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员办作为财政部派出、专职履行中央财政监督职能的机构,必须按照当前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的要求,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支出监管上来,为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作出贡献。笔者针对中央财政支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财政部门在中央财政支出中的监督管理职能,谈谈专员办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抓好的几个重点。1.强化对预算编制基础资料的审核。编制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编制,是这次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也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础。试想,预算编制时就存在水份,那么国库支付制岂不  相似文献   

2.
专员办职能设置,要紧紧围绕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着力解决中央财政在管理和监督上鞭长莫及的问题,起到财政部"手、眼、耳"的功能。在具体的职能设置上,除了原来职能的逐步调整外,可以抓住以下五条主线。一、抓住国库集中支付的主线,建立中央财政支出监管机制参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全面履行对中央财政支出的管理。包括中央财政专项支出和中央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重点是参与中央二级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审。1.参与中央部门在地方二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审核。财政部对各部门预算审核时,属于二级单位及以下的部门预算以专员办审核上报为准,其调整预算也按此办理。目前,财政部对部门预算审核只能按部门控制数下达,而对面广、级次  相似文献   

3.
建议在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上打"提前牌",结合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在预算年度结束前出台下一年度财政支农资金安排计划,增强财政支农资金支付的预知性,便于地方政府纳入预算管理,也方便地方政府、人大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农口各部门主动适应、参与财政改革,积极转变理财观念,部门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已成为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确保支农资金高效安全使用的重要调控手段和保障措施。一、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部门预算和财务管理的关系,可以从狭义和广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国家财政安排支持"三农"的资金高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1%,高出当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增长水平.地方财政安排这方面的资金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做好监管工作,对促进财政支农资金在分配公平、管理规范、使用高效、运行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省的财政支农支出决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们的体会与作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搞好预算管理工作,是做好决算工作的先决条件 财政支农支出决算是预算管理工作的最终体现,只有在支农支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日常管理上下功夫,才能提高决算工作质量。为此,在预算管理上我们主要抓以下工作: 1.认真落实《农业法》的有关规定,努力争取年初预算多安排支农资金。在年初安排支农  相似文献   

7.
根据预算管理和改革的需要,财政部印发的《2003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对财政支农预算支出科目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将长期沿用的财政支农预算支出科目按用途分类改为按支出功能分类,即将原“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修改为“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世”。这次修改将对我国财政支农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整合支农资金就是以地方和产业发展为平台,将中央、省、地市财政部门预算安排下拨的支农资金与地方财政、农口部门安排的支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整合支农资金是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涉及到相关农口部门的利益,示范和推进此项工作肯定有一定  相似文献   

9.
支出经济分类改革是贯彻落实《预算法》、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细化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执行、保障预算监督、提升政府效能的重要举措.部门作为一级预算管理单位,必然参与其中.本文从介绍改革内容入手、着力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论述支出经济分类改革对预算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以期对部门和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是世纪之交的一年,是完成“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新阶段的关键一年。做好2000年财政支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在财政部党组的领导下,积极推进财政支农预算改革,调整支农支出结构,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范支农资金管理,加强财政监督,发挥财政支农政策调控功能,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高校围绕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改进预算管理为契机,指出我国公办普通高校预算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借鉴联合国成功的预算管理经验,提出我国高校在预算管理组织架构管理、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执行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珊珊  朱瑛 《会计师》2011,(8):45-46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部门预算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央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部门预算管理体系日趋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与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的新的财政预算编制框架体系和运行机制已经初步确立,部门预算改革成效显著。但我国现行的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机制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和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本文对我国当前部门预算改革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张丽 《财政监督》2014,(6):65-67
正随着公共财政和水利改革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水利事业单位原有的预算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种适应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新的预算管理方式已形成并逐步得到规范。从2002年中央财政将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支出预算分开编制后,项目支出预算对于加强、加快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水利事业单位在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执行、验收及成果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14.
董青 《财会学习》2023,(23):94-96
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提出中央和地方财政系统需要实现信息的融会贯通,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覆盖,促进各地区预算管理与中央财政对接。预算管理一体化从上至下延伸,不断满足财政工作的需要,为我国重大决策、廉政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预算改革制度,本文从预算管理一体化内容与规范的研究入手,分析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面临的变化及受到的影响,提出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建议。希望通过本文关于预算管理一体化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的研究,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以预算管理改革为重点的财政改革,包括"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等.由于具体国情的约束和传统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尽管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距离现代企业制度的预算管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本文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现行单住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设计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进程取向及具体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以预算管理改革为重点的财政改革,包括"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等.由于具体国情的约束和传统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尽管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距离现代企业制度的预算管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本文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现行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设计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进程取向及具体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已经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农业、农民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等发展战略措施,各项支农措施可谓一浪高过一浪,支农力度逐年加大,仅2006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支持“三农”的资金就高达3397亿元,比2005年增长14.2%,占中央财政总预算支出的21.4%;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部党组关于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的有关要求,加快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出进度,并加强对地方预算执行工作的指导,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截至2011年4月底,中央财政共计下达农业综合开  相似文献   

19.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财税改革的号角,2014年财税改革蹄疾步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预算法》、《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各项改革举措相继出台,浙江省政府"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对财政专项资金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面对财政支农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必须加快构建现代财政支农体系,积极推进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规范预算指标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时效性,针对近几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指标管理预算执行中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我们对《中央财政本级支出预算指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进行了修订,修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调整预算指标办理的时限及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