式,财产权是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等一系列权利的组合等观点对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学说揭示了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导致资本家与工人收入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劳动力收入占整个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也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应当重视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学说的指导意义,在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中强化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注重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力要素的权利问题,创造条件使劳动力实现资本化,增加劳动者的财产收入,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纬度,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及其与当代现实的关系;需要从理论本身的原创含义和现实价值出发,准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祥松 《经济经纬》2000,46(4):15-18
马克思产以理论是一个寒带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产权的含义和本质:认为产权是财产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排他性、归属笥的关系或权利,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或经济权利;产权的权能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等一系列权利;产权的权能结构既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分离的;产权具有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