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依托,阐释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价值,并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模式路径上,探寻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树立促进员工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全员发展和和谐发展的目标。在内容上应注重完善员工本质、提高员工素质和满足员工需要等。在管理模式上应构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的最高目标追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向心力。消费本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和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消费异化现象十分严重,不但背离了人的需要,破坏了人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系统,而且还导致了人的异化。要使人的发展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人"为中心的平等、公平的本质要求,以及使人摆脱依附于物、依附于金钱、大多数人生产生活受少数人左右的价值取向,应该培育、强化消费者的生态消费意识和生态消费自觉行为,通过构建生态型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消费结构来满足人的生态需要,规范生活、生产消费行为,提高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3.
左茜  解菲 《魅力中国》2011,(1):326-326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坚持人本价值取向,把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的需要、发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工作首位,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军队院校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科学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价值追求,不断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国人不断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个认识过程的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和促进人的各方面需要的满足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建竹 《魅力中国》2011,(1):177-177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需要是现实的人的需要,现实的人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需要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前美好生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为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作为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导经济社会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价值观的培育提升精神内核,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化  郭爱玲 《开发研究》2007,(6):124-126
人本和人性化管理就是要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即以依靠人、体贴人、开发人、尊重人、实现人的价值为宗旨,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手段,以组织共同目标为基础,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改善民生: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善民生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保障不足这一问题。劳动是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价值。文章认为,人人必须参加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来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劳动价值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做到:有劳动能力的每一个人都要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并且因此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政府和社会要努力实现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就业;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则,让每一个劳动者充分享受他的劳动价值;弱化资本的功能,以劳动为杠杆,推动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要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市场体系中,一切经济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满足人的种种需要而进行的,离开了人的最终需要就既无意义,也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中,人性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全局性的根本转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共同富裕的主要目标,需要在共同富裕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在共同富裕中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富有的内涵,以整体人口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构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话语体系。在共同富裕中推进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构建中国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在共同富裕中摒弃“单面人”、走向“全面人”。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新时代面临的最大人权实践。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价值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价值的选择必须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必须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出发 ,满足社会主体发展的基本需要 ,并指向主体的理想要求。从人的发展阶段看 ,中国社会主体的发展需求复杂而多样。“自然人”、“经济人”、“文化人”这三种人的发展形态共存于当代中国社会。基于这一现状 ,中国应确立以满足人的不断发展需要为社会发展基础价值的多维社会发展尺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的审美价值判断由实用功能需要的满足走向了情感交流、生活理想和诗意追求等多方面、多屡次需要的满足.该文以家具设计为例对设计审美的价值判断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全面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  相似文献   

14.
一、人的价值与生命价值 在价值哲学中,人的价值是指作为价值客体的人能够满足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效用性.通常的观点认为,价值客体的这种效用性,就是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于宙 《魅力中国》2011,(17):52-52
休闲文化的本身核心内容就是通过何种各样不同的休闲的方式,激发刺激和提高人的生活热情和意志,推动促进身心健康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休闲文化最根本的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培养人的享受和消费的基本能力,推动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本文以成都为例,浅析休闲消费休闲文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技商报     
要目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六项指标三、何谓科技中介四、我国首次设立“中国经济学奖”五、我国三成居民睡眠不好六、脑力劳动者健身七法科学发展观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7.
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素质、能力、才能、潜能、社会关系、自由个性、需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其核心内容是素质或者能力、才能的全面发展。农民全面发展既是农业、农村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又是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胡锦涛同志精辟阐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他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9.
党提出建构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所蕴涵的价值诉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充分满足人民的价值需要;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地发挥客体的价值功能;三是坚持改革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是人类理性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要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价值理性目标则是在满足人的社会化需要的同时,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有效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完美结合,有效地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