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秋季以来,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其中外源性特征突出的东莞模式首当其冲,外贸进出口等多项指标低住运行,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本文运用"综合评分法"以东莞为例,对主要经济指标就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恢复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与思考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以来,闻名全国的东莞模式铸就了东莞经济的辉煌,但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东莞的外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结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模式将是东莞经济日后转型的方向。因此,在造就新东莞模式的过程中,银行业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并实现自身的创新发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以来,城投公司在融资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通过各种创新方式破解城投公司的融资难的问题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大势.因此,应积极探索城投公司的融资模式创新.基于此.本文主要是从城投公司融资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城投公司融资模式的优劣势及其适应性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出口乏力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在我国的形成以及日益显现的弊端,最后指出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向内需拉动转型,特别是消费拉动转型以及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使人们对现今的金融监管模式的弊端的思考不断加深,各国对于新一轮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在不断地进行,在这样的趋势之下,中国未来选择何种金融监管模式成为了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一大问题。本文从金融监管模式发展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当前金融监管模式选择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资的流入,各地区域性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金融的发展,东莞和苏州这一类沿海产业化城市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产业政策的调整下,都面临着产业转型的问题,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金融体系对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东莞与苏州的金融体系以及东莞苏州产业的内容和特点,然后分析了金融体系对东莞和苏州的产业转型的作用影响,最后对它们转型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姚建丽 《中国外资》2012,(20):39-40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这是否是我国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的问题?本文将依据1980-2007年我国进出口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分析我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同时,本文结合08年1-10月主要出口产品数量同比变化数据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模式产生的冲击并指出,只有将相对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增强我国出口产品抵御国际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这是否是我国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的问题?本文将依据1980-2007年我国进出口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分析我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同时,本文结合08年1-10月主要出口产品数量同比变化数据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模式产生的冲击并指出,只有将相对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增强我国出口产品抵御国际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金融危机中美国消费模式的反思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蔓延成金融风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美国人超前透支消费模式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消费模式与经济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关系表明,过度消费是不可取的,是不可持续的,而消费不足会减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我国与美国的情况不同,主要问题是消费不足,为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鼓励适度消费扩大内需,改变当前消费不足的现状。但在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又须保持较高的储蓄率。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也不会独善其身.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展的现状结合金融危机与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探讨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应使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从政府与国企向民企与社会公众转换,并实行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全面开放,以投资主体换位助推融资模式与融资方式的创新投资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增长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中央国务院推出了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增长的政府投资计划。在当下经济增长乏力与经济转型找不到新增长点的形势下,投资拉动还能不能发挥作用?分析当下我国经济运行特征与一旦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西南金融》2009,(2):20-21
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挑战。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融的主要不利影响后,提出了我国应对和战胜危机的三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毛一宁  王露婷 《时代金融》2015,(8):101-102,106
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迈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做好企业经济管理对于该时代下企业的成功过渡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企业经济管理及其特点和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做好企业经济管理进行分析论述,旨在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这给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我国近十年来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存在问题,理论与实践已证明,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难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健的增长,只有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才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最优选择。最后,就我国如何启动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朱盈颖 《时代金融》2011,(27):61-62
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东部经济弱势化明显,中部发展势头强劲,西部和东北部发展迅速。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金融危机下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科技资本的转变影响,在这些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自然会出现转变,产业格局出现东西部的联合性发展,金融发展出现整体结构的转变,农村服务业产业的转变,使得中西部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表现,探索了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原因分析,总结了金融危机下经济视域的格局变化预测,为探索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视域格局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朱盈颖 《云南金融》2011,(9X):61-62
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东部经济弱势化明显,中部发展势头强劲,西部和东北部发展迅速。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金融危机下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科技资本的转变影响,在这些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自然会出现转变,产业格局出现东西部的联合性发展,金融发展出现整体结构的转变,农村服务业产业的转变,使得中西部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表现,探索了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原因分析,总结了金融危机下经济视域的格局变化预测,为探索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视域格局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莉 《中国外资》2011,(19):8-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之下,尽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市场的冲击远比不上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程度,但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也因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一度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考验。那么,在全球经济大萧条的环境之下,金融危机究竟对我国经济形成了怎样的影响呢?本文主要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所表现出来的快速传染性和破坏性,使得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传染渠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美国次贷危机主要是通过实体经济渠道、金融市场(虚拟经济)渠道和心理预期渠道对我国进行传染。我国应制定相应对策以防止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9.
百年来全球主要金融危机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不断升级,人们开始关注此次金融危机是否系一次全球性新型金融危机?它是否以一种全新的模式爆发?它与以往的金融危机相比有什么不同?本文拟从历史的视角,从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金融危机爆发前主要经济指标的波动情况、金融危机后政府的救市政策及其效果及金融危机的波及范围等角度对20世纪以来全球四次主要金融危机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本文给出了通过比较而得出的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禾 《中国外资》2013,(6):36-37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放缓脚步,我们回过头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及对我国的影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世界金融危机,是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的,进而引发了全球经济的衰退,我国也不例外的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牵连:一方面中国实体经济受到打击,广东东莞等地私营经济体破产数量庞大,另外一方面,除了实体经济以外,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被激发出来。因此,本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同时,更着重强调突出我国经济政策重点取向,寻找拉倒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