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创建最充分就业社区的过程中,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创造了一个“最早”、一个“最多”。2003年1月,天心区八角亭社区被评为“湖南省首家最充分就业社区”;到目前为止,该区最充分就业社区达到40多家,是全省最充分就业社区数量最多的城区。湖南省劳动保障厅赵湘平厅长说:“天心区最充分就业街道(社区)创建活动已成为全省社区就业工作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2.
东风吹来花满枝。近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劳动保障局迎来两件大喜事:一是乔迁新办公大楼;二是全区30个社区实现了最充分就业。天心区劳动保障局局长皮丹丁说:“近两年来,我们全力创新再就业服务机制,依托社区‘新三化’平台,创造性地开展再就业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形成了天心独具特色的再就业服务‘4 1’模式。”所谓“4 1”模式,就是该区在创新再就业服务方面实行的四项改革和树立一个品牌。即在“培训、援助、市场、安置”等四个方面创新机制,外加培育了八角亭社区这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充分就业典型。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就业本领围绕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12,(3):36-3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对就业服务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003年,长沙市天心区率先开展了“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建立了区、街(镇)、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平台。从2010年开始,天心区人社局提出“创新就业服务管理,让群众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思路,在10个街(镇)的11个社区试点开展了“从业满意社区”创建活动。试点一年来,全区的就业工作也在创建活动中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4.
赵伟 《中国就业》2023,(11):23-23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就业服务基础,全面扎稳扎牢稳就业基石,今年,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着力围绕“兴产业、连红线、建新区”工作主线,坚持以省、市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总体部署为依托,将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头戏”,聚焦精准服务、精准拓岗、精准帮扶、精准培训四轮驱动,潜心念好“三字诀”,全力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网格化(简称“两网化”)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湖南省双峰县人社部门积极探索“两网化”管理的新路子,实现了县、乡、村(社区)网格三级联动,并对辖区用人单位实施有效监管,促进了城乡充分就业,奏响了劳动监察促和谐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6.
2003年3月,在烟波浩瀚的洞庭湖边,岳阳市第一家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在鹰山社区成立。7年的艰辛历程,硕果累累,社区3800多户,15000名常居社区居民中有10540名社会劳动力先后实现就业再就业,每年就业率达98.6%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5%。鹰山社区的就业服务情系巴陵,荣誉满堂,先后荣获首批湖南省“最充分就业社区”和“湖南省文明社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省、市领导多次给予充分肯定。如今的鹰山社区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秀丽多姿的洞庭湖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紧紧围绕构建劳动保障和谐社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全区20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其经验被国家劳动部和省市推广;在全省首家成立了劳动维权中心,开辟了优质高效维权通道,有效地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监察工作被省劳动保障厅评为先进单位,劳动仲裁工作被授予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在全市率先推出“创业在市南,成功做老板”创业品牌,建立健全了创业“八跟进八帮扶”机制,相继打造出田家花园创业园、漳浦路创业街、新贵都创业市场等一批具有市南特色的创业基地,被青岛市授予的3个“全市创业示范基地”中,市南区就有两个;在全市率先创新就业服务全面向社区延伸机制,第一个推行劳动保障一卡通,社区平台建设被省市评为劳动保障优质服务窗口;就业工作连续四年被省市评为先进。  相似文献   

8.
杨雄  丁杰 《中国就业》2007,(4):53-54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从坚持把社区就业作为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的主攻方向,着力强化平台建设,不断放宽优惠政策,大力加强就业援助,2001年以来先后开展“促进就业先进社区”、“再就业样板社区”等创建活动。2005年起开展创建“充分就业补区”活动。近日,经江苏省劳动保障厅的考核评估,该市已有99个礼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占全市社区总数的60.7%,所有“充分就业社区”实现了“六到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尤其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宁夏银川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消除“零就业家庭”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重点的“社区就业工程”,并在兴庆区、贺兰县、永宁县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
青铜峡市现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个农林场,总人口为27.6万人,城镇人口8万人,有城镇社区15个。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开展以来,该市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挖掘社区失业人员就业新路子,提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搭建诚信服务之桥”的工作思路,全力构建社区充分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市南区围绕构建劳动保障和谐社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全区20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在全省首家成立了劳动维权中心,开辟了优质高效维权通道;推出“创业在市南,成功做老板”创业品牌,建立健全了创业“八跟进八帮扶”机制,打造出了2个青岛市创业示范基地;创新就业服务全面向社区延伸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全国首批、全市首家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挂牌盘龙区,全省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题名盘龙区,全市县(区)首家大学生创业园落幕盘龙区,盘龙区创造了一个"就业优先,劳动者各得其所"的"十一五"。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名城、成语典故之都邯郸市,近年来从人口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的市情出发,通过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就业平台、拓宽社区就业渠道、打造充分就业社区,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市共有42个社区被省就业服务局评定为“河北省充分就业社区”,59个社区达到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河北省两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现场经验交流会均在邯郸召开。复兴区“铁路大院”社区被人社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一百个国家“充分就业示范社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新梁街社区地处湖南湘潭市中心商贾云集之地。几年来,社区把“人本服务”作为社区就业的宗旨。扎实推进平台建设,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得到了原劳动保障部、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获得了全省首批“充分就业社区”和全市首批“示范社区”、“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金潇 《中国就业》2012,(11):42-43
2003年,葫芦岛市启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按照“功能多元化、服务人性化、队伍专业化、手段信息化”的要求,以“规范基层服务创建优质平台”为目标努力搭建优质高效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促进社区充分就业。通过“1234”的工作模式,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即“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途径、四个落实”:以促进就业为目标,以个性化指导和人性化服务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天心区是长沙市的传统商业大区、工业老区和对接株洲、湘潭的生态新区,总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40万,辖9街1镇,67个社区居委会,13个行政村。全区共有下岗及失业人员4.28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7万人。天心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现有工作人员47人。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鹤鸣社区结合全市开展“就业服务年”“优秀社区竞赛活动”“充分就业社区三级联创活动”的要求,细化基础工作,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协调,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创建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为盘锦市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发挥了典型引领作用,唱响了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新乐章。  相似文献   

18.
穿行访问于南宁市的社区小巷,很多居民对充分就业社区的认识已不陌生,在不少社区居民的心目中,充分就业社区不再是一个挂在墙上的标语,它已经成为带给他们就业希望和就业福音的代名词。2004年至今,广西南宁全市335个社区,已有100多个实现了充分就业。三年来4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找到了工作,端上了“饭碗”。南宁市充分就业社区的探索不但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且成了建设平安南宁、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建立试点探路子南宁市探索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一方面是形势所迫。2004年南宁市尽管荣获了“全国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的称誉…  相似文献   

19.
葛炎 《中国就业》2007,(1):48-49
湖州市于2006年3月在市区114个社区中选择了39个社区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试点单位,截止2006年9月底,39个试点社区已开发岗位2500多个,使2460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68人,达到了消除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家庭“零就业”目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各项年度考核目标,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开展创建“最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就是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潜在的就业机会转化为现实的就业岗位,使辖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充分就业。2003年以来,湖南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